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能力分司法强制能力、司法救济能力、司法合法性能力。 自下而上的视角主要是考虑行为人的选择,行为人的选择可以放在理性框架下思考,为什么选择这种行为。基本上可以用理性框架解释,哪怕是暴力行为,罪犯也有罪犯的逻辑。当然,纯粹的理性分析不能完全描述暴力抗法行为。 另外一种分析思路是重视道德性对守法动机的影响。为什么会遵守法律?不仅仅是因为惧怕惩罚,也不仅仅是因为成本收益的问题,也可能有道德的守法动机问题。这样的分析思路以司法能力作为线索。 材料案例分析得出当下中国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有哪些特征?必须承认,我收集案例的方法肯定会有一些争议,因为主要的案例是通过网络搜集而得到的,非常辛苦。当然网络搜索也有很多缺陷,包括它会偏重于最新信息,对以前的事件搜索力度很弱,我们找到最早网络曝光的案例是1983年,能够通过文本找到,媒体曝光暴力抗法的态度很谨慎,会对事件进行过滤,同时各个地区的信息开发程度跟网络的利用能力是不同的,媒体更关注严重的个案,对轻微的个案关注不够或者不理睬,网络文献欠缺稳定性,网络曝光具有随机性,存在一些缺陷。但存在这些缺陷并不代表我找到的这些样本不能用。我们只能通过法院调查,在关系好的法院找一些个案,但要找到全国性的数据、长时间的数据根本不可能。 暴力抗法的八个特征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找到的材料,基本上能够说明中国法治建设30年以来,中国的法治、法院面临执行中暴力抗法的概况。根据这样的样本,我们对暴力抗法现象的特征做了8个方面的概括: 1、频繁发生。总共是456起,2009年是67起,2008年是31起,2006年有93起,2005年81起,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的确是频繁发生。80年代初,针对法院的暴力抗法开始出现,找到最早的样本是83年,由于以前曝光的比较少,所以到网络开始发达时,暴力抗法的现象更多了。后来基本上是没有回落的趋势,总是上升。一个基本的结论:没有迹象表明暴力抗法现象得到抑制。这种结论的推断性比较强。 需要解释的现象是“逐渐增加”,看起来是逐渐增,但逐渐增加是不是等于越来越激烈,这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的原因是曝光率的提高,除了媒体之外,曝光率的提高是司法机构对曝光态度的转变,以前觉得曝光丢人,现在不会,主要是博得一种同情,在民众和党、政府的眼中得到同情,态度上有转变,转变之后更容易将案件暴露出来,我们看到一些个案时,官方曝光和民间曝光角度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说的是两套故事。 对于“频繁发生”,大家可能还有一个疑问,中国这么大,案件特别多?这几十起算什么,这一点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法院针对法院的暴力抗法的行为非常严重,在法治国家极少,甚至在我找到的有限资料中,当代法治国家几乎看不到,所以每年几十件不少。 关键的问题是,这几十件仅仅是通过有缺陷的方法找到的案例,不能够找到的更多。 其中一个证据是各个地区的暴力抗法数量的表格: 1989年-1993年法院执行中暴力抗法案例 这是我通过网络新闻找到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描述性,没有具体个案,但描述了具体抗法的过程。比如说1989年湖南省浏阳县法院被围攻10余次;1995年到1998年21个省市区法院有3473起抗法事件,打伤了2378人。这样的数据现在可以找到的非常多,所以“频繁发生”的判断没有多大的问题。 2、暴力抗法主体复杂,身份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有农民、工人、干部、大学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官员甚至有官员直接组织的抗法。海口中院有一个案件到湖南邵阳执行,法官被打得不行了,向湖南省最高院报告,向最高法院报告,都制止不了,没有办法。有一个案例,是未成年被教唆打法官:说“将这个法官打死,你没有责任,你才十几岁”。 最近的案例是宜黄拆迁自焚的案例,白虎头拆迁。主体复杂的描述说明了法院的执行面临广泛的抗法挑战。 3、引发暴力抗法的事由相对集中。有哪些事是相对集中的?也是我们当前社会冲突的热点,涉及群体性的案件,强制拆迁、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等。外地婚姻家庭案中也是引发暴力抗法事由比较集中的类型,外地执行主要是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婚姻家庭案主要是农村中嫁女、财产。 这些案件的类型可以得出:暴力抗法与转型中国围绕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政治和政策因素具有较强大的相关性。 4、暴力抗法的群体性突出。10人以下的抗法实践共115例,占24.68%,其中被执行人“单兵作战”的仅60例,占样本总数的12.88%。10人以上参与抗法群体性实践占样本总数的63.32%,其中300人以上的特大群体性事件18例。 群体性抗法有5种类型:第一是乡邻亲友型;第二是共同利益型;第三是领导控制型;第四是雇佣型;第五是道德义愤型。当然,有一些类型有交叉,涉及到各种类型,比如说收集的案例中,河南的某乡,被新闻报道称之为抗法村,报道描述“把警察打得不敢睡,不敢进村。”总体上评估,集体行动的组织化程度是有限的,官方会强调这些行为有组织性,但看样本本身,大部分是相对突发性的。这是主要特点,组织性是有限的。 5、暴力对抗冲突手段激烈。暴力程度不断升级。暴力威胁、骂、打、刀砍。所以广州卖刀用实名制,后来用炸药、土炮、枪、手榴弹,自燃的东西比较常用。 暴力抗法的手段,我做了类型分析:第一是威胁试探性;第二是暴力对抗型;第三是诽谤煽动型;第四是自损胁迫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