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得一笔戳死满眼龌龊的世界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法静亦水 独立精神是激发独立思想的激情源头 知识的作用在于增加理性消除愚昧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209993boardid=1id=11921454 读书与吃饭一样,不但是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如果有人说他“喜欢吃饭”,你一定觉得这
法静亦水 独立精神是激发独立思想的激情源头 知识的作用在于增加理性消除愚昧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209993&boardid=1&id=11921454 读书与吃饭一样,不但是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如果有人说他“喜欢吃饭”,你一定觉得这人有病;但如果有人说他“喜欢读书”,你一定觉得这人知性满满具有理儒风范,马上就有想亲近的感觉。上当了,他或她,要么是自私鬼,要么是绿茶婊,无论哪一款最终都会让你悻悻然不知其所以然。 陈寅恪就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尽管他从来就不说“我喜欢读书”,但他却因为读书太多太深太通而痛不欲生一辈子。鲁迅更是一个“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读书”的读书人,他快乐吗?恨不得一笔戳死满眼龌龊的世界,所以他比同时代的大师死得更早一些。但鲁迅不算最痛苦的,末代帝师王国维那才叫苦不堪言,不但学贯中西著述等身,而且是开辟“新史学”的第一人,看着他“独上高楼”,看着他“衣带渐宽”,看着他“蓦然回首”,看着看着他就跳进了昆明湖,只留下“义无再辱”的万世之谜。这就叫喜欢读书的人,他们当然不会说自己“喜欢读书”。 与之相反,一个挂在嘴边“喜欢读书”的人,真的喜欢读书吗?暂且不管,但他或她一定喜欢读书的样子。什么叫喜欢读书的样子呢?一尘不染的书房里摆放着整整齐齐的书,一张特别考究的书案上平铺着一块柔亮的驼绒布,一杯能看见叶片上下翻游的龙井,一枚淡淡菊香的书签,一缕袅袅漫绕的檀雾,旗袍,棉布,线装书,一般翻在黄金分割的页面处。这就叫喜欢读书的样子。他仅仅为了附庸风雅而装装读书的样子吗?那也不一定,他也许会认真的读。不同的是,这种人读书不但不会痛苦,而且能读出“喜欢”来,每有会意,或拍案叫绝,或击掌而歌,或与人同乐,总之,这种说“喜欢读书”的人总是能读出一脸的幸福。 其实,读友读到这里依然一头雾水,羽某究竟想说啥?嘿嘿,不急嘛。大凡爱读书的人可分为两类:一类人叫大我,一类人叫小我。大我的人不但喜欢自己,也喜欢所有人;但小我的人就仅仅是喜欢自己,对其他人就不那么在乎了。简单说,大我与小我的差别就在于人性程度的差异。别小看这种差异,它决定两类人不同的世界观。大我的人有改造社会的个性特质,他是不可能被社会改造。小我的人只有适应社会的特质,他从来没有去改变社会的冲动。大我与小我的形成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个我真不知道,但我更相信禀赋所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种认知,当然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只要我们承认这种差别就行。 我们知道,读书就是了解更多知识,知识的作用在于增加理性消除愚昧。什么叫理性呢?理性也分两种:一种叫理性,是指立身行事都能依循人性和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求真理;另一种叫中国式理性,是指那种审时度势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见机行事,中国式理性更多时候是与人性和规律背道而驰,严格说,中国式理性基本都是非理性。 大我与小我就读书问题在“理性”上开始分道扬镳。但无论大我还是小我,都是生活在同一个中国式理性环境中,或者说都同处于一个非理性环境。大我的人随着读书越多就越较真,越是较真越是与非理性环境格格不入,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会让一个大我的读书人越来越痛苦。譬如前面提到的陈寅恪、鲁迅、王国维和今年开春刚刚悬尽的江绪林等。