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郭敬明为俗时代的恶疾

来源:默夫vm 作者:默夫vm 发布时间:2017-08-26
摘要:一如继网 靠抄袭,嘲讽,炒作出位 我们所有人的尴尬因为郭敬明他渴望成功,渴望冲破人群的藩篱,成为人上人。郭敬明这股冲劲和强大的自驱力,是他能火十几年的根本原因。只是,中国有一个郭敬明,不多不少,但如果人人想成为郭敬明,那就是社会道德坍塌之时,
一如继网 靠抄袭,嘲讽,炒作出位 我们所有人的尴尬因为郭敬明他渴望成功,渴望冲破人群的藩篱,成为人上人。郭敬明这股冲劲和强大的自驱力,是他能火十几年的根本原因。只是,中国有一个郭敬明,不多不少,但如果人人想成为郭敬明,那就是社会道德坍塌之时,人类完败。郭敬明又成为各类热搜榜第一了。已经记不得这是他第多少次成为热点人物,或者说,他就没“冷”过,只有“热”和“热得发烫”两种状态。这个时代,好事让人火,坏事让人更火,于是一宗扑朔迷离的性侵事件就让他又被人民群众提起来了。 从2002年我们听说郭敬明这三个字开始,他整整火了十五年了。有人说,他出名全靠抄袭和炒作。有道理,但在这个新闻保质期以小时计算的时代,每天有无数人想把自己炒红,而达到世俗意义的成功者屈指可数。究竟有哪些特质让郭敬明一直“火”,他又为何有这么大的争议性,通过这个样本,对评价21世纪前十几年的中国社会文化有什么借鉴意义,这都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一、不得不承认,他就是那个比你有天赋又比你努力的人 提起郭敬明的“火”,大众无非三种态度:抄、嘲、炒。 靠抄袭成名。他几乎每部作品都有抄袭嫌疑,出道时《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更是被法院判定的事实。 靠嘲讽出位。文学圈之外的人知道郭敬明,大多是因为对他身高的嘲讽,老实讲,这点上,郭敬明没有问题,锅在每个不怀好意嘲讽他的人。好在时间长了,这种嘲讽从群嘲变成了自嘲,他现在都拿这个梗去拍广告了。 靠炒作维持热度。关于这一点,不用再多说了吧?这次性侵事件一出,大多数人不是像对待新闻一样探究事件真假,而是发出疑问:这是不是炒作啊……大众有这种疑问,恰恰证明确实是以前炒得太多了。 这些评论,大概说对了一半。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说,这个世界上每秒都会增加好几个想把自己炒红的人,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就他郭敬明炒得这么红? 在这里,不是为他洗地,而是说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1. 他的文字水平,的确要比大多数人强,起码高于网络作家的平均水准; 2. 他的努力程度,要远远超过大多数天天喊着太累太辛苦的上班族。 先说文字水平。我们都写过作文,也大概知道,写作这件事,后天肯定能练一部分,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天吃饭的,俗称天赋。我们大多数人从小练习写作,但也都达不到专业作家的水准,否则就不会有“作家能不能教出来”、“中文系到底有用没用”这种常说常新的话题了。 郭敬明的文字,很多人不喜欢,认为矫揉造作,堆砌成语。这些问题当然存在,但也不可否认,他的确是有高于普通人的文字天赋的。 郭敬明“出道”,是凭借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在21世纪初那几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一项了不得的比赛,获奖的人高考能加分。评委们个个有来头,最初的评委会主席是王蒙,评委会成员有苏童、余华、叶兆言、张炜、铁凝、格非、韩少功、方方这样的顶尖作家,以及陈思和、童庆炳这样的知名评论家,你总不能说他们不懂文学吧? 我们熟知的韩寒、张悦然,都是因为拿了这项比赛的一等奖,而跟郭敬明同期“出道”的。除他们外,还有张怡微、周嘉宁、七堇年、颜歌等如今已经成名的一线作家。 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家,都得过某一届的一等奖。而郭敬明,得过两届一等奖,在他18岁和19岁的时候。 郭敬明和韩寒是众多网友眼中的“CP”,但其实俩人不熟,少数几次同台也离得很远,你能从上图找到他俩吗? 郭敬明的粉丝常用的一句洗地的话是:“xx写出来没人看,我们小四抄你的,抄完就是畅销书”。这话的三观当然歪到姥姥家去了,是典型的给偶像招黑的洗法。但就字面意思来说,又不能说他们完全错,因为这种情况确实不止一次发生:本来默默无闻的作品,被郭敬明抄袭改编后,就火了。他那种华丽繁复的文风,一句话能说明白的非要分八句说,成年人看了很难受,但中学少女爱得不行。 本来我觉得他就是这种写作风格,改不了了。