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青年人,站起来——《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读书笔记_曾经的贪吃蛇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旁观的法律人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27
摘要:读这本书源于去年蔡定剑教授的去世,那是好像是看天下杂志报道了他,让我了解到北京有个专门研究中国人大选举的法学教授英年早逝,整个法学界扼腕叹息。后来越来越深入了他,就越崇敬这位为中国民主法治奋斗了30年的学者。曾几何时,民主法治似乎成了敏感

 读这本书源于去年蔡定剑教授的去世,那是好像是看天下杂志报道了他,让我了解到北京有个专门研究中国人大选举的法学教授英年早逝,整个法学界扼腕叹息。后来越来越深入了他,就越崇敬这位为中国民主法治奋斗了30年的学者。曾几何时,民主法治似乎成了敏感词汇,人们想要它却羞羞答答不敢明说,而蔡先生一直站在研究和实践的第一线奔走呼号,出国考察到全国各地实践调研。有人评价先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他的乐观,他是最了解中国不容乐观现状的人,却一直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通过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努力可以实现。

 本书基本分四部分:民主的作用、民主在中国的现状、介绍外国民主经验和中国未来民主的展望。在第一部分中,蔡先生首先指出当前中国民主被扭曲,有“民主危险论”、“民主有害论”、“国情论”的种种批判,说民主不好,中国有了民主会乱套,中国大众素质不好当前还不适合搞民主等等。接着蔡老师回顾民主的历史列举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况以及当今民主进程得出民主是不仅是国家权力产生权力结构和公民权利保护的国家制度也是一种公民享有充分自由、广泛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生活方式的结论。

(一)民主中的“多数”与“少数”

反对民主者说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是虚假的,所以多数民主是实现不了的。是的,民主有自身的缺点,代议制、多数决的确只能代表部分人的利益和诉求,可是不能因为这些缺陷而根本否认民主本身。因为没有一项制度是完美的,人类就是在追求完美制度的过程中不断解放和自我实现的,如果不要民主难道要回到专制社会继续做没有权利、任人宰割苦力吗?愤世嫉俗与虚无其实很近,但虚无绝对不能解决问题的。尚且当前民主已发展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多数人的暴政,如违宪审查、加强保障人权的法治、媒体为弱势群体发声、非政府组织及发团主义的崛起等等。

(二)民主与社会稳定

反对民主者认为民主转型国家搞民主容易出现不稳定和动乱,我国正处于社会建设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动乱则后果不堪设想而向像新加坡等威权国家经济腾飞则说明当前没有实质民主我们也能发展成功。历史总是相似的,反对者对历史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民主转型国家搞民主容易出现不稳定和动乱,是向民主发展的过程问题而不是民主本身的问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是民主国家,而那些最落后的全都是最暴乱最不民主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搞民主的却容易出现动荡,是由于专制制度的权威和秩序倒塌了之后民主的秩序和法治没有建立,不仅有野心家,就是专制和民主的实力的争夺也非常激烈,法国大革命便是最好的例子。向往自由的法国人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让专制势力走向衰弱与消亡,多少人成为民主进程中的牺牲品和替罪品。新加坡等威权国家并不是我们官员去考察带着有色镜片、带着侧重点看的那样,他们的确是一党当政、执政党威权主义把新加坡带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他们高薪养廉几乎杜绝腐败等等,可是官员们忽视了在新加坡法是老大,他们是真正落实了法治的。而中国呢,以权代法、以言压法的现象仍然很有市场,老百姓和政府、找法院检察院打交道成本很高,很多人进公权力大门想的不是公权力会维护我的正当权利而是害怕官员们不按法来操作,只有去找熟人、找关系。然而当今中国真的如官员们想的我们经济建设现在最重要,民主了一旦乱套了会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不利影响吗?不是的,我们改革开放30年,GDP上去了,民主法治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退步了;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只重经济以文化、环境、忽视公民个人利益而产生的纠纷还少吗,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社会失控等问题纷至沓来,所以民主是历史的、人民必然的政治诉求,是再高的GDP也换不过来的。哈耶克在其《自由秩序原理》中说民主乃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唯一的和平变革方法。人民的政治诉求不可忽视,不是某些“反华势力”企图颠覆共和国的噱头,是人民内心的美好愿望,如不及时重视发生冲突时就为时已晚。

(三)民主与经济

民主对经济发展有基础性的作用,有民主不应定必能推动经济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法制。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的新领域,是不同于几千年来奴隶封建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它打破了空间、缩短了时间,使不同地域的人冲破地情人情的传统限制进行经济活动,合同契约成为他们之间的纽带,而法制便自然呼之欲出了。法制不会有偏私,才能确保交易从开始到结束都能有保证,出了事风险有人负担,责任才能清楚划分,最终保护双方的利益。然而经济的发展目的是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精神上、自我实现上的要求便显现了。当今中国公民幸福感集体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制没有落实,没有切实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违法成为生活的常态,一个人凭借自己正当的辛苦劳动往往不如那些“脑子灵活”、没有道德法律观念的人过得好,社会人才上升机制受阻,公平成了宪法上空词。这些现象很大部分是因为公权力缺乏监督、经济利益与权力结合被一些人把持,所以只有民主才能切实监督公权力,切断权力和经济不正当的藕断丝连,保护公民正当权益和弱者利益,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而不是被某些人非法占有和掠夺。在此我建议把公民幸福指数纳为考核官员的主要业绩标准。

(四)民主与腐败

在阳光下的权力才不会滋生腐败的土壤这个道理我们都懂,而实际上只有通过民主选民选出自己信得过、代表其诉求的人大代表才能真正发挥代议制的作用,选举出切实为地方服务的“人民儿子”官而不是只做表面工作、求政绩无实干的政府首长。

(五)民主与公民素质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中国公民素质低下,尤其是亿万农民群众,不足以搞民主。泱泱中华5000文明怎么会不如200多年前放逐北美大陆的那些清教徒和流浪汉?中国公民受过62年先进马克思主义怎会低于长期受“腐朽资本主义”流毒教育的人低呢?现实中,只要民主是与公民切身利益挂钩,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的农民反而投入比文化素质更好的“城里人”更高的政治热情,有些农民冒着被打击报复的危险上访与侵害势力斗争,所以只要有实践,民主活动便会有教导作用,不管什么文化素质都能在实践中形成民主意识,不断构建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以上我是概括蔡教授的重点内容然后加以整理,本书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具体的阐述第一部分的内容,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了。最后一部分蔡先生提出我国民主的走向和后人需要注意的问题,民主的具体适用中普适性与国情的冲突、内容和形式的迷思与中国民主可能的挑战,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

责任编辑:旁观的法律人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