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弘道教授出席依法治国与法治评估理论研讨会
来源:钱弘道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经济学 作者:钱弘道北京大学法学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按语:本报道依据中国法学网报道改写。 2016年12月10日,依法治国与法治评估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依法治国与法治评估理论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
按语:本报道依据中国法学网报道改写。 2016年12月10日,依法治国与法治评估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依法治国与法治评估理论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党委书记陈甦等出席会议。中国法治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钱弘道教授出席会议。来自京内外的学界同仁、实务专家、媒体人士等就加强法治评估、推动法治评估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议题涉及法治评估的方法以及立法评估、政府法治评估、司法评估等的实践。与会学者围绕“实证研究、法治评估的理论探索”、“实证研究、法治评估的方法创新”、“法治政府建设与第三方评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与第三方评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陈甦研究员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党组成员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朱景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分别作开幕致辞。张文显副会长指出,我们要针对依法治国做好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依法治国理论进行梳理;对依法治国实践进行总结;对依法治国状况进行评估。因此本次以依法治国和法治评估为主题的会议意义重大。朱景文教授分别从规范角度、价值角度和社会角度谈了法学评估的三种方法和思路,并提出了法治指标的解释力问题,他认为解释数据是一个值得反复思量的问题,地方法治情况的好坏与立法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认为,评估过程既要保证价值中立,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把握数据,否则评估本身很难做到客观真实。他建议,评估机构应当互相借鉴和学习,不能各安其事,得出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的结论,最后致使评估结果无法使用。只有整合评估机构的资源,团结一致,中国的法治发展建设才会有进步,中国的法学研究才会更加繁荣。 钱弘道教授应邀作为“实证研究、法治评估的方法创新”这一单元的主持人。钱弘道是第一个提出量化法治并主持出台第一个全面的法治评估体系的学者。在提出量化法治以后,钱弘道先后主持了若干法治评估实验,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发表或转载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法治评估成为中国法学的一个重大创新领域。钱弘道进而提出实验式法治、实验主义法治、实践法治观、实效法治观、大数据法治、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等学术新概念,对中国法治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钱弘道教授认为,以“量化”为特点的法治研究是对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变革,传统法学更多地停留于法治的理念、观念、精神、原则等维度,侧重于法律价值的关怀,相对忽视了对法治问题的实证思考。法治评估能有效培育公民法治观念和精神,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的民主和法治转型。法治评估的研究和法治指数的测定对法治的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法院开始对相关工作进行量化和绩效考核,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政府在推进区域法治化的过程中开始关注以法治评估为契机展开的制度创新。这些法治评估的探索和实践,是对全球法治研究的回应,更是对中国法治发展客观需要的回应。这一背景下,分析法治评估的域外实践,总结中国各地法治评估尝试的特征和经验,在中国语境下探索法治评估方法和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而预测法治评估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期一天的理论研讨会,专家们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实证法学和法治评估的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童岚冉、李燕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