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中国劳动力市场真相

来源:张春生 作者:张春生 发布时间:2017-04-23
摘要:法律研究 我来为《劳动合同法》正名——中国劳动力市场真相 李平正 感谢作者赐稿 引言 本文的逻辑:1、讨论《劳动合同法》不能离开劳动力市场 2、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在劳动力市场起作用的是经济规律,而不是法律。3、在市场经济下
法律研究 我来为《劳动合同法》正名——中国劳动力市场真相 李平正 感谢作者赐稿 引言 本文的逻辑:1、讨论《劳动合同法》不能离开劳动力市场 2、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在劳动力市场起作用的是经济规律,而不是法律。3、在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只要是商品,首先就应该从供求的角度去找原因。 最近中国的经济学家对《劳动合同法》的争论,有偏离劳动力市场本身的倾向。我看到的几乎都是就《劳动合同法》谈《劳动合同法》,都是从自由平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而没有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劳动力市场是中国经济很好的一个切入点。 新《劳动合同法》从2008年实施以来,一直伴随着广泛争议。在面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劳动合同法》临近修改的当下,争议的双方更显得激烈和迫切。中国的《劳动合同法》当然有改进,完善的余地。 但认为《劳动合同法》过度保护,偏袒劳动者,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经济下行, 最低工资制应该取消, 则不敢苟同。首先,中国的《劳动合同法》要求本身并不高(并且没有严格实行),正如华生在微博中所言:中国的劳工保护在国际上处于中下水平。这说明,不存在过度保护,偏袒劳动者的问题。最低工资制也是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制度,其中很多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其人均GDP而言比中国高的多。其次,就我看到的反对《劳动合同法》的观点,几乎都是就《劳动合同法》谈《劳动合同法》,都是从劳资双方自由,平等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自由 ,以免造成扭曲,影响经济效率。 必须承认,《劳动合同法》并不能真正提高劳动者工资。劳动力价格是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行政命令并不能真正提高大多数人的工资,今天中国80%的企业都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严格执行就是明证。行政命令不能提高工资,却能导致腐败,因为“有官部门”找企业的茬更加容易了。这是很多人反对《劳动合同法》,反对各种行政管制的原因。要增加劳动者工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就业,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的供与求物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例外。供给方面,劳动力不同于别的商品。劳动力的供给在一定时期是一定的。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劳动力供应是比较充足的,处于高峰期。劳动力的供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入职的年轻人,主要是大学生,技校生,初中生等等这个增量市场。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1亿多人),将来要转移到城市就业这个存量市场。 在2月29日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 需求方面,最近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是在1300万左右。也就是说仅仅2016年就有200万左右的新入职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他们要么啃老,要么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农村那1亿多剩余劳动力根本就无法转移,中国的城市化也无法推进。这说明中国的失业人口非常多。 中国特色的就业弹性系数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指标叫做就业弹性,意思就是经济每增长1%,相应带来的就业人数增长的百分数。 2008年11月,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和美国加图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通往和谐发展之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GDP增长应该等于就业的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才有意义。比如,巴西在1992年到2006年期间,GDP增长3%,就业增长也是3%。但在同一时期,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是10%,而就业的增长率仅仅只有1%。 茅老的说法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确认。在2006年《南方日报》的一篇文章《 国家统计局: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下降 》中有关人员表示, “九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13,即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就业增长0.13个百分点。但到“十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1.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其中,2005年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08,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注意这个时候“万恶”的《劳动合同法》还没有实行,那些说《劳动合同法》减少就业的人对此怎么看?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的发展,一个GDP增长点,可以带动180万人就业,就业弹性系数增加到了0.2左右。但也远远低于巴西就业弹性系数1的水平。这说明中国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非常小,导致中国的失业人口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仅仅从自由,平等的角度来看待劳资双方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在一个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是不可能有平等的,也是不可能有效率的。今天中国普通劳动者遭遇的种种不公就是明证。