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韬光养晦
来源:思绪飞扬 作者:思绪飞扬 发布时间:2017-08-14
摘要:观点微言 别了,韬光养晦 对于韬光养晦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是智慧型的策略,在能力弱小时懂得隐藏蛰伏,待到强大时再扬眉吐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未必所有人对你的示弱行为都可忽略,有人就喜欢专挑软的柿子捏,没有做好任
观点微言 别了,韬光养晦 对于韬光养晦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是智慧型的策略,在能力弱小时懂得隐藏蛰伏,待到强大时再扬眉吐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未必所有人对你的示弱行为都可忽略,有人就喜欢专挑软的柿子捏,没有做好任何接受挑战准备的你,到时候就难以应对了。 人与人之间固然如此,国与国之间就更是这样。韬光养晦有时的确需要,比如近代以来的中国,两次鸦片战争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还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均是如此,但由于当时的国家积贫积弱,也只能徒呼奈何!在那种环境之下,确需行韬光养晦之策,以便暗里养精蓄锐,伺机一啸冲天。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力处于快速提升之状,但与西方相比仍是弱者,故还继续沿用韬光养晦之策。直到最近几年,经济总量已雄居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亦居前三之位,综合国力与开放之初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再韬光养晦的,并且世界之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及其爪牙对我们是步步进逼,就算你想再隐也无法隐得下去了。老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唱得好呀,“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所以,现在的中国就应该勇敢地对强盗予以坚决的反击,这才是新时期下最为明智的策略。 君不见,近几年的东海和南海的局势就是如此。世界老大美国又能如何?昔日威风凛凛的东洋小日本又能如何?中国强硬起来之后,他们也不过如此嘛!有一句俗话说:“老虎不发威时会被当成是病猫。”一旦发了威之后,那就是猛虎下山、虎虎生风了。 不妨想想南海,若继续韬光养晦示弱,美国佬是一点也不会怜悯我们的,将会更加得寸进尺,何止是军舰长驱直入,甚至它还敢进入到海南岛的海域秀肌肉你信不信,到时你除了那几句软弱无能的外交抗议之外,又能有什么更大作为?别说是美国,可能连菲律宾这样的不入流国家也会看你不起。其实,西方国家都是喜欢捏软柿子的家伙,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就是例子,你软它则欺你,你硬它才会怕你。 幸好,我们终于储够了足够应对强盗的能量,终于硬了起来。不单发出了怒吼,而且还付之了行动。如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巡行钓鱼岛、驱逐入侵南海的美国军机军舰等都足以说明问题。敢于昂首挺胸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我们的经济实力,更有我们的军事实力,已打造出了一支战力绝不容小觑的海空军和火箭军部队。 可以说,若南海发生冲突,我们取胜的把握还是有的,美国佬应该也掂量过了,否则它早就动你了。应对南海冲突,海军是首当其冲的,我们有航母、有多艘052C、052D大驱,万吨大驱055也快服役了,还有无数艘各种型号的先进导弹护卫舰,当然还有更大的杀手锏,那就是核潜艇。其实,这些强大的海军装备已够山姆大叔喝一壶的了,何况还是空军的支援。我们的战略轰炸机轰六K核常兼备,其作战半径完全可以覆盖整个南海,还有那么多歼10和苏30、苏35等,都不是吃素的,谁敢不怕?还有一点更不容忽视,那就是我们的强大的火箭军,南海作战属于近海,完全在陆基发射的对舰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比如东风21D和东风26等,只要一轮导弹过去,即使有宙斯盾拦截也拦不了那么多,美国佬就算有再多的航母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最关键的一点是南海作战属于近海作战,各种后勤和战略支援均是非常的方便,可谓是源源不断。而美国则是远离本土作战,什么都依靠那几个海外基地支援,一旦这些基地被我们所封锁围困,比如菲律宾、新加坡的基地等,那美军就后继无力了,还怎能打仗?很快便会滚出南海去,甚至整个西太平洋都不敢再涉足。 上面所说的第二种观点也似有可圈可点之处,那就是人穷志不短,国弱气不衰。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朝鲜小老弟,在伟大领袖金正恩同志的领导下,竟敢频频向美日韩秀肌肉,即使是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仍敢说不。这就好比一条眼镜蛇,不管能否战胜你,它都一直会摆出一副凶恶的样子对着你,直到你知难而退。 面对着朝鲜这种难缠的主,完全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汤的样子,貌似强大的美国佬你敢说它不怕吗?他的心里其实也是挺害怕的,眼下装腔作势罢了。朝鲜与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的情况和所处的战略环境是不一样的,首尔和美军基地都几乎在朝鲜的火箭炮射程之内,何况还有核武器,怎么避得了?可见,国弱也未必要示弱,立国之底气是不能丢的,如丢了,那就立不起来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有几分欣赏金正恩老弟。当然,他的太冲动和傑骜不驯也不可取,常完全撇开自己的实力而讲大话,图嘴上之快,那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还有伊朗,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的字典里都不会有韬光养晦这个词,山姆大叔想将其拿下,看来是没门。 〔原创文章〕 作于201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