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拾得万种思量_何家弘(2)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痴醒斋 发布时间:2017-06-05
摘要:《探案集》 遵循中国法律制度、依托现行司法实务、 按照司法实践程序,反映法律工作者的生活况味和职业人文精神,生活真实感、现场真实感、人物真实感,呼之欲出。作品中,作为故事核的案(事)件、情节、人物都可

《探案集》遵循中国法律制度、依托现行司法实务、按照司法实践程序,反映法律工作者的生活况味和职业人文精神,生活真实感、现场真实感、人物真实感,呼之欲出。作品中,作为故事核的案(事)件、情节、人物都可能是虚构的、人为预设的、经过铺陈渲染的,但办案程序、侦查实务、庭审活动都是司法真实的文学表达。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现场勘验、证据收集采信、传唤证人、质询证据、技术鉴定等等,都是生活真实、办案真实、程序真实,在这个意义上,小说是个伟大的书记员。

在当下各种怪异想象力甚至近乎荒诞的穿越都能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肆无忌惮的展现时,现实主义题材的艺术真实性显露出难以替代的魅力。植根于真实的虚构艺术,往往比任性写作、任意想像的令人难以置信桥段更精彩有力、更富有人性的美感和光彩,更能为时代法治精神注入英雄血气和崇高。

伦理化的善良创作。文化是道德的母体,《探案集》的多部作品里,对复仇与私下惩罚,这一罪与罚的纠结,通过人格化善良写作,给予道德的“疗灵”与法律的救赎作品中的复仇者,原本是不法侵害的受害人,原本是良善之人,因逃不出爱恨情仇编织的迷网,被仇恨燃烧的理智全无,不择手段的实施复仇,但最终又陷入复仇后良知的愧疚、道义的谴责和负罪的折磨,当仇恨支撑的心灵猛然被悔恨击溃,痛不欲生,无法排遣,不得不将灵魂皈依宗教,去忏悔、去寻求宽宥。就像《圣经》所谓的“疗身”无效转而“疗灵”。小说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人由善而恶,多半缘于所经历的生活。若将所有的苦难都凝结为仇恨,复仇就会在血管里燃烧,而报仇是一把双刃剑,刺伤仇人也刺伤自己,甚至刺伤自己在先。不如认真对待结识的每一个人,认真对待所遇的每一份感情,宽容大度,持守善良,换回所有蒙昧的良知。宗白华曾说过,人生有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而《探案集》告诉人们,还要有法治境界,法治境界主于行。

法律是善良与正义的艺术。《探案集》中,作为法律工作者形象窗口的洪钧律师事务所,秉持善良与正义,成为委托人托存希望、寄放情感、等待自由、修复心绪的客栈;是实现公平正义法治理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诗意栖居之所。这里对于法律的尊崇和信仰,对于委托人的负责和关心,对于无辜当事人的同情和爱护、对于洗雪冤屈的尽心和尽力,彰显了法律人文精神的大爱情怀和人性光辉。有力说明了,冷酷原本就不是法律的根本属性,无情原本就不是法律工作者的应有脸谱。法律最终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约束,更是对人的尊重。执法者的铁面无私与冷酷无情不能同日而语。小说中,法律工作者自觉尊重特殊的边缘群体,尊重和敬畏生命,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和生命价值的职业意识深入骨髓,为“法律是善良与正义的艺术”做了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宣告。

智力化的知识创作。学者型的作者,把社会哲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渊博知识引入作品,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不着痕迹得将治学积学、主智与求真的精神贯穿作品始终。

作品中的推理缉凶,涉猎广泛的学科知识,光学、毒物学、血液学、物理学、矿物学、缩微摄影、网络技术等多种学科尖端知识,在案件侦破中得到最有力、最权威、最灵活的运用。《血之罪》中,概率为几百万分之一,遗传学上称作“血型交移现象”的双血型的困扰;《古画之谜》中,光线角度作用下,“仕女图”变为“尸女图”的迷惘;《龙眼石之谜》,案件被害人误拾农科所培育良种的放射源“钴60”,并误为传说中的龙眼宝石而收藏,受辐射致死又被误为投毒谋杀的谜团;受迫性自罪人格自罚心理,形成的假象;显微点照相技术,将揭示真相的资料隐藏于芝麻粒大小的黑点;关于指纹鉴定同一认定需13个特征符合点以上,关于混杂辨认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等等干扰致惑情节或因素,都是在相关科学知识的开释下,得到破解。知识的力量成为洗雪冤假错案的关键。

作品中,推理破案的过程,飘逸着智者的卓然魅力,洋溢着智力美。创作呈现出的是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学术境界,讲述的是公平正义与司法文明,汲取于知识海洋、屹立于学问高峰的客观真理。

教科化的厚重创作。作者的研究视域和专业知识使他的小说更加可信,也更加发人深省。小说着墨最多、最细致、最着力的场景描写,大多是刑事案件案发现场的勘察,案卷内容及书证审查,案件线索证据瑕疵的发现,法庭调查的示证质证等等,无疑都是司法实践中办案的关节点。

小说中,推理破案都是以发现证据证明上存在的疑点,为推理逻辑的起点,进而破获案件。《血之罪》中,通过查阅案卷、审查书证,从现场明细照片中右手刀的特征与嫌疑人右手肌无力的矛盾,发现证据证明犯罪的悖论;从两份讯问笔录,发现伪造嫌疑人供述的痕迹;从明细照片与物证袋中实物颜色的不同,发现关键物证被偷换的线索。随之,以疑点为支点,撬动整个案件的证明体系,最终缉捕真凶洗雪冤情。《探案集》多部作品中都一再指出“证据,是证明事实的根据”,一致强调证据在刑事案件中力克千钧的作用;在梳理、总结冤假错案成因时,特别指出过分依赖口供办案的口供依赖问题、办案理念的错误或陈旧,是人为因素。这些,对于司法实践中的检察官有着深刻的办案指导意义和理性教意义。特别是当前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关于证据裁判的原则,要求公诉方必须承担证明犯罪的责任,而且证明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不能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因而,检察官在审查侦查卷证据,或者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时,对于收集、固定、保存、完善证据,对于发现引导取证的重点,提出侦查取证的思路、方向和重点的建议,都要严格按照证据裁判原则,以审判要求的证据标准为衡量;都要学习小说中审查证据的锐敏犀利,师从其独到的方式方法。

责任编辑:痴醒斋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