但结合他经商上的精明,以及不到二十岁时写作能力即得到众多名家的赞扬这个事实看,我现在比较倾向于认为:他这种招小姑娘喜欢的文风,是故意为之。如果其他文风更能赚钱,他也能转去写那种文章。 这就要说到他第二个特质:努力。对郭敬明意见再大的人,恐怕都不能否认他的努力,当作家写小说,当老板管理团队,当导演拍电影,当商人运营公司,当明星配合媒体采访,每一项工作都做得认认真真,让你一边不齿他的行为,一边看着他数钱。 笔者有几个记者朋友,他们都采访过郭敬明。采访前,对他的印象也跟大众类似,是抱着看笑话甚至有些刁难他的情绪去采访的,但访完基本都对他印象改观了。他待人非常周到细致,有个朋友采访他时刚入行,访谈还是视频直播的,导致她非常紧张,提问都打磕本。郭敬明发现了这一点,在采访后程几乎是自己把半成品的问题补完,然后自己再回答。当朋友紧张时,他还小声安慰:“没事,放松”等等。 朋友本来是非常反感郭的,那次采访后,谁再说郭的坏话,她都会上前辩解。估计这样被“收服”的记者还有不少。郭敬明跟这些记者当然没什么交情,他这么做,是长期训练并努力达成的一种职业行为。 再比如开公司做生意。文娱界自己当老板的明星不少,但像郭敬明这样把生意做这么大的可能也不多。2013年,他的最世文化公司估值就达到7亿,那会儿他还没涉足影视,是纯卖书的。后来做起导演,仅四部《小时代》票房就达到20亿。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无论再怎么看不上郭敬明,也不得不承认一点:他实在是无爹可拼,也没听说他认过什么干爹。父母分别是国企职工和银行职员,普通的工薪阶层,他有现在的一切,真是白手起家打下来的。 他的写作风格,恰好符合当下购买力最强的中学女生的审美取向; 他拍的电影,恰好符合当今一部分国人的拜金取向; 他的公司签下的作家,恰好大多都能有大量读者追捧; 他接受的采访,恰好都能让记者舒服,也有足够的料好取标题; 他开的公司,恰好能够在那么多人骂他的情况下还赚的盆满钵满…… 概率学告诉我们,世上没有那么多恰好的事会碰巧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郭敬明能在这么多方面,都恰好走向一种可能会遭人骂,但很符合个人利益的方向,你可能咬牙切齿地不屑,但也得承认,他就是那种传说中的比你有天赋又比你努力的人。 二、四川人的火辣、上海人的精明、幼时的自卑、发达后的报复,共同铸就了如今的小四 提到郭敬明时,我们通常能感受到强烈的精明气,这从他在公众场合的妆容,他写的书拍的电影,以及他日常生活中对名牌的追逐都能看出来。很多人把这些归结到他在上海受到的浸染。 的确,他把上海人的精明和精致用到了生意和生活中,试想一下,如果他是在北京读的大学,很可能他的个人气质会与现在迥然不同。但说到底,他在上海只是个外来户,快20岁才来到魔都,在此之前,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四川自贡人,在他娇小的身躯下,有一颗麻辣的心。 身高问题,这是外界对郭敬明最大的嘲点,也是他对外界防御心的最大来源。这一点上,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是帮凶。我们惯于以身体、相貌上的缺陷来给人起外号,嘲笑人,这谈不到民族劣根性,但总归是个很不好的习惯。 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被挤兑过身材相貌,也参与过挤兑别人。有些外号听者不介意,诸如管个高的叫“傻大个”,管又高又瘦的人叫“麻杆”,管名字里有“浩/昊/皓”的人叫“耗子”等等。但郭敬明显然是很介意别人在身高上对他的挤兑,从小自卑,并埋下了愤怒的种子。 四川人的火辣、上海人的精明、幼时的自卑,这些特质综合起来,铸就了拧巴的小四。他可以很执拗地奔着心中的目标——多挣钱,成为人上人——而前进。当他成功后,也会在一些地方暴露自己的这种心理阴影,并加倍报复回去。 郭敬明的炒作点之一,是他对名牌商品和高端生活的病态痴迷。在媒体报道上,这是一种炒作行为,但我相信,他内心的确也是这么想的,这是一种心理报复。 例如媒体曾报道过,他花几亿元买下了位于上海静安区的三栋联排别墅,住宅+办公都在那里。媒体报道称,这栋宅子是汪精卫四姨太的旧址,这个说法可能是房产中介卖房子时的话,而媒体大肆报道后,郭敬明也没反驳,想来他也是认可的。 传说中是汪精卫四姨太住过的联排别墅,郭敬明据称斥几亿巨资买下 “汪精卫四姨太旧居”会议室 然而,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汪精卫汉奸归汉奸,在男女关系上是非常检点的,只有一个老婆陈璧君,没有姨太太,更没有所谓的四姨太。“汪精卫四姨太住过的房子”,可能会增加这栋房子的逼格,增大网友心中的鄙视,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郭敬明心中的爽感。所以,他即便知道所谓“汪精卫四姨太”之说是莫须有的,也会默认这种叫法,并享受这种快感。 再比如,在这次性侵事件以前,他最近一次引起公众范围内的声讨,是去年年初参加综艺节目《最强大脑》时的表现。