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让子弹飞》的一段经典而又风趣的对话: 大哥:你们把这些钱发给穷人吧! 弟兄:大哥,谁是穷人? 大哥:谁穷,谁就是穷人。 从古至今,这个世界都被贫穷所困扰,贫穷就像一个幽灵一样,飘荡在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到底什么是贫穷?如果不弄清这个问题,就会像这位大哥一样“谁穷,谁就是穷人”得出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这其实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世界银行给出的定义是: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处于贫困状态。 奥本海默在其《贫困真相》里认为:贫困是反映物质上、社会上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 由此而言,贫困是一个比较感性的概念,但贫穷并非是概念性的存在,而是事实性的存在。在我们目光所及的范围之内,我们都会看到贫穷的场景,我们都能够听到贫穷事件,贫穷从未离开过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 在今天,贫穷可以用货币的多寡去衡量。除了道德品质之外,货币可以与任何的其他的东西进行交换。我觉得贫穷应该划分等级,而不应该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只有对贫穷有一个比较统一而又有区分的认识,才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反贫困政策。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穷国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在于如何将经济增长进步的四大要素结合起来,即劳动力、资本、资源与创新。而穷国往往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使的这些要素结合的效果越来越差。例如低收入导致低储蓄率,低储蓄率阻碍了资本增长,资本不足导致生产率低下,而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由此可见,陷入恶性循环的的国家往往在贫困的陷阱中无法自拔,而且总是越陷越深。 在当今的社会中,要想克服贫困,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只会在贫困的陷阱里越陷越深,只有政府才有力量介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打破某一环节,寻找突破口,进而改变这种循环。如果能够厉行法治,尊重契约,防治腐败,引入竞争,鼓励创新。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贫困的陷阱是可以被填平的。 其实,贫穷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只有不公正的贫穷才是危险的,富者有阡陌之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如今的社会正在被日渐扩大的贫富差距所撕裂。权力的集中与财富的垄断正在吞噬这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与价值,现在的制度已经无法均衡社会利益的分配,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就像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一样,那一种平庸的绝望,死亡都会是一种诱惑。还比如,再怎么精准扶贫,却依然没有避免杨改兰一家的悲剧。政策的初衷与执行后果的矛盾,中间所产生的问题就是腐败。因而,反贫困根本在于反不均,也在于反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