与之相反,小我的读书人会越读越快乐,因为他们读书仅仅寻找一种做人的生活乐趣,从没有想将现实的非理性与读书中的理性在心灵发生碰撞,真正做到了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即便凯撒的世界已经如滚水翻腾,他们也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就像一台悬浮在滚水里的小冰箱,在书的海洋里寻觅到他们自己的清凉世界,他们的世界与他人无关,并且还会很优雅很精致地说不屑与谁争。他们读书当然能读出喜欢来。 钱钟书穷其晚年心血著《管锥编》,每一个条目的表述、引注和证考都堪称几无瑕疵,但全中国看完《管锥编》的估摸不会超过一千人,有兴趣看《管锥编》的估摸不会超过一万人,知道《管锥编》的估摸不会超过十万人。羽某大概十三年前在上海图书馆查资料时,顺眼看见《管锥编》,因仰钱之大名就取来第一册翻翻,首篇论“易”。艾玛呀,国人只知道鲁迅笔下孔乙己爱显摆茴香豆的写法,然而,当你看几页《管锥编》定会惊呼:钱当之无愧是孔的祖师爷。羽某看了两页就呼呼大睡了。可想而知,没有非凡“喜欢”读书的人,是不可能著出那种字字掉书袋的鸿篇。著名作家吴祖湘就直说钱:“你的著作咋没有你自己呢”?呵呵,钱不是没有自己,而是太有自己了,不然也写不出这种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怪不得余英时说钱:“一路撒钱,都有价值,但面值都不大”。 可能读友并没明白吴祖湘说钱“没有你自己”是何意?在《管锥编》洋洋一百多万字里只字不涉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环境印记,钱钟书相当于编了一部唯有自己能懂的文化怪癖词典,吴祖湘说的就是钱钟书没有公共使命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很多人对这个词的理解仅仅局限在自己能想问题能有主见,那就太简单了,连吃一个饺子你都得思量是否烫嘴呢,这能叫独立思考吗?不,这叫自适性反应。独立思考首先你得独立尔后思考,独立就是指人格独立,这就很难了。什么叫人格独立?就是要保持你做人的个性品质屹然不倒。你说你老钱在文革时期想偷生不敢有独立人格,这个谁都可以理解,羽爷牛叉叉也可能跪得姿势更美,但《管锥编》是钱在文革之后著成的,那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春天啊,即便心有余悸,也不应该就自断脊梁吧,弄一大堆令人恹恹欲睡的文字古董想高深谁呢?这就是知识分子与知道分子的差别。 易中天成名于品三国,这个国家凡是会认字的人估摸都读过三国演义,但为什么易中天就这么被热捧呢?是因为他比谁读书更多吗?不是,就在于易中天的品三国有他自己的独立思考,每一章每一回每一节都有他穿越时空又能切中现实的唯我智慧闪光,也只有这样独立人格的人才会写出《费城风云》这样极具时代使命感的思想著作。但易中天现在开始明显有点开倒车,居然他要去写《中华文化史》,这就很莫名其妙。看来他也想学钱钟书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春夏和秋冬。 复旦大学一位教授在给学生毕业典礼上忠告:只有读一百本经典你才能独立思考。这就是放屁。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像孔老二读个毛的经典啊。读书有助于独立思考这是事实,但如果没有独立人格就去读书,那就会掉入浩瀚知识的“忘我”陷阱。小时候,大人给我们讲空城计,那个对情节的眉飞色舞啊,那个对诸葛计谋的佩服满满啊,羽某其实也有易中天的独立思考,“为什么司马懿就不向城楼射一箭以探虚实呢”?只是太小不善表达也不敢表达啊,因为不敢质疑大人的权威啊。四大名著我也就只看完过三国演义,其他三部都没读过,尤其是红楼梦,每每翻开几页就读不下去了。有人神秘告诉我哪个章回有淫荡情节,我就按图索骥去找,但也没读出什么淫味来。这尼玛奇怪了,这么多年藏在我心中一个欲吐才快的疙瘩:红楼梦就是一本垃圾。但它的确供养了数以万计的红学家混饭吃啊,这些红学家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是一个奇迹。也许只因他们太“喜欢读书”来解释了。(作者微信:yutanfeiytf) 所谓大我和小我,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独立人格的独立思考。唯有独立人格才会有独立精神,这种独立精神是激发独立思想的激情源头。以鲁迅为例,鲁迅是弃医从文,显然他没有他同时代大师所读文化类书籍那么多,但为什么他的篇篇杰作总是闪烁特别锐智的思想呢?这不是喜欢读书能解释的,相反,那些一辈子都喜欢读书的人却都成了芸芸众生。【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