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官场中君子斗不过小人的机理分析
来源: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作者: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20
摘要:学点政治 2017-03-02 第363期 公务员内参 为什么在官场中君子斗不过小人?前段网上有过这样一段解读:“君子之所以斗不过小人,是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
学点政治 2017-03-02 第363期 公务员内参 为什么在官场中君子斗不过小人?前段网上有过这样一段解读:“君子之所以斗不过小人,是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这段话短小精悍,说的既形象且到位,把君子的坦荡襟怀和小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地入木三分。但深究“君子斗不过小人”其中机理,却远不是这几句话就能概括的。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一些能力不强但很会来事的干部常常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而一些能力强、业绩优的干部却意外落选,出现“君子斗不过小人”的现象,挫伤了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本文从君子和小人的表现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机理。 官场中君子和小人的现实表现 一是君子走正道,小人走歪道。在官场上,一名干部想得到提拔,必须有领导发现、领导举荐,否则,即使你再优秀,也只能是埋在沙子里的“黄金”,前途渺茫。君子走正道,只顾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只会埋头苦干,不会察言观色;只会干好本职工作,不会在领导面前表功邀功,即使干出了成绩也不愿让领导看到,领导也看不到。因为不会表功,在提拔干部时,领导自然想不到,常常会错失良机。相反,官场上的小人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接近领导、讨好领导,研究领导的好恶,揣摩领导的意图,就能够投领导所好,忌领导所恶,让领导高兴,成为领导眼中的“心腹”和心中的“红人”,到提拔时,自然就占了便宜,得了实惠。 二是君子崇公理,小人尚歪理。在官场上,君子疾恶如仇,秉持正义,爱发牢骚,爱挑毛病,往往对官场上的一些丑恶现象看不惯,认为人间自有正道,自有公理,自命清高,耻于与小人为伍,不屑于与小人为伴,表现为不合群,对官场上那套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吹吹捧捧、团团伙伙的行为嗤之以鼻甚至公开叫板,是领导眼中的“刺头”,不讨领导喜欢,入不了领导的“法眼”,进不了领导的“圈子”。而官场上的小人深谙官场潜规则,善于走“上层路线”,擅长揣摩领导意图,对领导毕恭毕敬、奴颜婢膝。对这样的的下属,领导使着放心、用着顺心,到提拔时,自然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三是君子凭做事,小人靠作秀。在官场上,君子往往是领导眼中的“老黄牛”,工作勤勤恳恳、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凭良心做事,靠本事吃饭,不会耍小聪明,不会拉帮结派,工作上是顶梁柱,小人嫉妒他,领导离不开他,往往陷入“好使就总使,好用就总用”的困境。工作能力不如自己的往往提拔却很快,机会总与自己擦肩而过,常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官场上的小人作秀大于做事,唱功大于做功,干什么事都想显摆一下,都要让领导知道,唯恐自己的工作白干,善于把小成绩说成大成绩,把别人的成绩说成是自己的成绩,以期给领导留下有能力、有本事、有前途、有潜力、可塑造的印象。 四是君子爱担责,小人爱推责。在官场上,君子是大家公认的“老实人”,什么事交到他手里,都让领导放心,一旦出现了工作失误或纰漏,能够主动承担责任,认真负责,决不将责任推给他人,往往给领导留下“干得越多,失误越多”“失误越多,难担重任”的印象,在提拔时往往被排除在外。在官场上的小人是公认的“机灵鬼”,干事选择性很强,都核算一下成本,对自己有利的就干,对自己没利的就推,难活重活千方百计推给别人,挑好干的易出成绩的活儿干。一旦出现失误,千方百计为自己撇清责任,容易给领导留下“头脑灵活,思路敏捷,能担大任”的印象。因此形成了“干的不好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的官场怪象。 五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官场上,君子为人正直、耿直,说话直来直去,做事襟怀坦荡,从不藏着掖着、捂着盖着,但有时让人下不来台,使人难堪,不会来事儿,不招人待见,不讨人喜欢,是领导的“心腹之患”和“眼中钉”“肉中刺”,自然在领导心中占不了位、上不了位、抢不了位,诸如提拔重用这类的好事都与自己不沾边。而官场上的小人说话圆滑,做事老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办事八面玲珑,善于伪装自己,城府很深,诡计多端,往往神不知鬼不觉地给人脚下使绊子、背后捅刀子,为了爬升手段毒辣,将领导哄得团团转,是领导心中难得的“帅才、将才,堪当重任之才”。 六是君子爱谋事,小人爱谋人。在官场上,君子工作往往“一根筋”,一天到晚琢磨如何将领导交办的工作干得好、干出色、干到位,尽最大努力不出差错,少出失误,千方百计让领导放心,让领导满意,至于领导提拔不提拔、重用不重用,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做人对得起良心,做事对得起工作,只求问心无愧,不求登高上爬。