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心画也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6-29
摘要:文学随笔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呈现出的记忆、算法的能力甚至是人脑难以企及的,计算机阿尔法围棋已经战胜了世界顶级的围棋大师,也就是在将来,人脑围棋是很难战胜计算机围棋的。但是对于艺术、文学等,计算机毕竟没有生命的,这方面是无法与人类相比较的
文学随笔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呈现出的记忆、算法的能力甚至是人脑难以企及的,计算机阿尔法围棋已经战胜了世界顶级的围棋大师,也就是在将来,人脑围棋是很难战胜计算机围棋的。但是对于艺术、文学等,计算机毕竟没有生命的,这方面是无法与人类相比较的。计算机可以根据既定的程序写出新闻稿件,可以写出诗歌(当然在诗歌方面,计算机是无法于人类相媲美,写出的诗歌缺少旋律和意境,大多是晦涩词语的堆砌,诗歌是人类情感的流露,甚至有些言已尽,意犹远的境界,计算机堆砌的诗歌是无法企及的)。比如书法,计算机的标准字体宋体、楷体等等,从艺术的角度是无法与人类写出的书法同日而语的,即使是电脑设计出的艺术字,也是如此。人们用手写的字更具有温度,更具有生命力,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审美等等在里面,而机器是没有这些情感的。现在的书法实用价值日渐的消减,而艺术价值却日益的凸显。这也就是,现在很多书法名家以及书法爱好者都对馆阁体存在非议,就是馆阁体千篇一律,缺少书法的美感,甚至像计算机打印出的字体。书法的艺术巅峰大概要数魏晋和唐朝,二王的书体更是书法的典范。对于楷书则是在唐朝达到了巅峰,唐代的楷书技法纯熟,法度森严。因为在古代,文书以及作品大多是手写的,书法在当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因此唐楷更加的规范,便于传播和应用。欧、颜、柳、赵四大家是楷书学习的典范,而在唐代,包括像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非常喜爱书法,不但自己练习书法,还要求手下的人练习书法。非但如此,也喜欢收藏书法作品。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阳询的楷书法度森严、中宫紧缩,成了历来数家的典范,如卢中南、田英章,都是以欧体成名。卢中南的书法在欧体的基础上有所变通,融入了自己的尝试,有的笔画通过对比显得字更加有韵味,而且每个字的主笔更加的突出。田英章的欧体楷书则是更加规范,甚至有的字仿佛如同电脑里打印出来的。这也就是田英章曾为日本写出印刷字模两套,因此若论规范性,田英章的字的确是他人很难企及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田英章的字也大受诟病,认为这不能称之为书法大家,只能是字匠。究其根源,也许是人们对于馆阁体千篇一律的反感。当然,田英章的书法功力是毋庸置疑的。田英章的楷书写来是有一定难度,很多笔画的位置,字的结构都是固定的,放错了位置,字就显得不耐看,甚至用笔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极其细微处更能看出功力的深厚。对于学习书法,起步阶段自然应该是从规范的书体学习开始,其实很多艺术或是体育运动都是如此,也可以称之为基本功。只有对规则熟知,并加以训练,才能有所进步。因此在学习书法上,自然也应该有这样的阶段或者说是顺序。有的人说学习书法不需要顺序,就是先学习楷书也可,学习行书也可。这种说法不敢苟同,这就像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还没有开始走,就想要跑起来,可见是不符合常理的。倘使一个人还没有学习楷书,就学写行书或是草书,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有的笔法都不清楚,对于如何运笔,笔锋的应用也不甚明了的时候,就学行书、或者草书,其规范性也就无从谈起,难度就是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学习书法也不是说,止步于馆阁体,但是每个人学习书法必然要经过馆阁体的这个阶段,只有把书法写的和前人的书法完全一致,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样也就通过最快的速度掌握了古人书法中的经验和真谛。然后再在书法中倾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自己的创造,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想要在书法上有所建树,必然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临帖更是学习书法的人每日必做的事情。我们如果抛开传统留下来的精华,而不切实际的创造、创新,这无疑于本末倒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才是大有可为的。也就是现在出现了很多书法界的哗众取宠,用除了手以外的部位来写书法,或是以丑书大肆横行。其实艺术还是有标准的,并不是歪歪斜斜的胡乱涂抹就是书法。纵观从古至今书法大家的作品,常人都是能看的懂,从中能体会到书法的美感。也就是书法绝对不是毫无美感的丑书大行其道,这样的害处其实比馆阁体的害处尤甚。其实对于每一个书法的学习者来说,随着临帖时间的推移,审美也会逐渐的发生变化。其实最早临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但是由于版本的不同,以及初学书法就临习这样法度森严的字,担心自己会失掉兴趣。但是很多人说应该从古人的字帖入手,因为毕竟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但是对于书法的初级爱好者,刚入门的人来说,兴趣更是重要的。在临摹了一段时间欧体之后,开始临习田英章的欧体,也有人称之为田楷。田楷的笔法要求也是很严格,笔锋的运用,字的结构等要求都很高,因此觉得缺少连贯性,看来只能在学习行书的时候,能体会到一气呵成之感。临习一段时间后,发现颜真卿的书法更有美感。