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与磨坊——一则将错就错、以讹传讹的司法鸡汤
来源:无有入无间W权利听诊室 作者:无有入无间W权利听诊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0
摘要:前些年,当强拆事件屡屡见报的时候,中国的网络媒体上开始流传一篇“国王与磨坊”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中国的网民广泛当作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且被北大贺卫方教授在《法院的位置》和《法官的法袍代表什么》两篇文章引用,并在多次演讲中作为重头故事反复提及。其
前些年,当强拆事件屡屡见报的时候,中国的网络媒体上开始流传一篇“国王与磨坊”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中国的网民广泛当作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且被北大贺卫方教授在《法院的位置》和《法官的法袍代表什么》两篇文章引用,并在多次演讲中作为重头故事反复提及。其大致情节是这样的:1866年l0月13日,刚在对奥地利“七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准备临幸波茨坦的离宫——无忧宫(Schloss Sanssouci)。然而行宫前面的一座破旧磨坊却让他大为扫兴。他想拆除这座磨坊,但是磨坊并不属于王室财产;他想把磨坊买下来之后拆掉,但磨坊主却死活不卖。于是他一怒之下派出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说:“皇帝当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另一种翻译为:陛下当然可以这样做,除非德国没有法院。) 第二天,在成千上万波茨坦市民支持下,磨坊主一纸诉状将威廉一世告上普鲁士最高法院,要求其赔偿一切损失,保障其“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利。据说,开庭审判的那天,柏林最高法院的旁听席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当原告磨坊主向法官详细叙述了事情经过后,旁听席上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怒吼声:“赔偿!赔偿!赔偿!”法庭最终裁定威廉一世擅用王权,侵犯原告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责令其在原址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原告150德国马克。当时《德国民法典》还未诞生,但法庭却根据1849年《法兰克福宪法》第79条第6款中对财产保护的规定,保护了磨坊主的财产权。威廉一世依法执行了这份判决书。一座崭新的磨坊便又矗立在无忧宫墙外,150马克也送到了磨坊主的手中。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去世,他的儿子威廉二世继承王位;老磨坊主也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那座磨坊。数年后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经济拮据,有意将磨坊出售给威廉二世。在他看来,对皇帝而言这肯定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给行宫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又可以销毁威廉一世在世时打败官司的物证。但威廉二世认为这件事既表现了德国人民的法治传统,同时也表现了威廉一世尊重法律的理性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旧磨坊可以说是德意志全民族的一座丰碑。因此威廉二世亲笔写信嘱咐磨坊主的儿子说,这座磨坊是德意志国家司法独立、裁判公正的纪念,也是他们家族的光荣所在,要求他把这座磨坊世世代代传下去,并随信赠给磨坊主的儿子6000马克,帮助他渡过生活难关。现在波茨坦市那座故旧的磨坊仍在,而且每年都有不少参观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常常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经程序。 一、故事与史实南辕北辙首先这座磨坊确实存在,现在还是柏林西南郊的波茨坦镇的一个景点。其由来是这样的:18世纪初,波茨坦镇有七座风力磨坊,向当地的驻军和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提供面粉。1722年,普鲁士“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在博恩施泰特村成立了军人孤儿基金会,1736年,随着当地人口增多,腓特烈?威廉一世批准磨坊主约翰?威廉?格拉本尼茨在博恩施泰特村的一座小山坡上修建一座新的磨坊。这座风力磨坊落成于1738年,造价800塔勒(德国旧币),磨坊主每年要支付40塔勒的地皮租金,交给磨坊所在地皮的主人军人孤儿基金会。 七年之后,即1745年,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继承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即著名的腓特烈大帝)开始在波茨坦仿照凡尔赛宫兴建无忧宫,正好位于这座风磨坊的旁边。格拉本尼茨抱怨说无忧宫的高大围墙和树篱挡住了从东边吹来的风,给他造成了损失。腓特烈大帝说无论如何这座磨坊占用了军人孤儿基金会地皮,必须继续支付地租。但是格拉本尼茨也是个难缠的人,他不断向国王请愿,腓特烈大帝最终在1749年批准,让他在北边的“米豪草地”新建一座风力磨坊。格拉本尼茨在1753年把无忧宫旁边的旧磨坊卖给了另一位姓卡拉茨的磨坊主。腓特烈大帝和他之后的几位普鲁士国王都很喜欢这座磨坊,认为它为无忧宫增添了田园风光。此后磨坊主人几度变更,到1786年,由于原有的那座风磨年久失修,必须拆毁。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出资3000塔勒聘请荷兰建筑大师科尼利厄斯?