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托尔斯泰和幽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一天一点新” 添了些新书,整理书架,撤下些书来腾位置。恰好一位忘年交来借书,给自己刚刚升初中的孩子读,意在培养阅读兴趣。按我的经验,阅读兴趣也确实是在初中高中阶段培养的,尤其是读小说。在某个年龄读了,也就读了。没读,或许以后也不会再有兴趣和机缘读了。于我,那个机缘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推荐了这两个人的作品,希望两个人的书跟这孩子有缘。 在政治哲学中有这样一个判断:个人,还有个人主义,是个在很晚近才被制造出来的观念。小说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个意义上一本合格的小说,就应该是从个体的悲欢离合展开的。有人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小说的,下的判断是从章回体那阵子开始,就没有太大成就。如果单纯的从表达个人心灵世界的曲折幽深作为标准来看,确是如此。红楼梦被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较其他作品,更多的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不过,这只是标准之一而已,没必要太泛起什么民族情绪。 在表现个人这方面,俄罗斯文学的成就要比多数国族的成就大得多。托尔斯泰在整个西方文化世界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你在很多大家的文字中都能找到。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为很多大哲所推崇,更是被誉为以小说的方式在从事哲学工作。 托尔斯泰的书是我的文学启蒙。读《安娜卡列尼娜》,读《战争与和平》,也读小册子《忏悔录》。托尔斯泰的作品的特点是总跟时代密不可分,作为一个个体,无论你是贵妇还是贫儿,在动荡时代中都是不安的。富裕也好,贫苦也罢,一样的不安,一样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一样的循着饱食终日,一样的念着醉生梦死。短暂的感官自己后,是更大的空虚。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凄凄惨惨戚戚,大时代中的大人物也一样冷冷清清。你我皆如蝼蚁,偷生而已。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尽管身处喧哗红尘,却总是好像在意义的荒漠中蹒跚。战争也还,和平也罢,莫斯科喧闹的社交圈也好,留在彼得堡的争吵也罢,纷繁而辽阔的世界不过是喧闹而孤独的灵魂的躁动着的映像,每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物,都不过是作者寻求安放灵魂的精神努力。从托翁晚年的出走来看,想来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安宁一直在路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场面都不是很宏大,对于立志要发觉人的内心秘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内心就已经是足够复杂的了。《白夜》中不大成功的作家对女孩的安慰、好心帮助以及幻想和渴望,《地下室手记》中有些阴暗、有些龌龊、无聊而又空虚的公务员,《罪与罚》里善恶之间的主人公,《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贪财的、好色的、争风吃醋的、狠手杀人的。这些人都是一个个的具体人物,更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点肮脏龌龊的写照。怯懦而又凶残,软弱而又贪婪,龌龊而又伪善……。如果那想要找一本书让你知道,人之为人,在幽暗的人心深处,藏着怎样的秘密,那陀思妥耶夫斯基,绝对是不二之选。 有句话说,托尔斯泰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深度。其实也可以这么说,托尔斯泰那里有辽阔世界中的灵魂求安顿,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有幽深曲折而又复杂的人心在求安顿。 我想,读小说,绝不是为了长知识,而是陪着主人公在精神世界中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