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政协文史委:苏东坡在惠州(摘要)上
来源: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作者: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发布时间:2017-05-25
摘要:美文共赏 一、 一代文豪贬惠州 苏东坡是哲宗皇帝的老师。起初,他对哲宗还是抱有幻想的。当年仁宗在世时,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而神宗更爱苏轼之文,宫中读之,进膳忘食,称之为天下奇才。可是,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哲宗皇
美文共赏 一、 一代文豪贬惠州 苏东坡是哲宗皇帝的老师。起初,他对哲宗还是抱有幻想的。当年仁宗在世时,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而神宗更爱苏轼之文,宫中读之,进膳忘食,称之为天下奇才。可是,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哲宗皇帝根本不讲情面,也不顾及先帝们对苏轼的褒奖,不顾及苏轼是否是个人才。一年前,他首先准苏轼辞去礼部尚书而出知定州,东坡临行前要求向皇帝“陛辞”,也不获准。种种迹象表明,苏东坡是不容于朝的。但是,东坡还是逆流而上,上书皇帝,劝他不要听信新党的胡言乱语:“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辄进此说,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朝辞赴定州论事状》)。 按照宋代的政治制度,谪官接到诰命之后,必须立即离任,不须交代,不得逗留。苏轼在绍圣元年闰四月三日接到诰命,便立即前往贬所。 苏轼一家沿着太行山往南前行,当时是梅雨季节,连日天色阴沉,能见度很低,连太行山也看不清楚,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但是,到了赵州临城时,天气突然晴朗起来,能清楚地看见太行山上的草木,东坡甚是高兴。因为他去年冬出知定州时也是走这一条路,但连日刮风,灰尘很大,整个天空灰蒙蒙的,连太行山的样子也看不清。而现在,离开定州远适岭外,却终于看到此山北走的雄姿。中国人历来都有崇拜山岳的传统,所以苏轼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征兆。况且,苏东坡马上又想起韩愈。贞元十九年,韩愈在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因为党派之间的排挤,被贬为广东阳山令。贞元二十一年便改为江陵法曹参军。当他遇赦北归过衡山时,便写下了《谒衡岳》诗:“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净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心想,自己的经历不正好和韩愈一样吗?想到这里,苏东坡精神为之一振,马上高兴地对儿孙们说:“吾南迁其速返乎!这是韩退之《衡山》诗的吉兆啊!”于是,便提笔写下了《临城道中作并引》: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 意思是说,自己不可能像柳宗元那样长期留在贬谪之地;而会像韩愈那样,很快就会被皇帝召还的。 可是,事实与苏东坡想象的完全相反。当他还在赴英州的途中,政敌章惇、蔡京、来之邵等人又不断地在皇帝面前攻击苏轼,说苏轼罪大恶极,贬谪英州仍不足以惩罚。于是,哲宗皇帝又两次对东坡加重处分,把苏轼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这时的苏轼,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囚犯了。 从定州到惠州,有4千余里。当时没有汽车,没有轮船,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和帆船了。而这时,苏东坡已是59岁了,加上身体又不好,患有严重的痔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对家人作了重新安排:令苏迨一家及苏过的妻儿去宜兴,和大儿子苏迈住在一起;自己则与幼子过、侍妾王朝云并两老婢,主仆五人奔赴贬所。 