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美丽的绿城——广西南宁迎来了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向咨询委员会委员们传达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转达了周强院长的亲切问候,为7位新任委员颁发了证书,会议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与会咨询委员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并紧紧围绕咨询委员会自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咨询委员会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深入调研,做好决策智囊团,为人民法院发展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注一:打牢司法职业保障根基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历时半年,委员们分成5个组,先后深入北京、内蒙古、云南、湖北、山西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共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64次,实地考察人民法庭、信息化管理、立案登记大厅、诉讼调解等场所95处,与部分法官代表及行政人员讨论交流392人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深化司法改革工作的开展,涉及司法改革“深水区”的法院人员内部管理问题倍受社会关注。为此,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入各地法院,对审判辅助人员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调研。 在审判辅助人员制度改革方面,咨询委员会调研组王维山、肉孜·司马义、罗殿龙委员于今年深入安徽、湖北进行调研。调研发现,两省针对试点法院编制内审判辅助人员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雇员制审判人员队伍,形成规范性文件。 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方面,咨询委员会调研组滕一龙、周溯、曲大成、高勇等委员对广东、湖南、宁夏、内蒙古法院展开调研。调研了解到,目前上述四省区陪审员参审率均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案件范围覆盖了所有类型。四地法院严格选任与退出程序,重视选任对象的广泛代表性,探索实行分类随机抽取方式。在加强日常管理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实行一人一卡制度,在陪审前、后刷卡签到,签退,自动生成费用结算单,均衡陪审率从35.1%提高到87.2%。 关注二:加强机制设计和技术保障 一年来,对于在审判权运行机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合议庭作用,如何加强审判管理和监督,如何建立完善符合司法规律的法官绩效考评和法官惩戒制度,咨询委员会慕平、吕伯涛、张忠厚等委员赴河南、吉林、黑龙江进行专题调研。对于如何加强人民法院人财物统管,咨询委员会周玉华、郝洪涛、郑少三、王振华等委员对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开展了深入调研。 在强化司法责任制改革方面,咨询委员会郑鄂、苏勇等委员,今年先后赴山西、陕西、甘肃三省进行调研并形成了相关专题报告。报告指出,三省法院成立先行试点,落实审判权给审判组织,缩限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范围,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团队化运作模式,审判管理监督主动适应改革新形式。例如,陕西省建立了权利清单,规范审判管理监督权。 在破解案多人少难题方面,咨询委员会调研报告显示,部分省份加强机制设计,引导民众更多选择非诉讼渠道解决纠纷;积极推行审判管理扁平化,克服忙闲不均;强化技术保障,多措并举。广州中院先后建立电子送达、“法官通”APP等20多个软件系统,建立60个数字法庭系统、4个远程提讯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硬件平台,实现立案、审判、执行及案卷归档、移送等全部统一网上办理。从制度、技术、人员三方面全面破解案多人少的难题。 关注三:不断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 今年以来,咨询委员会认真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不断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在调研内容、调研形式和委员活动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在调研内容的确定上,采取了咨询委统一确定和委员个人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在调研形式上,采取分组调研与个人调研相结合,委员们在调研中有分有合,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在调研报告的提交上,采取分批提交与及时提交相结合的方式,对涉及改革中的重大、疑难、敏感问题以及改革时限性较强的项目,及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决策提供参考。 在提高咨询委员会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秀红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紧紧围绕党组工作大局,努力改进工作,进行创新,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进行。 调研过程中,委员们不辞劳苦,兢兢业业,抓紧一切时间,认真负责如期完成调研任务,无论是老委员还是新委员,都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轻车简从,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展望新的一年,与会咨询委员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经验优势,严格履职,为最高法院党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