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实现的人生愿望呢,其实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说。像《摔跤吧!爸爸》里的姐妹俩,为国家赢得了奖牌,争得了荣誉,但是却也在训练中失去了很多本该在那个年龄段该有的快乐。 作为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定不是越俎代庖来替孩子做决定,更不可能让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只要给孩子提供建康成长的土壤、空气、水就可以了,而不应该去干预孩子成长的本身。在家长认为没实现的愿望,在孩子身上也许就是不喜欢做这样的行业或是事情。 我们一定记得一篇文章《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于是“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如果孩子比作梅,作为人之父母,只要提供它健康成长的土壤就好了,给予他充足的阳光、清澈的水等等,如果它长歪了,要微微的矫正一下而已。而不应以家长的意志来代替孩子的意志,以家长的审美来改变孩子的成长轨迹,肆意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最后只能像梅一样,呈现弯曲之态来应和人们的审美意识。只要孩子是向上的成长,没必要过多的对孩子修枝剪叶。 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人类为了自己的需求,可以虐待各种动物。如为了多挤出牛奶,便在小牛出生后,将之与母牛分离。为了让小牛迅速的长肉变为肉牛,关在笼子里,小牛从而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这样的牛肉才足够的鲜嫩。唯一一次行走和见到其他的牛就是被送去屠宰场的路上。牛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仅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需求来要求孩子,从未从孩子的角度来出发,和上面的事例有什么差别吗?只是出发点和程度不同而已吧。 有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去看庙会,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但是女儿吵闹着要回家。父亲很是不理解,但是当父亲把女儿抱起来时,女儿就不在吵闹着要回家了。因为此前女儿看的只是满大街的人腿,根本看不到父亲看到的那些好玩的、好看的事物。 最简单的很多家长为孩子拍照片,直接居高临下的向下一拍,孩子在照片中都是渺小的,难道只是简单的蹲下,把视角放的和孩子一样平,就如此之难吗。只是我们从来不会换位思考。 种种的小事都能看出家长的越俎代庖,何况在大事情上呢。 而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由此产生。然而如果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很可能是孩子离家出走,或是不相往来。这样的事例也是比比皆是。当然,如果家长在某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和专业,孩子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欢这些事情,则是另当别论。如在历史上,书法家的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而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也是文学大家。这里面更多的是影响孩子,耳濡目染有时胜过言传身教。 于是我们来看,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就让孩子学钢琴,当然陶冶一下情操也无所谓,如果真的是规定每天必须连续弹够多少小时等等,如果这个孩子不喜欢弹钢琴,也没有从弹钢琴中找到音乐的美,那他的童年将会是很悲催的。作为家长,试想一下,全中国又能出几个朗朗和李云迪呢。况且孩子的天赋本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那些所谓天才不过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已,但是也会失去更多成长所需要的东西。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从小被父母逼着训练钢琴的钢琴师,已经小有名气,可是尽管在才华是超群的,但是在生活上很难照顾好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一塌糊涂,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了追求名利让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未实现的梦想或是家长认为的美好前程而丧失了孩子本该有自己成长的机会,还是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蓝,作为家长,真的应该好好思索。因为别人成功的故事,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