值得安慰的是,苏轼此次南迁,沿途多遇故旧,并得到他们的帮助。尤其是在扬州,以龙图阁知润州事的张耒,怕东坡在路上遇到不测,特地挑选了两名士兵随他南行,沿途照顾他,一直护送到惠州。但,苏东坡对此次贬谪是不服的。当他翻越大庾岭即将踏入广东时,心绪突然高涨起来,竟然写诗表白自己的高洁:“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静。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过大庾岭》)说自己是“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一股凛然之气跃然纸上。 二、 惠州父老喜迎苏东坡 经过长期跋涉,苏东坡一行终于在九月进入岭南广东了。当他乘坐的船沿北江顺流而下,行至清远时,看见岭南都是青山绿水,气候宜人,本来就十分高兴。更令他高兴的是,一位姓顾的秀才还热情地向苏东坡介绍了惠州的情况。东坡听了之后,禁不住写下了一首《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香案吏”的来历是:唐代制度,皇帝驾到,起居舍人须分站香案两旁。东坡曾任中书舍人,故自称“香案吏”。“玉堂”,本宫殿名,宋太租曾写了“玉堂之仙”四个字赐给翰林学士苏易简,所以翰林学士又称“玉堂”。苏东坡曾任翰林学士,故自称“玉堂仙”。从这首诗来看,苏东坡认为岭南这个地方还不错,适宜他生活。 九月二十三日,苏东坡携着家人从广州向惠州进发,他们坐船沿东江溯江而上。一路上,苏东坡都在盘算着游览罗浮山之事。罗浮山在博罗县境内,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它,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在260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00多处,洞天奇景、石室幽岩近百处。它,还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号称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早在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药物学家、炼丹家葛洪,就在这里炼丹,并写出了著名的理论专著《抱朴子》。所以,苏东坡还在清远途中,听了顾秀才的介绍之后,便立下了“便向罗浮觅稚川”的誓言。 九月二十六日,苏东坡一家乘坐的船停靠在泊头镇。第二天早晨,父子两人便乘肩舆直至罗浮山。他们游览了长寿观、冲虚观,饮了卓锡泉,还为葛洪的丹灶题了字。晚上,住在宝积寺中阁。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餐,便回到船上。 这次游罗浮山,苏轼写有6篇散文和1首诗,盛赞罗浮山“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并称朱明洞是“蓬莱第七洞天”,还说:“山中可游而未暇者,明福宫、石楼、黄龙洞,期以明年三月复来。” 十月二日,苏东坡一家就到了惠州。惠州,在古代就有岭南名郡之称。春秋战国时期,惠州这一带地方就曾建立过一个小国——缚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惠州这一带属南海郡傅罗县。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原秦国的龙川县令赵佗也建立了一个以番禺(今广州)为王都的南越国。傅罗县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统一岭南,并把南越地重新划分为9个郡,傅罗县辖属于南海郡。三国东吴占领岭南之后,于甘露元年(256年)改傅罗县为博罗县,另划出包括现在惠州市区在内的一些地方建立了欣乐县。晋统一之后,于咸宁六年(381年)分出南海郡部分地方,设立东官郡,欣乐县隶属于东官郡。南北朝时,梁天监二年(502年)改东官郡为梁化郡(郡治在今惠东县梁化镇)。祯明二年(588年)梁化郡辖下的欣乐县又改为归善县(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惠城区、惠阳区和惠东县)。