这是市场失衡导致的不平等,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政府想保护劳动者都做不到,有《劳动合同法》尚且不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废除《劳动合同法》后,劳动者的处境可想而知。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真相中国的劳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找到劳资矛盾的根源,化解矛盾,实现劳资双方的双赢。这是中国经济体制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不利于增加就业,结果就是失业人口非常多,在劳资双方的供求博弈中,资本自然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这是中国广大底层劳动者处境悲惨的根本原因。 大量的失业人口不仅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也拉低了在职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使得低端劳动者很难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导致中国的劳动者普遍贫困,从而拉低了中国的消费率,导致经济增长后续乏力。这就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真相。这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矛盾反而越来越尖锐的原因。这就是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中国模式”的另一面。 原因及出路中国的就业弹性系数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扭曲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国大部分的自然资源,经济要素都掌握在政府手里,都不是市场化的。这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扭曲了劳动力市场,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 在现代社会服务业是就业弹性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但是中国的服务业却不是谁想进入就可以进入的。例如,金融,保险、电信,交通,教育卫生等,这些领域的就业弹性非常大,但是民间资本却只能看。垄断的存在不仅抑制了就业的增长,并且高局不下的垄断价格还抑制了消费,反过来也影响了上述产业的发展规模,最终限制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所有垄断中,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的就是金融垄断。政府主导的,垄断的金融体制偏向国有企业,偏向大企业。资本的流动就是利益的流动,这是中国财富向大企业集中,向少数人集中的重要原因。就业人数最多,就业弹性最大的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业却由于垄断,金融抑制和有关部门的胡作为,乱作为得不到有效发展。结果自然是失业人口非常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出路在于打破垄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变政府配置资源为市场配置资源,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此一来,贪污腐败会大大减少,经济运行的效率会更高。中小企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带动劳动者工资快速上升。银行利率的提升与劳动者工资的上涨,将逼着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会在“看不见的手”指引下自然完成。收入分配会更加合理,社会会更加和谐。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个时候宏观层面的“劳资矛盾”也神奇的消失了。中国经济也能实现从出口导向的模式转型成消费驱动的模式了。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其《中国需要釜底抽薪的改革》一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实际上,工资并不仅仅由需求决定,而是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如果经济发展迅速(包括制造业与农业),那么就会出现劳动力需求高企,从而就有上涨工资的议价空间。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这些主体在获得融资、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受到限制,从而抑制了它们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影响了劳动需求的增长,最终抑制了工资的增长。 林毅夫教授同时认为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的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难题, 最关键的就是: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扭曲因素,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这样的发展方式可以创造更多的剩余,从而带来大规模的资本积累。我们就能够逐渐从资本相对短缺转型至资本相对丰富,从劳动力相对丰富变成劳动力相对短缺。在这个过程当中,工资会进入快速上涨通道,资本回报会逐渐下滑。可以试想,当穷人的劳动力不断增值,而富人的资产则处于相对贬值,那么收入分配的现状就会改善。事实上,东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收入分配的逐渐改善,原因就在于此。 这样不仅经济发展获得了更好的环境,分配方面也会更公平,社会也会更稳定。 这实际上涉及到财税,金融,国企,土地等深层次问题的改革。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个《劳动合同法》所能左右的,从这个角度看,《劳动合同法》的解决方案在《劳动合同法》之外。 结束语劳动力市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市场,人的市场。也是最奇特的一个市场,劳动力本身即是供给也是需求,即是生产也是消费,是供需一体化的。所以价格的上升并不会导致需求的下降,但对经济结构失衡却极为敏感。也就是说,在一个均衡,健康的经济体系是不会发生失业率高企的情况的,如果失业率高企那一定是经济体系出了问题。例如,经济危机的时候也是失业率最高的时候。经济增长的过程与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人的价值,但这只有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应该是:充分就业,共享成果。解决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经济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社会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春生

上一篇:王惠平涉嫌受贿一案起诉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