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假信用点”背后的监管盲区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戴先任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13
摘要:“假信用点”背后的监管盲区
  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还需普及法制知识,让农民懂得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近日,河北藁城常安镇永安村的村民发现,多年来在农村信用社代办点存的钱不翼而飞了,代办点唯一的工作人员张风绵也联系不上。当地北楼信用社证实,村民们手中的存款凭条全是假的,不仅凭条是假的,连张风绵经营的信用社代办点也是假的。这个代办点早在2005年就被注销了,但张风绵仍以农村信用社代办点的名义经营。最终永安村500余户人的2000多万元存款不见了。

  张风绵经营的假信用社并不是偷偷摸摸营业,而是有门店,门口还悬挂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永安村自助服务点一站通”的牌子,这是对村民明目张胆的欺骗。据了解,张风绵冒用信用社名义,伪造或在营业厅盗取“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存款凭条”,冒充“存款凭证”,骗取村民存款,目的是将村民们的钱投入某个旅游公司。结果因为项目出了问题,资金运转不开导致事情败露。若不是如此,骗局可能还会一直继续下去。

  对此有必要追问,当初农村信用社在注销代办点时,是否尽到了监管之责?如对于代办点的一些经营设施、招牌等进行监督拆除?相关监管部门为何对这一家假冒的农村信用社视而不见,是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根本就没认真履职,不知道假冒信用社的存在?这里面存在严重的监管缺失问题。

  针对假信用点事件,需要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让农民提高警惕,增强他们识别骗局的意识与能力;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斩断伸向农民的黑手。对于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及相关责任人,也要追究其责任。

  假信用点明目张胆、堂而皇之,暴露了一些农村地区更易沦为法治盲区,也暴露了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严重问题:监管疲弱、村民易欺。由此让人想到,需要整治的不只是农村的金融秩序,最为重要的是,要避免广大农村地区沦为法治盲区。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还需普及法制知识,让农民懂得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