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在开皇十一年(591年)废梁化郡而设立循州总管府,府治在今惠州。这就是惠州成为府治的开始。从此,惠州便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以后,惠州曾先后隶属于龙川郡、循州总管府、循州、雷乡郡、海丰郡。但,郡治都设在惠州。五代南汉时期,统治者于梁乾化元年(911年)将原循州地分为两个州,迁循州于龙川,辖龙川等县,并于另一半的循州地立为祯州,这就是惠州的前身祯州的来由。宋朝建立以后,于天禧五年(1021年)避太子赵祯之讳,改祯州为惠州。惠州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十月二日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刚踏入初冬的岭南气候,不冷不热,十分宜人。当苏东坡从船舱中走出来时,看见码头上站满了人,大家都用奇异的眼光望着他,有些人还向他问好。顿时,苏轼热泪盈眶,一首《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便口占而成: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苏东坡的意思是说:惠州这个地方呀,很熟悉,好像是曾经到过的一样。不然的话,为什么连鸡狗都认识我的呢?惠州的父老乡亲,扶老携幼,都出来迎接我,并问我因什么事而贬到这里。我想,自己可能会像苏武那样,最终还是回到中原去;或许像管宁那样,老死在惠州吧。但,不管怎么样,惠州这个地方那么好,肯定会有人对我很好的。 在惠州府衙役的指引下,苏东坡到惠州府办理了报到手续。 惠州府衙在梌山上。梌木,吴人谓刺木。岭南人谓枫木。因山上多梌木,故名。它在惠州现在的中山公园处。由于这里的地势比较高,故站在府衙便可以将惠州一览无余。宋代的惠州,只不过是一个小镇,人口不多。可是,其地理环境和风景却很特别:四面环水,北边有东江东西方向流过,城的四周便是组成西湖的五个湖:南湖、丰湖、平湖、菱湖和鳄湖。城中有数座小青山。整座惠州城就在绿水青山之间,风景十分美丽。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赋诗赞美惠州:“左瞰丰湖右瞰江,三山出没水中央。”这就写出了惠州城的地形特点。 惠州太守詹范,字器之,进士。以前虽然不认识苏轼,但久仰东坡大名,故他非常佩服东坡的人格和才华。当东坡报到后,他马上把东坡一家安排到合江楼去居住。 合江楼原是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皇华馆是朝廷官员的驿馆。皇华之名盖取于诗经“皇皇者华”之意,相当于现代的高级干部招待所或高级宾馆。按理,苏东坡作为一名贬官,是不能住进合江楼的。而现在,詹太守居然把东坡安排进去了,可见詹范对苏东坡敬仰的程度。 苏东坡一家搬进合江楼后,东坡发现这里的风景特别雄壮优美:合江楼修建在江边的一个小山岗上,涛涛的东江水和西支江水从楼下流过。放眼一看,只见水天茫茫,城内的几座青山就像几颗青螺一样耸立在水中,苏东坡禁不住赞叹。一会,一首《寓居合江楼》诗就马上写了出来了: 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这首诗极赞合江楼所处环境的美丽,把它比作“蓬莱”,是一座仙山。可是,住在里面的东坡老人,却“身世两相违”,只能“西流白日东流水”了,无所作为,得过且过,故只能“一杯付与罗浮春”了(罗浮春乃惠州的一种酒的名称)。 可是,好景不长,苏东坡在合江楼才住了16天,在十月十八日就不得不搬到归善县郊外的荒野,四周是密密麻麻的桄榔林的僧舍——嘉祐寺。三、与程正辅释怨,在生活上得到关照 章惇,曾是苏轼的好朋友。在王安石变法中,章惇追随王安石,并为王安石任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便与苏轼产生了隔阂。司马光旧党上台后,章被贬黜。绍圣元年哲宗亲政,章又被起用,任尚书左仆射,倡“绍述”之说,凡是元祐期间所革除的一切制度,都要恢复之,其中青苗法、免役法等法都在恢复之列。而东坡再贬惠州,亦与之有关。 苏东坡贬寓惠州之后,章惇恨不得把东坡置于死地。他除了派出心腹了解苏东坡在惠州的情况之外,还想尽一切办法,借助外部力量来把苏东坡整死。机会终于来了。章惇了解到,苏东坡有一个表兄程正辅,因苏东坡的姐姐嫁给程正辅后不久,便不明不白地死了,故苏家便认为程家把他的女儿虐待死了。这样,两家便断绝了来往。到绍圣元年时,已达42年之久了。