也可能是馆阁体的字,更多的是规范和标准,更接近于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的美术字体,况且我们每天打字等都接触到的是这样的字,审美疲劳。但是颜真卿的书法,很多结构是和我们现在电脑的字体是不同的,遒劲有力、古朴苍老的颜体确实很美,更有韵味。但是纵观学习书法的人,学习欧体的居多,尤其是初学者或是小孩子学习书法。而颜真卿的书法是需要一定的经历和年龄经验,才能理解他的笔法。卢中南曾试着将欧体和颜体嫁接,欧体的特点是险峻,颜体的特点古朴;欧体是中宫紧缩,颜体是四肢延展。因此欧体的小字或是中等大小的字好看,而颜体的大字好看。欧体的字是不能过度放大的。即使嫁接成功,也只能以一种字体为主,另一种字体的笔法为辅,而将两种笔法完全融合是何等难上加难,如果把欧体书法的险峻比作咏春拳,把颜体的大开大合比作是散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难度可见一斑。但是这样的尝试终归是好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创新,才能不墨守成规,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这就如同中国武术对战西方的散打一样,我们看曾红极一时的武僧一龙,在对战散打上,勇猛异常,当然说他是少林寺的武僧,我们也只能说他的基本功扎实,至于学了少林的功夫和散打不是一个套路,武僧一龙的出身更多是宣传和声势。我们不能因为现代的搏斗对战传统武术的一场输赢来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本身就不是一个体系。如果是真正的练到中国武术的内功,再加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岂不是天下无敌。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套路,自然就是很难结合在一起的,也很难在一起评论的。赵孟頫的楷书更加的潇洒飘逸,楷书里面溶进了行书的特色,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学习的难度估计会更大。也就是越是法度森严的字,越是有规则的字,开始学起来觉得难,到后来都会觉得有规律可循,越是潇洒飘逸的字,很难让人找到抓手。这估计也就是很少有初学者练习赵孟頫的字的原因吧。对于工作的人来说,临习书法的最大难度就是应该就是时间。因为每个人学习书法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这样学习书法较晚的来说,只能当成业务爱好,说他修身养性也行。因此要想进步的快,只能用更多的时间来练习。当然如果有精通书法的教师指导更好,但是我们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向书法大家学习和请教,莫不如静下心来,认真的临帖。书法这件事说来也很有意思,并不像其他的事情,可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书法绝对是要真功夫的,就是刻苦的临摹和勤奋的思考,写出具有美感的字,别无他法,只能如此。当然,如果想再进一步,也许就得看一个人的天赋和综合的文化修养或是境界,但是勤奋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更大。我们今天学习书法,不是学习的环境、条件、工具不好,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学习书法的环境是完备的。我们可以在网上观看现代书法家如何写字,在古达,这就很难,只能面对面的传授,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古人对于得到书法家的真迹会视若至宝,不停的临习。而今人得到这样的真迹,大多是看到其上面的物质价值。今人最缺少的就是专注力,我们都是如此,最大的羁绊就是很难有足够的定力练习书法。不是我们的定力不行,而是今天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有意思的娱乐也太多了。抛开丰富多彩的各种娱乐项目不谈,光是一部智能手机就是我们无法逾越的屏障,在其上面我们耗费了多少的时间而不自知。而古代没有这些电子产品,在寂静的夜晚,万籁寂静,在微弱的烛光下,摊开宣纸,现对照字帖,精细的磨墨,然后一笔一划的书写,感受毛笔与宣纸摩擦的质感,感受书法的魅力。而今天的我们在嘈杂的城市里,车水马龙,时而广场舞的音乐飘然而至,时而手机铃声大作,何来静心,何来专注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就连磨墨的十几分钟,都觉得浪费时间,直接用成品墨汁算了。假使在古代书法家成名之前,每人发一部智能手机,手机玩的再明白,只能多几个智能手机的使用用户而已;而在书法艺术上,他们都会泯然众人矣,历史上也就没有了这些书法家的名字。但是对于这手机,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一边觉得我们已经沦为工具的工具。这一块小小的屏幕,让人欢喜让人忧,其实就看如何利用,减少无谓的在手机上浪费时间,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这应该是可取的态度,让科技为人类服务。还有一点,就是在古代,书法的实用价值是强大的,当时没有打印这些条件,只能手写,这必然会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书法大家。那个时代物质不会如此丰富,很多的书法家抛开物质的羁绊,完全的沉溺在书法爱好中,才达到登峰造极。闲暇的时候,练习一下书法,是大有益处的。传统的琴棋书画这些艺术形式,相较于今天的喧闹嘈杂的娱乐形式,还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书法于我来说,连入门都谈不上,但是经过一个时间段,便写下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在做下记录的同时,对于自己亦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作者:王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