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中国哲学史笔记04:孔子

来源:耕思辑录 作者:耕思辑录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0
摘要: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04:孔子思想史上对于孔子的地位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的。有的把孔子看做是儒家的开创者,有的把孔子看作是儒家思想的阐发和弘扬的人物。两种说法都各有其道理,其实这样的争论并不能称其为争论。之所以对孔子有不一样的定位,根本上的
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04:孔子思想史上对于孔子的地位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的。有的把孔子看做是儒家的开创者,有的把孔子看作是儒家思想的阐发和弘扬的人物。两种说法都各有其道理,其实这样的争论并不能称其为争论。之所以对孔子有不一样的定位,根本上的原因是对儒家的认识有所不同。如果从儒家作为一种队礼的重视及传承,以修习六艺的方式开展教育,对周代政权机构的合理性阐发层面来看,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了。儒家的这些工作只是到了孔子得到了系统的阐发和弘扬。如果把儒家看成是以仁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修养功夫来调和五伦,来成己成物,来关系中完成理想人格。赋予已经存在的各种观念以新的含义。如君子,如士,如孝,等等一系列观念的重新阐发方面来看,孔子无疑是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发展历程的奠基人。1.正名正名这个观念很能体现儒家对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的具体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论是家庭的伦常还是以家庭模式扩展映射出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天子之间的关系,以正名的方式来梳理,就能够恢复秩序,所谓“必也正名乎”。大概就是要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人们各自的身份以一定的形式确定这种关系的实现。君主以君主的身份做君主应该做的事情,臣子以臣子的身份做臣子应该做的事情,父亲身份的现实实现形成的就是父亲应该是的样子,所谓父父。父其所当父也。直接面向的就是秩序恢复。2.君子孔子有句话叫“礼失求诸野”,如果在庙堂之上找不到礼,那就就得“上天入地找门路了”。这样的门路就是从君子这个概念所涵盖人群的变化开始的。君子在孔子以前是一个特定的阶层,是一种身份,要使用传统教科书的说法,类似于贵族阶级或者统治阶级。而孔子让这个身份的获得不再单纯的以阶级来实现,而是引入了人的道德实践成分。一个人是不是君子,不光,甚至于不是看一个人的身份,而是看一个人的德行。一个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自处。这样的转向是极为重要的,它让一种身份的获得从某种程度上的“天赋”,转向了道德实践。对于践履笃行的重视贯穿于整部《论语》之中。3.仁要让一种行为获得正当性,最有效的办法可能就是具有神圣性了。宗教信仰常常能够给人以额外的精神力量,让一些看似不可能或者人们未必愿意去做的事情被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依靠的就是神圣性。孔子时期儒家的神圣性的方式显然不是寻求超验的神来确立的。从《论语》和《史记》中的记述来看,更多是的通过:1)“慎终追远”,以历史崇拜取代宗教崇拜,培养传统本身的神圣性。2)也是最重要的,即“仁以为己任”。《论语》中曾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将仁这个概念提高到理想人格的层面,从理想人格的描述上来确立行为的神圣性。当别人举出很多贤人的时候,孔子对其均有极高的评价,但都没有承认其为仁人,可以看出仁这一概念的理想性。与此同时3)孔子又讲“克己复礼为仁”,这同时又给了仁这个概念以充分的现实性和实践可能性。有理想的目标,有实现的路径,有悠远的传统,这算是神圣性能够贯彻的基础。这里儒家思想的逻辑大体上可以看做是群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因此群体的好或者是坏都需要从个人的修养和行为入手。入手处都在于作为群体的组成分子的个人或是家庭这样的小群体。这一点在《大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有一些类似于柏拉图在讨论实现“理想国”的国的善和个人的善之间的关系。“齐家不可教,而可以教国人者,未之有也”。
责任编辑:耕思辑录

上一篇:中国哲学史笔记05:孟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