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之一切理,其本皆在情”——谢晖教授与朱祖飞律师对话情和理
来源:边缘漫步 作者:边缘漫步 发布时间:2017-06-07
摘要:朱按:“人文社会之一切理,其本皆在情”。在这个“情人节”的上午,因为钱穆先生这句话,我与著名法理学者谢晖教授展开了一场对话,感谢谢教授的整理。=======================================朱(引子):“人文社会之一切理,其本皆在情”。仅凭这句话,
朱按:“人文社会之一切理,其本皆在情”。在这个“情人节”的上午,因为钱穆先生这句话,我与著名法理学者谢晖教授展开了一场对话,感谢谢教授的整理。=======================================朱(引子):“人文社会之一切理,其本皆在情”。仅凭这句话,钱穆先生将永垂不朽,共鸣于古今。当我看到魏敦友教授将这句话转来时,不禁拍案叫绝,钱先生若不是中西合璧、博古通今的思想大家,绝不能道出如此深刻之哲思。他还说:“应由情感来领导理智,由理智来辅成情感”;“使人类仅赖理智,将使人生永远走上一条曲折的路,而不得一止境,不获一满足。理智人生,终会是隔膜的,搔不到人生真痛痒。中国人有理智,其最大功用,在其能认识到情感在人生方面之真意义与真价值。”谢:类似观点孔孟书中俯拾皆是,西方经验主义哲学家的论述亦切题旨。仅此而言,钱穆只是绍续前贤,无需大扬特彰。我以为,更需要关注的,是他的史学,而不是其人生感悟。 朱:谢老师好!!不可否认,如此提炼,言简意骇,确实深刻。 朱:由于深受唯物主义影响,国人往往认为“理”是反“情”的。该死不该死,该被奴役的命。谢:唯物主义乃是真正的情本主义,而非理本主义。是和钱穆观点完全贯通的主张。故祖飞在这一节上可能对唯物主义有大误解。正因为情本主义,物本主义,所以,其才成也于斯,败也于斯!朱:谢谢谢老师赐教!窃以为,唯物主义是反康德的不可认识论,当然,任何学问都可以被反对,主要是看有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所以,我认为唯物主义与黑格尔辩证法一样是难以成立的。也可以说,他们都走向价值独断。谢:您用的标签太多,反倒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近世西人的诸端学说,源头皆追溯到对希罗文明的发扬,对桎梏人性、人情的神本主义的反思。即便其内部驳杂繁复,其宗旨不大例外。故相异处虽多,沟通处更多。似您这般把其置于完全反对的立场,崇一而贬它,反倒是近世西方学问皆反对者。朱:谢老师,思想到了康德,大致已经厘清,因为自由,所以不可知,他的人文领域的不可知论,像一把诅咒利剑刺伤无数后辈学人之心。事实证明,每一个学派,只是试图说明人文社会某一个面向的理论,近世西方学问难逃康德之魔咒。因为不可知,所以才有民主之可能。魏(敦友):谢老师所言非是,钱先生情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当有重要地位,当代李泽厚情本论哲学乃是一自觉发展与重大建构!朱:魏老师好!窃以为,情与康德的自由本体理论可以等同,所以我觉得中国学人大可发扬光大。魏(敦友):两者差异很大。朱:在康德看来,情感或是感性层面。我认为,问题没有那么简单。魏(敦友):对!谢:不可知论乃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导向民主,也可以导向专权。所谓不可知论和民主的必然关联,是后人(包括康德)理性论证出来的,而绝非不可知论之“情”自身即蕴涵的。“上帝”就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滥行思想专制和肉体消灭呢!敦友,李的“实用理性”说所表达的情本论确实如此。但与钱不同的正如您所说,他已经将其提炼为中国重要的思想和哲学范畴了。朱:谢老师,上帝不在俗世社会。一切在世的,都是俗人。一旦如此揭秘,民主才有可能。当然康德有理性论证,他论证了人的知识界限,在这个界限之外,就是“情”即“自由本体”,它不可认识。而后世学人如黑格尔、舍勒等总想走进“自由本体”,难免误入歧途。当然,“自由本体”才是人类存在的意义。谢:问题是,上帝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或许还会是“俗世社会”的一部分。所谓不可知,并非专门指向对象世界,更指向对上帝的不可知。既然对上帝不可知,那由谁来安排人世生活?也会有多种选项,或说民主,或说圣人,或说圣党。故不可知论并不能必然合逻辑地推出民主。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想象。朱:谢老师反问的极为深刻!“既然不可知,那由谁来安排人世生活?”问得好!问题是,康德不可知论,他排除人文社会的可认识的客观规律性及必然性,但不否认社会规则的可接受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法律规则必须符合“心”的秩序,但心的秩序不可认识。为了尽量避免良知罔顾,少数服从多数相对可靠。所以陪审团及英美法系相对可靠,即便如此,也不是绝对。谢:康德有理性论证不假,且您说的这些相信人文学者大都了解一些。问题在于是不是康德垄断了在这一问题上的“理性论证”?其他人的论证都是无关紧要,甚至要被完全否定的?这才是根本。倘如您所说,那只能说“上帝死了”,康德来接替他。但不知康德会同意否?朱:康德代替不了上帝,因为康德说:“我要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出地盘”。谢:问题是祖飞并没有悬置知识,而是不断运用并重复康德所给的知识。朱:当然,康德的“法哲学”及《实践理性批判》,不值得全盘接受,应当加以批判。谢:实践理性之所以必要,乃在于人们的交往离不开理性,离不开知识。无论它是经验理性,还是理性逻辑理性。尽管对上帝人们不能认知,但对人们的经验,还是可以认知的。因此,有必要区分经验知识和纯粹理性的界限。朱:窃以为,法律在于价值,价值不在于认识,而在于是否接受。这也是价值与事实两分的原因所在。价值就是“情”的体现,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理”,所以在经验层面寻找价值,无疑是水中捞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