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环保袋”彰显教育智慧
来源:人间小道法律博客 作者:人间小道法律博客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23
摘要:时评 (孩子们展示自制环保袋)公共场所不设垃圾箱,环境会不堪入目吗?在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校园里,你会发现,这个学校的公共区域真的没有一个垃圾箱,可校园里很难看到各种垃圾。垃圾去哪儿了?原来,每个同学的书包里都装着一个环保袋,孩子们自己产生的
时评 (孩子们展示自制环保袋)公共场所不设垃圾箱,环境会不堪入目吗?在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校园里,你会发现,这个学校的公共区域真的没有一个垃圾箱,可校园里很难看到各种垃圾。垃圾去哪儿了?原来,每个同学的书包里都装着一个环保袋,孩子们自己产生的垃圾会随手放进去。(3月23日《重庆晨报》)校园不见垃圾箱,却又洁净如洗,难免会让人拍手称奇。个中原因,全在于校园流行环保袋,从而取代了垃圾箱。如此一来,既减轻了环卫工的劳动强度,又避免了垃圾箱成为污染源,由此让校园更加清爽。不过,若以为用环保袋取代垃圾箱的作用仅止于此,则低估了学校此举的意义。事实上,童心小学本着“向上上善”的办学理念,在校园一并推出了“垃圾不落地、不剩饭菜、义工、升旗”等四大举措,以此作为校园文化的一次“大演练”。而以环保袋取代垃圾箱,不过是他们称之为“四大文化”中的一项:让“垃圾不落地”。用校方的话说,其初衷是让孩子们“从小事着手,逐步养成环保素养”。看似小小的环保袋,其实彰显了教育的大智慧:学校要教书,更要育人。所谓育人,即包括从小养成文明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当然离不开课堂上的“耳提面命”,以及必要的行为规范。但更需要通过孩子们的身体力行,让文明逐步成为一种习惯。不妨如是说,孩子们一旦习惯于环保袋不离手,即便走出校门,也不会随意丢弃垃圾,而这种好习惯无疑会受益一生。笔者之所以不咎赞美之词,将“校园流行环保袋”视为一种教育“大智慧”,还在于,当文明成为习惯,孩子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发扬光大”。譬如,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自制布料环保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避免了一次性垃圾袋对环境的污染;再者,正如一位孩子妈妈所说,忽然发现“孩子养成了爱收拾、不随手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我打扫卫生时发现她的房间比以前干净多了。”而对孩子们而言,这种正面影响显然是多方面的。老师们看到,自从校园流行环保袋以来,孩子们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会带零食来学校吃,也不会带饮料来喝,就连纸巾也很少用了。一位学生家长归纳了孩子的四大变化:懂得了节约;有了环保意识;责任感增强;健康意识提升。为此,很多孩子连平素最爱的辣条也不吃了,甚至与家人出去春游,还成了小小环保监督员。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的举动还带动了家长的参与。一位孩子的母亲为配合学校少用、不用纸巾的倡议,自费定制了一批手绢,送给全校师生每人一张。实际上,“连锁反应”又何止于此:可以想见,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定会成为表率,进而传递给父母、爱人、孩子乃至亲朋好友及同事,岂不成了文明的“播种人”?显然,以这样的方式教书育人,比之只讲“大道理”,或者单凭靠校规去约束,要有效得多。所谓百年树人,重在潜移默化,讲究“润物细无声”,正是这个道理。引申开来,倘若由校园“流行环保袋”而起,由此引领“爱学习爱读书、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亦蔚然成风,则更是孩子之幸、教育之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