于是,章惇在苏东坡贬谪到惠州的第二年,便委派程正辅为广南东路提刑,提点冤狱,示意他找苏东坡的过失,然后整治他。 程之才,字正辅,是苏东坡母亲程成国的侄子,也是他舅舅程睿的第七子。第二子之元,字德孺;第六子之邵,字懿叔;第七子之才,字正辅。程氏在四川眉山算是名门望族。而程氏兄弟也有一官半职。从血缘关系来说,苏东坡与程正辅是亲上加亲,既是表兄,又是姐夫。但,从社会关系来说,自从他的姐姐死后,已有42年的怨隙,已成为仇人了。章惇派程之才来惠州,其险恶用心是明摆着的。所以,当他得知正辅将巡按惠州时,心情非常矛盾。每天都在盘算着如何对付程正辅的问题。 这时,正好程乡县令侯晋叔在这里,并答应负责派人送信和正辅沟通。东坡觉得这个方法好,于是就给程正辅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我被贬逐到惠州,困苦之状可想而知。听说您要来,非常想念。古人以30年为一世,现在我们断绝联系已42年了。想到这里,令人凄惨断肠!我受的惩罚深重,到惠州后便闭门不出,虽是本郡太守,也没有去拜会过他。您来这里,恐怕我也不敢去迎接您……只希望能得到您的关照…… 书信派人送出去后,心里头轻松得多了。但转想一下,光这一封信还不够,还必须告诉正辅:我虽然不宜去迎接,但可专派小儿苏过去迎接。 不日,广南东路提刑程正辅到惠州了,住进了合江楼。第二天,想不到程正辅就坐船到嘉祐寺去看望苏东坡。正辅一上岸,苏东坡便迎了上来,邀请正辅到寺里面去坐。正辅边走边看,发现僧舍非常破败。这里到处是桄榔林,蚊虫很多。加上这里又远离闹市,故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行人都非常稀少。饮了一会茶,叙了一些旧事之后,两人自然而然地谈论起作文写诗的事来。正辅这次到广州,坐船经过安徽时,看见江边的桃树开满了桃花,有红的,有白的,十分鲜艳,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江行见桃花》诗,要请东坡斧正和唱和。东坡恭敬地接过桃花诗,细读了一遍,连声说是好诗,并说:“字字奇警,亦常人不逮也。”沉思了一会后,便要程正辅的侍从拿笔墨来。不一会,一首《次韵正辅表兄江行见桃花》诗就完成了。 饮过几杯茶,程正辅便对苏东坡说:我曾祖仁霸,也是你的外曾祖父,以仁厚信于乡里。可惜我们兄弟都没有将他的事迹记述下来。现在想请你写写。东坡听了,高兴地说:外曾祖父的事迹,我在小时侯就很熟悉的了,听了不少有关他的传说。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 一会,女仆抱着一坛“罗浮春”酒过来了。几杯酒下肚之后,苏东坡的脸马上红了起来。原来东坡是喜欢喝酒但酒量小。接着,苏东坡便解释说:罗浮春是惠州的土特产,用糯米发酵酿成的,所含的酒精度不高,很有营养,是这里产妇的营养补品。坐在旁边的王朝云、苏过,都笑了笑,都先后对程正辅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乐天派,真拿他没法。最后,还是王朝云说出了他们内心的苦衷: “我们到惠州后,水土都不太适应,东坡的痔疮发作得很厉害,我的身体也不好。这里的居住条件又这样差,阴暗、潮湿,我们也不知如何是好……” 程正辅听了,心里也很难过。作为一个朝廷重臣、当代大文豪,落到这个田地,已是够可怜的了。正辅只能安慰地说,他会跟詹太守说说看。 十天很快就过去了,程正辅巡按惠州也结束了。当时,苏东坡心里很是矛盾,是在合江楼,还是在合江码头送别正辅好呢?还是等正辅起程后再去追别为好呢?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还是不要在官方的公开场合露面为好。于是,他在程正辅的官船开出后不久,即雇了一只小艇,沿东江顺流下。在博罗县城前截住程正辅,邀他上岸到博罗一叙,并写有《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和《再用前韵》两首诗,盛赞程正辅的为人和诗篇,表述了两人的情谊,十分融洽。正辅告诉东坡:詹太守同意你搬回合江楼去居住了。 博罗县令林抃知道广南东路提刑程正辅和大诗人苏东坡到了博罗,马上赶到他们的歇息处,并邀他们游览了香积寺。 香积寺在博罗县城东北面7里,它在大北山、象头山和白水山交界的一个山谷中。寺前有一条小溪流过,环境十分幽静。而这个佛教寺院又是博罗县比较著名的寺院,长年香火不断,虔诚者众。