范?德?布施在其原址修建了一座荷兰式风磨,规模比原来那座柱式风磨大得多,建造费用高达24344塔勒。此时的磨坊主叫卡尔?福格尔。 1802年福格尔死后,其遗孀关闭了磨坊。1825年腓特烈?威廉三世曾表示愿意买下这座磨坊,但福格尔夫人没有同意。新磨坊主瓦尔斯勒本在1843年因拖欠地租而遭到起诉,之后这座磨坊又两度易手,磨坊主在其旁边添建了谷仓、马厩和住房。1858年威廉亲王(后来的威廉一世皇帝)最终买下了这座磨坊,1861年将其定为历史文物,并且向公众开放。1945年4月27日,一辆苏军坦克在无忧宫附近地区遭到德军“铁拳”反坦克火箭袭击,在反击时击中了这座磨坊,以及旁边的“瑞士人小屋”。这两座木结构建筑都被熊熊大火烧毁。 1983年,为了庆祝波茨坦建城一千周年,波茨坦工艺协会决定重建这座磨坊,最终在勃兰登堡州政府和西德的一些基金会资助下完工。如今这座磨坊的产权属于柏林-勃兰登堡州普鲁士宫殿与花园基金会。二、故事的传播与变奏略考 1.法语故事。有关普鲁士国王和这座磨坊的鸡汤故事并非最近这些年才出现,实际上早在磨坊重修后的第二年,即1787年,法国作家让-夏尔?拉沃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一生》这本书中首次讲述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称:腓特烈大帝住在无忧宫的时候,被磨坊风车嘎吱嘎吱的响声所困扰,睡不安稳,于是对磨坊主格拉本尼茨提出买下这座磨坊,遭到拒绝。腓特烈大帝威胁他说:“你知道我能够动用国王的权力征用这座磨坊,一个格罗申(当时德意志地区流通的辅币,24到30个格罗申等于1塔勒)也不给你吗?”磨坊主则说“陛下您当然权高势重,但柏林尚有上诉法院在。”2.德语故事。这则法语故事后来传回普鲁士,先后被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齐默尔曼、历史学家弗朗茨?克鲁格和法国法学家弗朗索瓦?安德鲁等人引用。现在有据可查的是1811年,德国作家约翰?赫贝尔(Johann Peter Hebel生于1760年,卒于1826年),他以《腓特烈国王和他的邻居》为名,将其缩编为日历故事(这个故事后来在1813出版)。很明显,赫贝尔抄这个故事的时候,德国威廉一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王子(生于1797年,卒于1888年,1861年继位为普鲁士国王,1871年加冕为德国皇帝)。所以故事主人公绝不可能是这个后来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只是这个后来的威廉一世皇帝在当上国王前买下了这座磨坊并命名为“历史磨坊”。3.中文故事。显然,原故事中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中文故事中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相差上百年。而中文版故事的叙述者对普鲁士和德国历史不了解,把二个人混为一谈了。该故事的中文版本,最早见杨昌济(毛泽东的老师兼岳父)的《静观室札记》(原载杨昌济《静观室札记》,此处引自贺卫方:“‘钉子户’与拔钉子”,文载氏著《法边馀墨》,页233,法律出版社,1998年——博主注):德国前皇威廉第一在位时,有一离宫在坡疵坦地方。离宫之前有磨房,欲登高远览一切景象,为所障碍。德皇厌之,传语磨房主人曰:“此房价值几何,汝自言之,可售之于我。”孰意磨房主人殊强项,应之曰:“我之房基,无价值可言。”德皇闻之赫然怒,令人将磨房毁去。磨房主人袖手任其拆毁,从容曰:“为帝王者或可为此事,然吾德尚有法律在,此不平事,我必诉之法庭。”彼竟与德皇构讼。法庭依法判决德皇重将磨房建筑,并赔偿其损失。德皇为法律屈,为人民屈,竟如法庭所判。事后且与人曰:“吾国法官正直如此,我之大错,彼竟有胆识毅然判决之,此吾国至可喜之事也。”对照外文故事可以看出,德皇令人将磨房毁去及之后情节,显为杨先生所加。后来据说冯玉祥曾将这个故事写在屏风上,送给蒋介石。4.贺氏版故事 就是本文前面引用的故事。从目前查到的文献记载,外文故事讲到“德国有法院在”这句话就结束了。中文加了法庭诉讼一节。但无论中外的故事,都没有贺氏版本的德皇派兵强行拆迁一节,更没有主人公们下一代什么事。博主推测这一下代的故事,在贺卫方教授写出来之前,查不到任何文献记载,应当是此君杜撰的。三、承扬公评述1.贺教授将这则故事演义到德皇威廉二世实在败笔。把一战祸首美化为开明圣主,恐怕是会令历史学家笑掉大牙的。此人以刚愎自用、鲁莽易怒、狂妄自大且极度蔑视法律、行政礼仪和人类尊严而著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一下这位皇帝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著名的“匈奴”演讲)。这么一位在此后一个世纪里吸引众多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对其进行病例分析,并且亲自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皇帝,你杜撰他把波茨坦的磨坊视为“德意志国家司法独立、裁判公正的纪念,也是家族的光荣所在”,真是太欠考虑了。2.德皇威廉二世是个丧门星。事实上,威廉二世最后把自己的国家和帝国也搞垮了,毁掉了名相俾斯麦的一生功业。更关键是,这家伙害中国不浅。他在位时,八国联军侵华,就是德国打主力,后来又鼓动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儿子袁克定去德国治疗腿伤,德皇威廉二世召见袁克定时,力劝袁世凯当皇帝,说帝制比共和好多了,结果这位袁公子腿没有治好,还得了心病,回来极力窜动他爹称帝)。3.承扬公叹:一些人“发明历史”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满足了“来自于受众的心理期待”,这个故事在中国流传的一百年间,从大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给了太多人以心理满足。但现在我们应当知道,在德国,那个“历史磨坊”十足是个假古董,德国人之所以在1983年决定重建它,根本不是为了做为什么司法独立的法治象征,主要是作为嘲讽威廉一世“制造历史”的证据,体现了当代德国人的深刻的反省精神,这一点比日本人强多了,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