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中国人的钱去哪儿了?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发布时间:2017-04-22
摘要:法静亦水 中国梦 中国距离民富国强有多远?王冲那么,中国人的钱去哪儿了?不在个人腰包里,就在企业或国家的腰包里,或者在贪污犯的床底下。在西华师范大学开会,和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老师聊天,说起国富民强,他说应该叫国强民富。国家不一定要富裕,老百姓
法静亦水 中国梦 中国距离民富国强有多远?王冲那么,中国人的钱去哪儿了?不在个人腰包里,就在企业或国家的腰包里,或者在贪污犯的床底下。在西华师范大学开会,和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老师聊天,说起国富民强,他说应该叫国强民富。国家不一定要富裕,老百姓要富裕才好。对此,十分赞同。中国梦的三大指标里,国家富强居首;《人民日报》公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也位居第一。富强,是鸦片战争以来一代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然而,何为富强,并无准确的定义。国富民强,最早见于《盐铁论》: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春秋名相管仲说,“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就是说军事力量强大四邻就会折服;李斯则认为,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我更认同李斯的说法。所谓富强,不仅仅是GDP世界第一或第二,大清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依旧是弱国;富强不仅仅是民强马壮,如拿破仑、希特勒,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富强,就是民富国强,二者缺一不可。好友杨佩昌有本书,名为《幸福离我们有多远:通向强盛之路》,书中对民富国强有着精辟的总结。杨佩昌先生认为,全世界有四类国家:第一类,民富国强。这是人们所致力追求的,世界上这种国家有,但不是太多,德国属于这类。第二,国强民弱,或者说政府很强大,超级富裕,但老百姓兜里没钱。第三,国弱民穷,这以亚洲、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第四,民富国穷,政府手里没有太多钱,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对这个结论我完全赞同。我曾在德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此深有感触。这个国家的人口,还不如中国山东省人多,人均GDP4万,是中国的8倍。这个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民间的储备却高达7万亿,真正的藏富于民。同时,这个国家消费却不高,房价也没飙升,而是缓慢上涨。在德国,花两欧元就可以买一捆啤酒,便宜得让人不可思议。至于医疗、教育这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更是令我羡慕。与之不同的是,头号强国美国却是民富国穷。政府动不动就没钱了,值得暂时关门了事。没到这事中国国内就会唏嘘不已,仿佛看到了帝国主义的虚弱本性。可政府临时没钱关门,只是影响部分公务员的收入。整个国家的民众,小日子还是该怎么过怎么过。国家也不敢没钱了就拼命加税。因为有国会在那里盯着政府加税的冲动。民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重。中国的比重长期地、持续地下降,比发达国家低很多。欧洲国家接近60%,美国50%左右,而中国只有36%左右。日本在战后腾飞时,指导思想是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20世纪6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那么,中国人的钱去哪儿了?不在个人腰包里,就在企业或国家的腰包里,或者在贪污犯的床底下。国家再分配时,中国也更倾向于国强而不是民富。德国政府最大的三项支出分别是:农业补贴、住房建筑业补贴和交通补贴,这三块补贴占德国财政支出的35%,如果把社会保险等其他补助加起来就将近50%,另外20%用于国防、外交,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务员开支。民富是国强的基础。没有民富做基础,国强是虚弱的、不可持续的,民贫也会引发危机。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在西华师范大学开会,和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老师聊天,说起国富民强,他说应该叫国强民富。国家不一定要富裕,老百姓要富裕才好。对此,十分赞同。中国梦的三大指标里,国家富强居首;《人民日报》公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也位居第一。富强,是鸦片战争以来一代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然而,何为富强,并无准确的定义。国富民强,最早见于《盐铁论》: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春秋名相管仲说,“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就是说军事力量强大四邻就会折服;李斯则认为,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我更认同李斯的说法。所谓富强,不仅仅是GDP世界第一或第二,大清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依旧是弱国;富强不仅仅是民强马壮,如拿破仑、希特勒,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富强,就是民富国强,二者缺一不可。好友杨佩昌有本书,名为《幸福离我们有多远:通向强盛之路》,书中对民富国强有着精辟的总结。杨佩昌先生认为,全世界有四类国家:第一类,民富国强。这是人们所致力追求的,世界上这种国家有,但不是太多,德国属于这类。第二,国强民弱,或者说政府很强大,超级富裕,但老百姓兜里没钱。第三,国弱民穷,这以亚洲、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第四,民富国穷,政府手里没有太多钱,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对这个结论我完全赞同。我曾在德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此深有感触。这个国家的人口,还不如中国山东省人多,人均GDP4万,是中国的8倍。这个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民间的储备却高达7万亿,真正的藏富于民。同时,这个国家消费却不高,房价也没飙升,而是缓慢上涨。在德国,花两欧元就可以买一捆啤酒,便宜得让人不可思议。至于医疗、教育这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更是令我羡慕。与之不同的是,头号强国美国却是民富国穷。政府动不动就没钱了,值得暂时关门了事。没到这事中国国内就会唏嘘不已,仿佛看到了帝国主义的虚弱本性。可政府临时没钱关门,只是影响部分公务员的收入。整个国家的民众,小日子还是该怎么过怎么过。国家也不敢没钱了就拼命加税。因为有国会在那里盯着政府加税的冲动。民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重。中国的比重长期地、持续地下降,比发达国家低很多。欧洲国家接近60%,美国50%左右,而中国只有36%左右。日本在战后腾飞时,指导思想是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20世纪6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那么,中国人的钱去哪儿了?不在个人腰包里,就在企业或国家的腰包里,或者在贪污犯的床底下。国家再分配时,中国也更倾向于国强而不是民富。德国政府最大的三项支出分别是:农业补贴、住房建筑业补贴和交通补贴,这三块补贴占德国财政支出的35%,如果把社会保险等其他补助加起来就将近50%,另外20%用于国防、外交,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务员开支。民富是国强的基础。没有民富做基础,国强是虚弱的、不可持续的,民贫也会引发危机。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责任编辑: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上一篇:是荒谬还是警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