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从来都不喜欢过年,熬是一个常态,身心俱疲。但你过或不过,年都在那里,等着你来。爱过年的人们就有些难以释怀了,于是年味儿去哪儿了自然成为了一个问题。 晚会没人看了,鞭炮没人放了,大鱼大肉没人吃了,连亲戚也没人多走动了,年味儿没了。如果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年味儿,没就没吧。文化供给多元下的垃圾春晚,没人看,那是一个必然。鞭炮没人放,少点雾霾,更少点伤害。大鱼大肉没人吃,更是好事,男的收获健康,女的收获身材,少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担心。如果还在期待这样的年味儿,那只能说明过年爱好者们从肉体到精神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拒绝走向文明、进步。唯有这走亲戚一项,还有分歧。在我看来,如果混迹于县城里的江湖,立命于熟人社会,访亲拜友确实依旧是重要仪式之一,不重视这样的年味儿,结果很有可能是出局;而对于和我一样终年在陌生的大城市(尽管西安只是个2.5~3线)生存的年轻人而言,走亲戚这一活动的联络感情编织关系网的工具功能就显得有些无关痛痒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工业文明正在瓦解乡土情结中,新的文化生态已经摆在了你的面前,想逃避没那么容易,始终逆行还想不出事,再强大的自信也无法保佑自己。 过年究竟是为了什么?说到底,是为了和过去告别,期待美好的未来。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盼着过年,是想在新年里和穷说再见,农耕文明的希望始于春。如今我们还在转发着各类祝福信息,也都是在憧憬着今日胜于昨日,明朝更赛今朝。意义,意义,意义。如果一个人的行为选择没有了意义,刻薄一点说,他就只保留了动物性,专注吃喝拉撒睡几十年。吃饭是为了活着,这就是意义,活着就有无限多的可能;活着是为了吃饭,这就没意义,因为这样的活着只有一种可能——等饭来。 过年爱好者们之所以感叹年味儿没了,就是因为年过的没有意义,看不到希望,尽管他们未必意识到这一点。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吃大喝就没有意义,如果还要循着惯性思维生活,那只能增加痛苦,提升不了任何幸福指数。离开农村,自然也就不能再以春作为新旅程的起点,工业社会里的等待,尤其是长时间的等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就像治理雾霾,如果我们的办法只是等风来,那种农业文明的思维方式最终会让大家无法呼吸。而阶层固化、管理僵化、物价飞涨、经济下行又让很多年轻人绝望,充满无力感,过年也无法给他们新的希望,年在他们那里也就成了摆设。没有了意义,年味儿就只剩下了火药、酒精和喧闹,剩下了满桌饭菜,剩下了大醉之后的呕吐。我不喜欢过年,就是因为在这个特定时间段内看不到希望,而平时的每一天,努力都终将会换来进步,都是有意义的。 意义被消解,年味儿自然就下落不明了。想要找回年味儿,那我们就必须给未来一个期许,让每一个明天更有意义。也许我们个人很难改变什么,但意志坚强者总会在生命中看到更多的风景,身后都是已知,日复一日,前方才有未知,满是新奇。认识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这才是我想要的生命历程。如果我们不给自己的行为选择以意义的话,那么,走丢的就不只是无所谓的年味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