当苏东坡一行走到郊外的田间小路时,看见麦苗正在抽穗,非常高兴,禁不住口占赋诗:“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一进入香积寺,苏东坡看见这里的地势非常险峻,便马上把林抃拉了过来,指着溪流中较窄的地方说:“若果在这里修一道拦河坝,则可以修一座水碓磨,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说着,说着,苏东坡又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 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 苏东坡仿佛看见了水碓磨建成之后,磨面和舂米的情形。 程正辅第一次巡按惠州的十天,就这样愉快而紧张地结束了。 回到惠州后,第二天,苏东坡就搬回合江楼居住了。他高兴地致书程正辅:“轼凡百如昨,十九日迁入行衙。”过了几天,又写信感激道:“迁居已八日,坐享安便,知愧!知愧!非兄巨庇,何以得此。”从此,苏东坡与程正辅的书信联系就更加多了。 再说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惠州遭受了一场少有的洪水。当时连续下了半个月的暴雨,东江和西枝江的水位迅速上涨,几天之后,整个桥东县城都淹掉了,桥西府城也只露出了几座小山冈。惠州城一片泽国,一片混乱。人们纷纷弃家而逃,像鸡犬一样往高处逃。正如苏东坡在《连雨江涨二首》中写的:“浦浦移家疍子船”,“人随鸡犬上墙眠”。一般来说,暴雨之前必有大风,而这次暴雨刮的可是台风,异常迅猛。据史料记载,此次暴风雨刮倒了公私房屋2千余间,大树尽拔,连有4百年树龄的一棵乾明柯子树也被狂风拔起。在这场洪水中,有些人丧失了生命,好些人无家可归。 就在这个困难时刻,朝廷再次派程正辅到惠州视察灾情来了。当东坡获得消息后,一再致书信探问,并介绍惠州水灾情况。这一次,苏东坡的表现与上一次不同了。除了主动致问之外,还约正辅游览罗浮山,并要亲自出来迎接正辅。 九月二十六日,程正辅到了。苏东坡也和惠州官员、惠州百姓一样,在合江码头等候了很久,直到把正辅送到府衙后,才回合江楼休息。第二天,苏东坡就在合江楼居住的星华馆思无邪书斋将《书外曾祖程公逸事》赠给程正辅。 程正辅这次到惠州视察灾情也一共用了十天时间。由于东坡和程正辅同住在合江楼,故两人见面、交流的机会就比较多了。在此期间,苏东坡除了用口头的方式向程正辅建议修建东、西新桥,西湖堤,添建军营300间,救灾减税之事外,还用书信的形式向他建议。正辅看了东坡的这些举动非常高兴,称赞东坡心里只装着百姓,难怪杭州人民对他那么怀念,修筑生祠来纪念他。程正辅对东坡的这些建议都表示支持,还同意拨些专款给他。并建议东坡要取得詹太守的支持,选派得力的人来管理这几项工程的建设。 十多天的巡视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了。十月初,程正辅要离惠返广州了,彼此都感到难舍难分,东坡沉痛地说:“人生三十年为一世,我们都是六十以上的人了,人生的日子不多了。这次离惠,我一定要送送你,多叙一两天。” 送别程正辅的第一站便是同游白水山。白水山,就是现在的惠州汤泉,它属于象头山山脉,里面有著名的汤泉和九龙潭。汤泉,在白水山西侧的白虎涧畔。这眼温泉水温高达70℃,长年不竭。据有关专家鉴定,这个汤泉属于碳酸钾型高温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治疗各种慢性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及保健驻颜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九龙潭在白水山的东麓,有一个很大的瀑布,发源于白水山顶。因溪水曲折迂回从高山上冲下而形成了一个深潭而得名。当苏东坡两人来到九龙潭下,仰望着从天而降的瀑布时,高兴得像小孩一样,连呼壮观,都说置身于这山水中,真是一洗胸中九云梦。 游览了九龙潭之后,苏东坡又引程正辅去汤泉沐浴。他们还没有到达汤池,远远就看见汤池上空升起一层厚厚的蒸气,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有如仙境般美丽。当他们泡浸在汤池中时,一种舒适感便油然而起,不禁想起唐代唐明皇李基隆和杨贵妃一起沐浴汤泉,差点亡国之事。于是,苏东坡禁不住吟诗道: 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解衣浴此无垢人,身轻可试云间凤。 正辅、东坡两人在汤泉沐浴完之后,博罗县令林抃马上又邀他们到博罗香积寺去,看看前不久建成的水碓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