光阴恍若白驹过隙,俯首低眉之间,已近2016年年底,总是不免喟叹,寒来暑往又一年。 过了而立之年的人,总不免感慨,日子过得飞快,人们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想慢都慢不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仿佛踏上了时代的高铁,既不能独善其身,也不能放缓甚至停下快速的步伐。面对如此快速的生活,无论你愿不愿意,生活的列车依然飞速的前行,人们在感慨之余,又生怕被这生活的列车丢下。 最近看到一本书,名字叫做《借山而居》,书的作者叫张二冬,从大学毕业后便到山里居住,租住了几间民居,养着两条狗,几只小鸡,自己种植蔬菜,过着室外桃园的生活。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便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最大问题,于是每年有大量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推迟这种就业带来的压力,有的考公务员,追求一种稳定的生活模式,减缓工作带来的不稳定性,可以说面对择业的大学生,东奔西走,辗转求索,一点都不为过。而像借山而居的作者确真可称的上不走寻常路,特立独行。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他的文章也被大量的转载,如他带着小狗下山去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用自己种的菜,做出一道天然的美食,微友的评论大多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艳羡。 生活方式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当然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但是面对着具体的生活,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之间,这种隐居的生活看起来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更是距离现实社会的个体是如此的遥远。姑且对这种生活选择不做评判,因为毕竟是个人的选择,但是却给匆匆忙忙、疲于奔命的人们带来一点启示,生活是否真的就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拼命的挣钱、然后拼命的花钱;亦或在名利中挣扎。是否我们为不必要的名利耗费了过多的精力,从而使人生过得干干巴巴,没有情趣可言。人们通常所做的事,必定是有用的,那麽有用和无用亦或是相对的。几百年前,一位老人用了几年的时间做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样的行为看似是无用的,而他又把这幅画赠送给了一个叫无用的和尚,而在今天,这幅在当时看做是无用的画,却成了一座城市的名片,而那些在当时在做着有用的事的达官贵人,早已经烟消云散。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走的太远,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人们的足迹已经能到达古人所不能及的地方,上可登月,下可探海。科技的快速发展,更把人们带进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节奏中。仅从微信这个科技时代的产品来看,在进入微信的页面时,那个背影面对着地球的剪影,就引人思索,也许看起来整个世界彷佛尽在手中,然而那个落寞、孤独的背影是否正是那虚幻的繁华背后的我们呢。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社会经济的进步,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使人们不得不付出足够的脑力和智力,才能跟得上这个社会的节奏和步伐。人毕竟不是机器,长期在压力之下,过着一种疲惫的生活,身体自然是吃不消。据估算,每年就有60万人过劳死,身体处在亚健康的人数就更多了。在今年的六月份,天涯社区论坛的副主编金波在北京的地铁展台上突然晕倒,失去意识后离世,据同事回忆,金波生前经常加班,熬到半夜。 而像前几年的胡新宇事件,一个刚毕业进入科技公司的大学生,因为公司的床垫文化,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是后半夜的3点钟,然后直接睡在公司里。公司负责人还曾经引以为傲,向来公司参观的人进行介绍床垫文化。刚入公司身体健康的胡新宇在这种床垫文化工作中,一年后过劳死。甚至有的公司提出6×12的工作制,即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小时,在节假日还得随叫随到,就是这样违背着《劳动法》的公司规定,大部分人还是响应的。在这里,过渡劳累、身体处于亚健康的人们更多的是无奈,踏上这高速列车,想减速都难。每个工作中的个体,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房价飞涨、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支出的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使得人们只有拼命的工作。因此抑郁症、焦虑等疾病便对部分人如影随形。倘使快节奏的生活是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那在这快节奏生活中迷失甚至失去生命的个体,应该让人们惊醒和反思。 人们忙着吃快餐、收快递、住快捷酒店,一切都应该是快速的,盲目攀比,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理更是大多数人心里的普遍存在。 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的身上就能看出,到泰国的游客,买保健品、到色情场所、求神拜佛的居多,买保健品就是不想通过长时间的塑造健康饮食习惯而直接获得健康,到色情场所就是不想通过婚恋的过程而直接得到性满足;求神拜佛就是不想通过劳动而实现非富即贵的梦想。 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着快节奏的竞争,即使孩子好像也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能体会到压力,幼儿园就得学外语,上小学的学奥数,在社会大背景下,孩子承载着家长的期待,必须奋力前行,而不管孩子的童年是否充满着乐趣,大有拔苗助长的之势。儿子今年秋季上了小学,切实感觉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就话的深意,虽然在学校的支出比幼儿园时少了很多,但是孩子的课业负担却是很重。仅仅六岁的孩子,偶尔的也会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周五的时候,总会兴高采烈,而到了周日,便会说不喜欢周一,还得去上课。嘴里说着不喜欢,自己却找手机定上闹钟,生怕自己起晚了。每天孩子背着十多斤重的书包,穿梭在学校、接应班、家里,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否童年的乐趣也能随之提升呢。孩子除了在接应班每晚要做一个半小时的作业,回家还得做一个小时左右。很多作业,更好像是给家长量身定做。 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全家总动员,为孩子的教育投入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精力。当然孩子获得好的教育,能成才,本无可厚非。当时能成长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更为重要。而我们的教育是否更加的千篇一律呢,甚至家长也不去思考,到底如何教育孩子,或者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家长在关注孩子的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孩子健康的成长呢。 像马加爵、药家鑫,这些名字你也许并不陌生,而且他们都是成绩出众的学生,还有一个留学生在机场,因为母亲不给他钱,就刀捅母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麽孩子的成才就是要健康成长,只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称得上对社会是有用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