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英雄“王成”:生死两重天

来源:司马当的博客 作者:司马当的博客 发布时间:2017-04-29
摘要:司马当的微说 摘要:我们该不该这样漠视生命的存在,我们为什么要逼迫所有没有死掉的英雄去无辜地寻死?在济州岛战俘营里赤手空拳去“护卫五星红旗”而慷慨赴死的英雄们,是不是也带有为了证明自己被俘不是“投敌叛变”而“不得不死”的悲壮?1953年,中国人
司马当的微说 摘要:我们该不该这样漠视生命的存在,我们为什么要逼迫所有没有死掉的英雄去无辜地寻死?在济州岛战俘营里赤手空拳去“护卫五星红旗”而慷慨赴死的英雄们,是不是也带有为了证明自己被俘不是“投敌叛变”而“不得不死”的悲壮?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23军67师201团步话机员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敌人围攻。团部与蒋庆泉直接联系的是步话机员陆洪坤,他后来回忆说,当时蒋庆泉不断在步话机中报告敌人的位置:200米、100米、50米、20米,最后蒋庆泉说“直接向我的碉堡开炮”,陆洪坤问他,这样会不会伤着你,可蒋庆泉说“别管了,快开炮吧!”  然而,这时志愿军方面已经没有炮弹了。陆洪坤听见蒋庆坤说敌人已把炸药吊到了碉堡门口,“炸我了,炸到我了!”还听见他高喊:“共产党万岁!”一直到步话机中完全沉寂了下来。7月,67师的14个步兵连,30个炮兵连,16辆坦克再次进攻石岘洞北山,经过几天的反复争夺,终于控制了石岘洞北山,使其在停战协议签订时划归中朝一方。23军《战地报》记者洪炉就是在第四次进攻时登上石岘洞北山的,他回忆说,战士们在挖工事时根本就没法下铁锹,因为沙土下就是敌我两军阵亡者的尸体,层层叠叠。  虽然后来一直没有发现蒋庆泉的遗体,但他在呼叫炮火时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事迹却在部队中广为传播,洪炉根据对陆洪坤和另一位步话机员谷德泰的采访,写出了《顽强的声音》。同年7月,23军73师217团的步话机员于树昌也在战斗中呼叫炮火时,与敌人同归于尽。洪炉根据未能发表的《顽强的声音》,以于树昌为主角另写了一篇报道《向我开炮》。  总政文化部编剧毛峰在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电影《英雄儿女》时,引用了“向我开炮”的情节,并根据另一位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烈形象。  于树昌与杨根思已经牺牲,而蒋庆泉,这个最初呼唤“向我开炮”的英雄在哪里呢?  原来,就在洪炉写出《顽强的声音》准备发表,政工机关也准备为蒋庆泉报功并同时向军内外宣传他的英雄壮举之际,有关部门在联合国军交换战俘人员名单中,看到了蒋庆泉的名字。“我突然感到头和身上都很痛,特别是后脑勺蹭着痛,昏昏沉沉地感觉到有人倒拖着我的腿,我哼了一声,不拖了。”六十多年后,蒋庆泉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四个敌人把我从山上架了下来,我看到还有碉堡里一起战斗的战友也被俘了。”  蒋庆泉后来被关在济州第八战俘营,这里曾发生过志愿军战俘为了在战俘营里升五星红旗,与美军士兵发生搏斗,直到最后一名护旗队员牺牲在五星红旗下的悲壮故事。  在经过敌人的“洗脑”、威胁、利诱,甚至一部分志愿军战俘自愿或被迫奔向“自由世界”的台湾之后,蒋庆泉还是坚持回国。  按照当时的规定,被俘人员是没有什么好的待遇的,在经过一番“政治教育”之后,蒋庆泉回到了他的家乡——辽宁省锦州松山新区大岭村。他是1948年被表兄蒋庆云拉入国民党军队的,1949年,他离开国民党军队参加了解放军,1950年入党,1952年赴朝作战。  在60年代一个夏日的晚上,蒋庆泉和老伴去公社看电影《英雄儿女》,在回家的路上,蒋庆泉哭了。他想起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想起了英雄王成身上那台步话机,想起了死去的一个又一个战友们。  大约在2004年,崔永元在《电影传奇》节目中请了洪炉等老同志去讲《英雄儿女》幕后的故事,洪炉提到了这位他从未谋面、下落不明的英雄。看过电视的亲友找到了蒋庆泉,问他是不是洪炉在电视里提到的那个蒋庆泉,蒋庆泉却说:“没这事。”“开始都以为我死了,家里还挂了烈属的牌子,我回去后,补助烈属的小米先没有了”,“运动的时候要斗争我,说我是叛徒。公社屋里都是我的大字报,墙上也是,绳子上挂着也是”,“我们这一片儿有两个被俘回来的,一个在山海关车站那边,被关起来了,还有一个,大粪都归他挑。”  早些年,蒋庆云从台湾回来,颇有衣锦还乡之感。尽管晚景待遇有着天壤之别,但蒋庆泉还是说:“我回来就是农民了,但我不后悔!”这话也许是真的。  八十年代,市民政局和组织部来了两个人,在大队部公开宣布取消对蒋庆泉的党内处分,这次蒋庆泉哭了,三十多年了,他觉得心里委屈。那次被俘,他是被爆炸震昏所致,那一刻他从未想到过被俘,那时还以为被炸死了呢。“没有开炮那不是我的原因”,至今,蒋庆泉还对当年志愿军炮兵没能对他的碉堡开炮而造成的被俘耿耿于怀。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死,似乎也成了蒋庆泉此生唯一的过错。如果六十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志愿军的炮兵按照视死如归的蒋庆泉的呼叫,炮击他所在的碉堡,让他与围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蒋庆泉肯定会成为共和国的英雄。然而,因为志愿军炮兵没了炮弹,围上来敌人将被震昏的蒋庆泉俘虏了,于是蒋庆泉的人生就变得如此灰暗起来。  我们该不该这样漠视生命的存在,我们为什么要逼迫所有没有死掉的英雄去无辜地寻死?在济州岛战俘营里赤手空拳去“护卫五星红旗”而慷慨赴死的英雄们,是不是也带有为了证明自己被俘不是“投敌叛变”而“不得不死”的悲壮?  我们这种衡量英雄的标准是不是有些荒唐? 参阅文献:2010年6月23日《法制文萃报》载《寻找“王成”》,作者:山旭。[2011] 扫二维码,进入公众号,有更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您。
责任编辑:司马当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