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娓娓道来的故事是:早期葡萄牙人如何到达位于马来亚半岛顶端的东南亚大港口城市马六甲,如何通过进贡(以及贿赂)讨好国王苏丹,如何借助国王的承诺而订定口头协议,如何“机智”地通过“请求”一块“干兽皮那么大”的“一小片领土”而骗取到了硕大的一片领土,如何在此筑城设炮,如何通过夜半偷袭夺走了整个马六甲,又是如何将其巩固成为他们贸易的中心,以及最终他们又如何被马来人与荷兰人联手赶走。 显然,这个民间故事关于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的兴衰史,在文献学上其参考意义/史料价值是不靠谱的,因为葡萄牙人根本就不是从马尼拉来到马六甲的,葡萄牙国王也根本不在果阿而远在欧洲的里斯本,1511年葡人攻克马六甲城也根本不是这种民间传说所言的方式,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停驻的时间也根本不是40余年而是比这多得多的130多年,等等。 该书作者拖住我们问:在这种看似不靠谱的传说背后,潜伏的观念和潜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作者笔锋一转,如同16世纪葡萄牙旅行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的遗著《远游记》(金国平译,澳门基金会1999年版),在平托所记的稀奇古怪的各种历险见闻中,严肃的史学者从未奢望从中探寻有证明力的史料,甚至“平托”这个名字还被调侃成了众所周知的“吹牛大王”的代名词。 但是就在这里,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极为善意而意义非凡的提醒:这些不靠谱的见闻(以及其他与史事曲折关联的口承史料/民间文学文本)对葡萄牙在亚洲的行动“提出了一个独特的道德批判:因此,他的论述不应被忽视或者被扔进史学著作的垃圾桶中”(导言:第21页)。 远游记作如是观,口承史料/民间文学文本也可作如是观。该书由此而展开将其纳入史料一种的独特价值的文化阐释,并对所谓正统史料被正统学者视为解读历史/社会的正统渠道作出了极具内涵的文化批评。后续更多精彩,这里不再剧透。 转念至此,已是天黑,合上书本,又到新闻联播。这是最具正统地位的官方媒体,有着雷打不动的三部曲正统节奏:前面十分钟,领导会议很忙;中间十分钟,人民生活很爽;后面十分钟,世界各地很乱。 而我宁可凭栏远眺,阳台之外有暮色沉沉,云层之间有星光掩映。刹那间,神经短路,思维跳闸,嘶地一声,冒出科幻巨著《三体》关于“地球往事”与“宇宙法则”的种种幻象。不知未来世界若解析地球往事,看到正统史料之如新闻联播者,是否真就以为那是打开中国观察的唯一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