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来“埋单” 百姓“死得起”
来源:张春生 作者:张春生 发布时间:2017-05-22
摘要:时事评论 自5月10日起,凡具有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户口的居民,在沂水死亡所涉及的殡葬费用全部免收。这项政策的力度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而这一惠民新政也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2017-05-22 齐鲁网)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但对于
时事评论 自5月10日起,凡具有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户口的居民,在沂水死亡所涉及的殡葬费用全部免收。这项政策的力度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而这一惠民新政也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2017-05-22 齐鲁网)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但对于殡葬的风气一直是属于大操大办,不少百信的思维认为最后一站要走的“风光”。但也因此对普通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动辄三四万,再“高级一点”的也有五六万。更有不少网友调侃“死不起”。“死不起”一是殡葬商品和殡葬服务价格虚高;二是群众殡葬心理预期不断提高;三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殡葬用地不可能敞开供应,公墓行业面临无地可用局面。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是因为人会思维、会创造、会劳动,更重要的,是人有尊严。人生有终点,尊严无止境,能否让每一个人“死有其所”,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站”,不只反映一个社会公平与否,更体现出作为一个公民有无人生尊严。殡葬过度商业化、趋利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的尊严被异化成市场交易。在现有条件下,要扭转这一趋势,显然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殡葬改革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殡葬改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也是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标志,更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彻底解决“死不起”的难题,这样的政策魄力值得称赞。同时,以经济手段带动动移风易俗事业的政策智慧也值得很多地方政府学习和借鉴。 实行基本殡葬免费制度,不仅保全老百姓的生命尊严,正体现了政府理性的责任担待和感性的人文关怀,其意义不仅仅是为百姓节省了上千元开支,更重要的是彰显出这座城市对生命足够的尊重。生命是一个奇迹,我们既要张开双臂欢迎他们降临,也要满怀敬意向他们挥手告别,一座城市只有更加注重逝者的尊严,才会更有力地维护生者的尊严,并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精神意识和价值追求。尊严面前,人人平等,对每个生命不加区别给予平等的礼遇,恰是民本社会的应有之义。(文\易小殊)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5-22/823024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