当时,他作为嘉宾说了一些不太专业的话,有些观点与科学常识不符,被节目的科学评审Dr.魏(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魏坤琳)说了一句“像一个女人一样翻旧账”,结果郭敬明就怒了,拍案而起停止录制,在导演组的反复劝说下才回来继续板着脸把节目录完。 郭敬明(右)在节目录制现场指责魏教授(左) 从表面上看,这是郭敬明很忌讳别人对自己身材的嘲讽,以及从身材衍生出的女性化倾向的嘲讽,从而产生的瞬间应激反应。但对于混迹江湖十几年的小四来说,参与录制节目早已是老江湖,面对媒体时控制情绪方面更是专家,这种突然的暴怒与其说是情绪崩溃,不如说是顺势炒作。 此时的郭敬明已不再是单纯的作家、导演或商人,而是作为成功人士,成为节目请来的“大来宾”。在《最强大脑》之前的节目里,他那个位置坐过王石、刘强东,坐过章子怡、舒淇,这个位置赋予了他耍大牌和玻璃心的权利,没有他,节目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于是,在正式的播出节目中,我们看到了郭敬明的暴怒,以及魏教授几次三番的赔礼道歉。 魏教授在节目中向郭敬明道歉 恰如其分地炒作,让观众有的可骂,又无法从道义上太过指责他(毕竟是别人怼他在先)。整个事件,可以看作是精明又拧巴的小四对这个曾让他委屈的社会,进行的一次傲娇的报复。 三、有名=挣钱多=成功=火,这个等式本就是时代的恶疾 郭敬明的成功,是天资加努力加运气的结果,奉公守法地赚钱,我们应该尊重。他成名后的各种炒作、报复动作,也都有合理的解释。所以,这是一篇洗地文喽? 非也,尊重不等于佩服。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那么一些聪明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有钱,有名,有收视率、点击率、销售额,有庞大的受众基础,这些都没问题。然而,如果在此基础上,这些有关注度的明星,成为了偶像,继而成为“人生导师”、“成长榜样”,那就是危险的了。 我们说郭敬明精明,体现在他知道如何能以较低的代价来达到他的目标。他的目标就是成功,变成有钱人,人上人,100%的结果导向,怎样在不至于把自己“搭进去”的情况下,更快达成目标,就怎么做。 在这个心理基础上,做任何事的前提都是利益二字: 有关抄袭。抄袭理论上犯法,侵犯了《著作权法》,但又不至于把他抓进监狱,那就去做;法院认定抄袭成立,他拒不道歉,因为不道歉虽会让他背负骂名,但会让死忠粉更忠诚,那些骂他的人反正怎样都不会买他的书,那就骂去。 有关崇尚拜金。在作品里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金钱、奢侈品的狂热,会让一些人不齿,但会让他的目标用户(没太见过世面的十几岁少女)感觉高大上,那就放任自己这种狂热。 有关恶俗炒作。在他身上,隔三差五会出现一些负面消息,这些负面往往在客观上增加了他的曝光度,对他维持人气有帮助,于是或主动或被动,他也让这些负面围着自己走。有人骂?反正骂的人也不会给我花钱,随他骂去。 总之,他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目标用户与自己的利益链来做文章,凡是能增加收入,对自己近期发展和远期规划有好处的事,他都会去做,而不在乎舆论怎么看。所谓舆论,并不是自己的目标用户,无视他们,反倒能让真正的核心用户觉得小四“不畏人言,勇敢前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吧blabla”。 这就是一个唯成功论的人,在这个成功者=有钱人的时代,所能做出的最合理的行动。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时代,判断人成功的最核心标准,在于孝顺,那郭敬明一定会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成为大众眼中最孝顺的人; 如果这个时代,判断人成功的最核心标准是俭朴,那郭敬明一定会满身补丁,吃糠咽菜,让大家都觉得他最俭朴; 如果这个时代,判断人成功的最核心标准是倒立时间长,那郭敬明一定会锻炼上肢力量和脑充血的保持能力,使自己成为中国最会拿大顶的人之一。 因为他渴望成功,渴望冲破人群的藩篱,成为人上人。这股冲劲和强大的自驱力,是他能火十几年的根本原因。只是,中国有一个郭敬明,不多不少,但如果人人想成为郭敬明,那就是社会道德坍塌之时。郭敬明的成功,于他自己是幸运,于整个社会则是不幸。 若干年后回看,我们可能会因为火了这样一个人,而感到脸红。换句话说,郭敬明这样的人,放到哪个时代,走红都是大概率事件,而在这个时代以这样的方式走红,还火了这么多年,则是我们所有人的尴尬。 结语: 放一张图,与君共勉。 来源:腾讯娱乐
责任编辑:默夫vm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