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小广场像車毂,数条街巷就像车辐条,向四周延伸而去。西南去的石街,凝聚了该村古建的精华。经过上有健身器材的小戏台,绕过了弧形石屋,左手迎面就是一堵五六米高的石房后墙。在巨大的石条之上,安放有青砖砌就的拱形窗,绿窗遮纱,颇有欧式风味。看这石屋的大体量,足以证明曾经房主生活的气派奢华。再前行,石街左侧房屋,多原石上垒砌,并有青石台阶衔接入院门。尽管不见行人,那石阶旁的月季,那墙角的野花野草,凭添了几多生机。在街右老碾的对过,有对精雕石块砌成的门楼,院内房舍俨然,狗吠不止。王经理说,这曾是村里秀才的住宅,是位很有学问的官人。由此看出,尽管窦家崖屈居深山,却曾大户林立,也出过文人墨客。 村里行走间,偶遇了四五盘石碾、石磨,有两盘石碾的碾道上长了杂草,显然废弃不用了。但用石碾碾米,碾豆面,碾芝麻盐的传统不会变,老人们都说,拿石碾碾磨的粮食吃着香,吃着是原味。 三、传统农作成化石 当我们去北山查看古碑下来,正逢有位大叔赶着骡子驮水上山浇树。走访期间,我们也惊讶地发现,村里养着不少的驴骡和马匹。王经理介绍说,全村还存养着驴骡马匹38头。为了保护这些生产资料不流失,贾总给上山出工的驴骡马子每头每天发30元工资。除有的村民加工粮食还靠驴拉石碾石磨,这些驴骡都用来驮运粪肥,驮水上山,用来拉犁耕地,再从山坡地里运回收割的粮食和采摘的瓜果。这儿乡亲们存放菜种子,像蚕种一般,贴在纸上贮存。在普及现农业化生产模式的当下,窦家崖还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方式,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观。 王经理还讲了个故事。有户邻居老俩都70多岁,在外工作的儿子娶了个城里媳妇,每逢春节,媳妇都不愿意回村过年,无非嫌家里寒碜。去年,老俩靠着牵驴运水上山帮贾总栽牡丹,每月收入近6000元。年底,老人给了孙子500元压岁钱,城里来的儿媳妇立马改变了态度。 贾总插话说,听说有几位外地游客,要租用乡亲们的驴骡子游山,尽管驴骡性情温顺,可乡亲们考虑山路陡峭无法保证安全,就没答应。这事这启发了他的思路。我朋友毕竟是熟悉农业和旅游开发业务的专家,他给贾总献计献策说,倘若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前景将非常可观。 走出窦家崖,进村的来路上,机声隆隆,十多台大型机械正在施工。按照开发计划,古村落属于原生态保护区。村子西行二三里,将建成养生休闲娱乐区。 不久的将来,在废弃的采石场,将建成停车数百辆的大型停车场。停车场一侧是数十间养生窑洞。再侧是民俗展馆。河道将筑起拦河滚水坝,放养鱼鳖虾蟹,成为游人们垂钓休闲的好去处。 春日里,杏花、桃花、油菜花、牡丹花、薰衣草次第绽放,蜜蜂嘤嗡,春鸟争鸣,骑驴骑骡骑马的游客穿行于山径花丛,村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这正是:开发报护须并重,千年古村又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