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什么人最难?
来源:党主立宪 作者:党主立宪 发布时间:2017-04-22
摘要:北大精神校长 毛泽东在关于提拔领导干部的五条标准中说,“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毛主席语录》,战士出版社1967年版,第241页。) 要做到“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反对错了的人”并不是最困难或很困难的事,除
北大精神校长 毛泽东在关于提拔领导干部的五条标准中说,“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毛主席语录》,战士出版社1967年版,第241页。) 要做到“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反对错了的人”并不是最困难或很困难的事,除了特别短视的人以外,一般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要做到“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反对对了的人”就十分困难了。 《三国演义》里的袁绍也算是一条好汉,他要出兵讨伐曹操,谋士田丰认为时机并不成熟,表示坚决反对,袁绍不仅不听劝阻,反而把田丰关进了大牢,结果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败。当袁绍惨败而归时,《三国演义》在第三十一回里面有一段精彩的记载: “狱吏来见田丰曰:‘与别驾贺喜!’丰曰:‘何喜可贺?’狱吏曰:‘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丰笑曰:‘吾今死矣!’狱吏问曰:‘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丰曰:‘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未信。忽使者赍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狱吏方惊。丰曰:‘吾固知必死也。’狱吏皆流泪。丰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于狱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反对自己反对对了的人”是多么地困难。 不仅袁绍这个档次的人不能“团结反对自己反对对了的人”,就连比袁绍高好几个档次的诸葛亮也做不到这一点。孟达、孟获都反对过诸葛亮,诸葛亮对他们都能宽恕。魏延也反对过诸葛亮,其性质远远没有孟达、孟获严重,却不能得到诸葛亮的宽恕,最终被诸葛亮所杀。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孟达、孟获反对诸葛亮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而魏延反对诸葛亮却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因为诸葛亮也具有一般人的人性弱点,只能“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而不能“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人”。 诸葛亮北伐中原,全军出祁山,绕道陇西,遭到魏延的反对。魏延主张分兵推进,一路出祁山,作正面进攻;一路从秦岭东段“当子午谷而北投”,偷袭长安。这个极有远见的建议被诸葛亮彻底否定了。但实践证明,以弱伐强,只在战役、战术上出奇兵,而不在战略上出奇兵是完全错误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采取不要后方、不要退路(不要街亭)的大突进,这种战略实际上就和魏延的战略不谋而合。试想,如果毛泽东不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步棋,国共决战的结果肯定是另一个样子,至少共产党不会很快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从这一点上看,诸葛亮不如魏延,更不如毛泽东。诸葛亮如果有毛泽东的大智慧,就应当让魏延“千里跃进子午谷”,直逼长安。在失去街亭的时候,也不必全面退兵,而是应当以一部分兵力在街亭和司马懿周旋,而派主力直捣司马懿的后方,也断其退路,从而险中求胜。 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逝”,证明魏延反对诸葛亮是反对对了。然而,魏延在战略上的正确也正好说明他在人际关系上触犯了“部下不能比领导更高明”的大忌讳。所以,诸葛亮临死时不仅不能启用魏延,反而定计将魏延杀了。不亦惜乎! 蒋介石能宽恕唐生智、阎锡山,而不能宽恕张学良、杨虎成,是同一个原因。 毛泽东能团结周恩来、李立山、博古,而不能团结彭得怀、刘少奇、邓小平,恐怕也是同一个道理。* (原载《唯实》2000年第11期。)作者刘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