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聊电影,有人强烈推荐我看一部叫《穆赫兰道》的电影,说精彩,悬疑而深刻。网上一搜,在各个影评网站上分数都极高。周末放松,找出来看。一部片子下来,我的观感就是有些压抑,有点血腥,有些限制级的场景和不太能够连贯起来的叙事。我问他这部片子好在哪里?他说了一二三四五,全都是我这个俗人在片子里没看出来的。 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探问详情。他说,其实他也没看懂,这是看完电影后在影评里看到记下来的。去翻检影评,同一个网站不同人的评,不同的网站不同人的评,大同小异的一二三四五。我开始怀疑,这是导演拍了电影之后,担心观众看不懂,刻意找人放出来的解读。一番隐的特别特别深的隐喻过后,解读的那么深刻,架在哪里,想来也没几个好意思说这片子不深刻,不好意思说自己看不懂吧? 二 其中一个影评网站还兼着书评。因为专业的原因,跟维特根斯坦的著作死磕了有些年头,好奇心起来,就顺道看看他的著作的评分。《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的评分都在9以上,很高。随便翻翻书评,都是在吹捧这位大神。 格雷林曾经评价过,维特根斯坦可能是最后一个没有接受专业训练而暴得大名的哲学家了。他也评价过,维特根斯坦的东西确实是重要的,但是,是不是想坊间传闻的那样,重要到那种千古一人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看了看评论,津津乐道的都是些八卦花边,诸如他跟另一位大神图灵的交集,他跟罗素的师徒到互为师徒的关系,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他跟波普的拨火棍事件,桩桩件件。跟娱乐圈明星贴吧招揽粉丝的路数没什么区别。 再多翻几个评论问题就来了:并没有多少人提到《逻辑哲学论》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何种方式解决问题,他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人提《哲学研究》跟早期的著作有什么联系和差别?提到前期维特根斯坦就是“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人们必须以沉默待之”,提到后期维特根斯坦就是家族类似、语言游戏。这样的境遇,如果被爱发脾气的维特根斯坦知道,拨火棍肯定还得再被敲得山响。 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是奠基性的,但是因为泛性欲的解释模式也让他背负了很多批评。这里面的很多批评,虽然都是针对弗洛伊德老爷子本人著作的,也多能看到背后对泛性欲解释被应用到烂俗状况的反感,比如德勒兹的批评。 自从流行了公众号,每一部电影出来之后,到处都是扛着弗洛伊德出来到电影里头找生殖器崇拜和俄狄甫斯情节的。这事儿也不光在咱们国家。拉康就明确表示过,为了不让自己的著作沦落到弗洛伊德老爷子作品这样的霉运,非写的云里雾里不可。从现状看,他成功了。确实没有太多人敢试着从拉康出发来做解读,毕竟,那要比用弗洛伊德困难很多。也注定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四 维特根斯坦曾经因为马尔科姆使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语词谈论时事愤而与其割袍断交,还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话:“研究哲学如果给你带来的只不过是使你能够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逻辑之类的问题,如果它不能改善你关于日常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思考,如果它不能使你在使用危险的语句时比任何一个记者都更为谨慎,那么它有什么用呢?” 套用这句话,如果一种深刻并不是与你的生活世界连为一体,不能够给你打开一个新的精神空间,给你全新的精神体验,而仅仅是某些他者提供的,外在指标评价的,那个没来由的推销和炒作出来的深刻,那么,它对你又有什么用呢? 套用郭德纲的话:深刻,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