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同读归田录《晏殊门客》 _同野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一了文房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15
摘要:朋友们好! 现在开讲《归田录》第十八篇《晏殊门客》。晏殊是北宋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严格来说,婉约派相对于后来苏东坡创立的豪放派,他就是婉约派的创立者。当然晏殊跟苏东坡不挨,比苏东坡要大得多,比欧阳修也大。咱们今天就说一说晏殊的门客,从

同读归田录《晏殊门客》 _同野


朋友们好!

现在开讲《归田录》第十八篇《晏殊门客》。晏殊是北宋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严格来说,婉约派相对于后来苏东坡创立的豪放派,他就是婉约派的创立者。当然晏殊跟苏东坡不挨,比苏东坡要大得多,比欧阳修也大。咱们今天就说一说晏殊的门客,从这一点来看,他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初期文坛领袖,在欧阳修之前主宰文坛,从这一篇可以见到一些端倪。

晏殊,991年生,1055年死,活了六十五岁,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西抚州市临川。十四岁就以神童到朝堂上考试,真宗皇帝就赐他进士出生。所以,欧阳修在这儿有这样一个评价:晏元献公,他死的时候皇帝给他的谥号元献,他一生以文章出名,少年富贵,性格比较豪爽,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好朋好友,喜欢找一大堆客人陪着,一时之间,许许多多的名士都是从他门下出来的。

有一次,他当枢密副使被罢官的时候,就让他当南京留守,北宋的南京不是现在的南京,指的是商丘,西京是洛阳,北京是河北大名府,东京是开封。当南京留守这一年他三十八岁,可见,在三十八岁之前就当枢密副使了,也就是三十五六岁就成为枢密副使级别的副宰相了,应该是年龄非常小的副宰相。他当南京留守的时候,幕府里边比较出名的有两个人,一个叫王琪,一个叫张亢。张亢体格大,又高又胖,但是他的眼睛像个猴子;王琪瘦骨嶙峋,但是他的眼睛像牛眼那么大。瘦人大眼睛,胖人小眼睛。

这两个人老因为相貌的问题互相嘲弄,有一次,瘦子王琪出了个上联:张亢触墙成八字。是挖苦张亢,你这头笨牛,脑袋一旦撞墙,头上的两个犄角一分开,正好像个“八”字。

张亢应声答曰,他的话音刚落就答了一句:王琪望月叫三声。这句里边的“叫三声”来自于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渔民有一句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意思是一听见猴子那凄凉的叫声,不由得勾起了自己的伤心事,流下的眼泪 把衣裳都给沾湿了。这是在嘲笑王琪是只猴子。

两人以对对子嘲弄对方,引起哄堂大笑。

这一个故事主要是说晏殊不管到哪儿,都有很多门客,热闹非常。

其中牵涉到王琪和张亢两个人物。

瘦子王琪呢,具体出生年月没人考证,倒是留下了很多豪放词。曾经当知制诰,相当于中书舍人,制作朝廷诏令。还曾当过知平江府,就是现在的湖南平江,这官儿不算小,还曾经当苏州知州。豪放派是苏东坡那一派的,说明他这时候还很小,当然比苏轼要大很多,后来在作词方面跟苏东坡那一派脾味相投。

胖子张亢,以儒生起家,但是对兵学研究得非常深入,后来成长为北宋名将,位置也做得非常高。他是范仲淹的得力干将,范仲淹对付西夏的“利器”,王牌。

那为什么能成为范仲淹的嫡系呢?还是要从晏殊跟这些人的关系才能理顺。

晏殊做的官多了,都是大官,集贤殿学士啊,同平章事枢密使,也就是说文职宰相、武职宰相一肩挑。并且礼部、刑部尚书都当遍了,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又当兵部尚书。其中在办学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我们中国办学历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他在知应天府的时候,也就是被罢枢密副使当南京留守的时候,1027年,就是北宋的南京,现在的商丘,创立了应天府书院,邀请范仲淹讲学,范仲淹这时候还年轻,一时之间,包括公子王孙,天下好多读书人慕名前往学习,当然他也亲自讲课。以至于应天府书院,与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并驾齐驱,称为北宋四大书院。说明岳麓书院,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那个地方,当时就很知名了,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年,九百九十年。

他办了这个书院还不是最大的亮点,后来晏殊当正宰相的时候,范仲淹做到了他原来的位置枢密副使,他原来的位置,就跟范仲淹一起开始立官学,就是公立学校。最早的公立学校一般都是中央一级才有,四大书院虽然也是官办的,但毕竟是少数几家。这次就把公办学校一下推到了县一级,从他那儿以后,就成为定制了,一直到元朝、明朝、清朝、到民国,清朝末年就推到村一级了。这是晏殊在办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他儿子晏几道也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文学家,当时朝堂上称为“大晏”、“小晏”,人家当然是父子两个,前面宋庠、宋祁称“大宋”、“小宋”,是弟兄两个,不一样。在做文章方面又与欧阳修并驾齐驱,当然他是欧阳修的前辈了,并称为“晏欧”,他五岁就能作文了。

晏殊在文坛上的贡献主要是作词,特别是擅长小令,短篇的词,小令一般是指四十八个字以下。他在五代十国李煜的基础上又开了一代新风,后来就把他以及受他影响的词人称为婉约派,他被称为婉约派的鼻祖。婉约派到后来发扬光大的还有柳永,前边说过,仁宗皇帝让他专门作词,不让他当官。再后来就到了南宋的李清照了。这是婉约派的传承关系,当然他们谈不上师徒关系。

晏殊门下出了多少人才呢?经他手直接栽培的有韩琦、富弼、欧阳修、王安石这么几个著名人物。韩琦、富弼、王安石都位极人臣,都被封公,除了欧阳修一个人没有封公。可见他这个座上的宾客都非同小可,当然大家都受他极大的影响。所以晏殊在宋朝前期的位置是非常之高的,在宋朝前期的文坛上绝对是领军人物。

晏殊最后死于汴京,死的时候封他为临淄公,也算封公了。欧阳修作词,严格来说也属于晏殊这一派。他虽然带出来个苏东坡,创立了豪放派,只是师承关系,在作词方面对苏东坡影响不是太大,主要是文品、人品方面,品格方面影响比较大。晏殊虽然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生,但是这个人也是比较耿直的。这是北宋文坛三大文豪的师承关系。前面不是说杨亿很厉害么,杨亿只是在诗歌方面的领军人物,整个文坛的领袖是晏殊、欧阳修、苏东坡,三大文坛领袖是这样一个脉络。他们不管诗词歌赋还是做文章,方方面面都是一等一的。

这是关于晏殊的情况。看来,文人的杰出贡献,最闪光的地方,其实也就那么两三件事。他这一生,我认为最主要的贡献有这么两三件事,第一点把公立学校从中央一级办到了县一级,第二点就是作词确立了婉约派的地位。这是他的两个最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一了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