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心不正则剑邪”之执法观漫谈

来源:皖言婉语 作者:皖言婉语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微思小议 洗冤录;执法观;心不正则剑邪 “心不正则剑邪”之执法观漫谈电视剧《洗冤录》作为一部影视演绎作品,情节虚构在所难免,但剧中宋慈提及的“心不正则剑邪”观念则是实用真理。其“心正”,主要表现为检验异性尸体时的心无邪念,履行职务时的公道正义
微思小议 洗冤录;执法观;心不正则剑邪 “心不正则剑邪”之执法观漫谈电视剧《洗冤录》作为一部影视演绎作品,情节虚构在所难免,但剧中宋慈提及的“心不正则剑邪”观念则是实用真理。其“心正”,主要表现为检验异性尸体时的心无邪念,履行职务时的公道正义。作为该剧渊源的《洗冤集录》,则是宋慈所著的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法医学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度成为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准则,并被多国翻译传播。《洗冤集录》针对不同类型死伤,不仅提供科学的检验辨别方法,同时也对检验程序给予严格规范,从而确保结果准确反映客观事实,对正确断案定罪起到了积极作用,避免了一些冤假错案的产生。无论是演绎版的《洗冤录》还是史实版的《洗冤集录》,为我们传递的是一份古今通用的执法观:专注细致,为求真相不惜“死磕”。在影视剧里,宋慈屡破奇案,基础是凭借高超的验尸技法,但更为重要的是为求真相的专注细致、坚持真理的“死磕”精神。初做仵作的宋慈,在面对具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仵作草率做出的“权威”结论时,不迷信不盲从,经过反复细致查验,凭事实和证据,排除一切主观臆测,以事实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展示己见,最终说服众人,让案件得以准确定论。在后期的剧情中,宋慈更是将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在面对犯罪痕迹、检验对象、疑难案情时,不放过一丝线索,对疑问更是反复求证,不厌其烦追问思索,面对阻挠,不畏强权,最终都能够以真相大白去回应无愧于心。谨小慎微,追求术与道的结合。《洗冤集录》展现给我们的是来自千年之前的跨时空记述,看似冰冷、远古,但活跃于文字之中的则是身为司法者的炙热精神。书中的检验方法直接决定判断结果,一旦出现差池,轻者会致真凶逍遥法外,重者导致无辜蒙受冤屈,事关生杀予夺和公道人心。所以,《洗冤集录》不仅注重如何辨别死伤,如何科学检验,更是以谨小慎微的态度对检验程序进行严格规范,将检验行为置于程序规范打造的制度之中。其书分为六卷,但六卷之首第一篇即为《条令》二十九则,规定检验官的纪律和注意事项,使制度统领全书。作者视具体的检验技能为“术”,视制度规范引导下形成的“心不正则剑邪”之警示为“道”,以“术”与“道”的结合,确保法医检验既重技能又关人心。“死磕”是个体执法较真体现,这种较真并非死缠烂打、无理取闹,而是辨别真理时的锱铢必较,面对邪恶时的正义凌然,维护公道时的一往无前。而术道结合则是群体执法的价值选择,在彼时的封建专权社会,无论这种选择是被动还是主动,但呈现给我们的,则是蕴含术与道精神内涵的《洗冤集录》,着实以准则的形式成为众多检验官和断案者的依据。两种视角,但反映的精神同一,都是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追求事实真相、维护正义的使命感。无论身为仵作或提点刑狱司的宋慈,亦或是个体层面的较真“死磕”,还是群体层面的合力规制,其发力点均为“心正”。因为“心正则诸邪不侵”,从而确保国家社会意志传导的执法观不打折扣,得以有力执行。从影视剧和《洗冤集录》里所抽取的精神和执法观念是单一的,是一面的,但道理和意义却互为表里。反思现世,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具备符合时宜的执法观呢?笔者认为,现世执法观的养成可能有多条路径和方式,其含义并非狭隘的行政部门执法观念,而是泛指所有对法律的遵照和执行所应遵从的价值观念,这种执法观应当至少需要以以下几点的实现为前提:一是要尊重法律和事实。执法观的根基是法律,所以抛开法律谈执法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对法律尊重的热情不可忽高忽低,而应持之以恒;不只始于事实探究,而应贯穿始终;并非可多可少,而应力求精准。要以法律至上的程度尊重法律,也要以法律自产生到废止全程覆盖的时间跨度尊重法律,还要以法律所设定的执法状态为标准的执行尊重法律。执法观的载体是事实,只有将执法观融入于执法内容所呈现的事实之中,才能起到现实作用。在一起案件中,事实是法律裁判的对象和基础;在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中,基于程序、要件形成的事实痕迹,是法律实施判断的素材,对事实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辨析。在逻辑上,能够用大前提法律到小前提事实的三段式推理,得出逻辑结论。但执法观不是前提也非结论,却是连接前提和结论之间的传导线,其作用力贯穿始终。追求公平正义、法治理念的执法观,是以法律和事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内心确信开展执法行为,以最大可能实现不偏不倚,继而传导的结果能够最大程度地符合法律规范。反之,抱有私心杂念的执法观,则以私利为中心,必然想方设法曲解法律、歪解事实,导致执法效果偏离预期目标。二是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要求强化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具备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之于执法观,应为所应为、为而必当,就是不越法不怠法,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以职责为权限,在法定职责设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法必执、有责必为;就是对法规政策精确解读、准确执行,以责任心理对待不当执法、过错执法,形成过错执法负面评价心理机制。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我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也曾经争先恐后,压减个人利益,充实集体利益,于是我们创造了辉煌,这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剧中宋慈,在每每面对案件时,迎面难题、及时履责、勇于担当,深怕履职不善导致枉纵,所以他能为破案忍受恶臭,为公道以身犯险,这也是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人使命感责任感缺失,将自己抽离于权利义务对等体系,只愿享权利不愿履义务;也有些人,主观脱离所属组织群体,思想上涣散,行动上游离,使命感责任感不知所踪。使命感和责任感缺失,则执法观骨瘦如材,反之,方显富态。三是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和水平。执法是落实,是使文字的规范变成现实的作用力,执法观则是主导这些作用力运行的“指挥”,显得抽象和难以察觉,光凭遵从和富有激情的使命感责任感,不足以“合成”。执法观的养成,还需要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和水平。一个人,一个群体,即便主观上奉各种规范为金科玉律,也在其政谋其职,但是发挥职务作用的技能,不能有效辨别职责范围内的是非对错,那么何谈执法?执法观又如何体现和贯彻?所以,需要学习,需要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习得技能,提高执法水平,让执法能力和执法观念归属同一“频道”,具备匹配层次的作用力,让执法观落地生根、踏步有痕。(文/郑学磊)法律博客:皖言婉语http://zhengxuelei.fyfz.cn 微信公号:wywy_2016
责任编辑:皖言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