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先看到的是《成都》的南京版,“石头城一叶知秋今夜有点温柔……江面缓缓流淌的是金陵的深秋”,完全是一幅南京的风光画,成为一个城市推介的“广告曲”。今天,无锡也不落后,一出就是两版。其中粥粥填词:“古运河夜的凉风 吹散烟雨的愁,让我流连忘返的不止评曲锡绣……”一看这词,我晓得又可以做城市广告曲了。但是与原词比较,曲调还是原来的曲调,情怀已经不是最初的情怀。问题就在这“评曲和锡绣”上。不要说老无锡没有几个人还能记得锡绣,新无锡人估计更加鲜有所闻。《成都》所以打动人,我想是它的可以代入性——“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唯有这样很个体又是具有普适意义的情感表达,才是听众共鸣的基础。连“锡绣”的影子都难觅,何以寻共鸣? 说来好巧,还没等我把话说出去,正好我在的一个群里有一位锡绣传人文姬(据说现在无锡仅存的正宗传人只有四位,文姬为其中之一),为这填词中的“锡绣”两字拍手叫好。能撞上无锡125万分之一(无锡常住人口500万),必须承认我运气太好了。可是后来引出的话题,就多少多了一丝的无奈和遗憾。 为了锡绣的传承,文姬老师之前最多的时候收过30多个徒弟,但是到后来一个没留下。为了留住徒弟,现在文姬老师只好用自己付工资的办法来留人,不然没有人肯学。在文姬的心中,锡绣是全世界最精致的绣种,不了解锡绣的精彩,就不能算正宗的无锡人。 以上图片摄影:赵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