而官场上的小人往往一天到晚挖空心思考虑如何更快向上爬,如何找到更重要的关系,以讨好领导欢心为最高标准、最大目标,往往能投其所好,抓住一切机会和领导套近乎,往领导家里跑,是领导心中的“嫡系”和“亲信”,深得领导赏识和信任,往往比实在干事的人升得更快、爬得更高。 七是君子向下看,小人向上看。在官场上,君子心中始终想着老百姓,装着老百姓,念着老百姓,牵挂着群众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把群众的事看得比天大,将群众当家人,群众的事当家事,群众忧不解食难咽,愁不除寝难安,常奔走在田间地头,盘坐在农家炕头,默默无闻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官场小人心中只有自己、只有名利,眼中只有上级、只有领导,对上抛媚眼,对下使冷眼;对上放礼炮,对下放空炮;看领导欢心,看群众烦心;对领导交办的事上心热心,对群众要办的事漠不关心;对领导赔尽笑脸,对群众使尽冷脸,是个十足的“势利眼”“变色龙”。 官场上“君子斗不过小人”的原因分析 一是传统官场腐朽文化的侵蚀。历史上,屈原、李白、杜甫、韩愈等都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深怀忠君之心、报国之志,都在官场上屡屡碰壁,遭人暗算,导致遍体鳞伤,心力交瘁,有的甚至抑郁而死。相反,秦桧、蔡京、和珅、严嵩、魏忠贤等奸臣却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活有滋有味、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小人得志”“好人难当”“好人没好报”的腐朽思想影响了一些干部,官场“厚黑学”成了小人们的为官之道、从政之技,让官场上的小人得了志、钻了 “空子”,久而久之,踏实干事的干部便会黯然心伤、无心做事。 二是现代官场异化的侵染。官场的习气也会传染,官风正则人心齐。官场上甚至出现了笑廉不笑贪的怪相,贪腐却成了有本事的代名词,奉行着“当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的论调。在查处的一些官员腐败的案件中,有的多年前就有群众举报,但最后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边腐边升、越腐越升,关系网越织越密、越织越大,甚至官员之间相互通气、互相照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结成攻守同盟、利益链条,甚至有人发出了“撼山易,撼腐败集团难”的慨叹。官场的异化令一些心存正义、秉持正义的干部心灰意冷,认为与其“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不如“与人同醉,与狼共舞”,使更多的君子“趋利避害”成了小人。 三是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好就应该前途好、过得好,进入官场就等于打开了荣华富贵之门,混得如何一看造化,二看手段。往上爬得越快,官就当得越大,自己才越有前途,家人才越有面子,祖上才越有荣光。为了能爬得更高、更快,一些别有用心的干部千方百计攀大官、傍大款,打通关系、疏通门路,甚至不择手段诋毁他人、诽谤他人,以期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官场成了弱肉强食的“争斗场”,明争暗斗的“名利场”和花天酒地的“娱乐场”,官场成了“大染缸”,使更多“洁身自好”的干部学会了“与时俱进”、随波逐流,放弃了政法坚守、理相信念,放松了主观改造、自律约束,成了小人家族的一员。 四是盲目攀比虚荣心理的作祟。向好向上向前进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生奋斗的动力。一同参加工作的同事,一同长大玩大的同伴,一所学校毕业的同学,最初都满怀思想、满怀激情,心里都暗暗憋着一股劲儿,都想出人头地,但多年后,有的人事业爱情双丰收,有的人都原地踏步涛声依旧。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成功人土”难免会传授一些官场、职场、商场、情场的“经验”和“秘籍”,其中不乏阴险之招、阴毒之策,许多自然上不了台面、见不了阳光,一些小从之道反而成了为官之道、职场之道、经商之道,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官场逆淘汰和社会逆常态现象。 五是现行干部选任制度的缺陷。现行干部选任制度虽然加大了工作透明度,但仍无法摆脱“选少数人说了算,少数人选圈内少数人”的现状,选任干部往往是单位一把手说了算,参会的其他人就是形式上“陪衬”,起不了多大作用,给领导干部“一言堂”“家长制”披上了合理化、合法化的外衣。领导干部的个人好恶往往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钻了“空子”、有了机会,给了小人运作个人事项的寻租空间。小人在关键时候“添把火”“打一针”就能进入领导的视野,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自然会得到领导“关照”,进步就指日可待了。 防止“君子斗不过小人”的对策 一是选之切实,防止小人“钻空子”。之所以出现“君子斗不过小人”的现象,是因为干部选任在一定程度上以领导的好恶为主,重关系不重实干,重实际不重实绩,重人情不重才情,这让小人钻了“空子”,抄了近道。在干部选任工作中,要避免出现小人得势、小人得志、小人得利的问题,就要“实”字为先,树立注重实绩、务求实效、崇尚实干的鲜明用人导向,将那些务实、踏实、扎实,能力高、水平高、业绩佳、口碑好的好干部选出来,让那些作秀大于做事、唱功大于做功,只会吹吹捧捧、拉拉扯扯的干部没有市场。 二是识之以明,防止小人“套近乎”。学会识人是一门大学问、大智慧,什么人为人实在,什么人为人狡诈,什么人值得深交,什么人只能泛交,既需要智慧,又需要慧眼。在选任干部中,组织部门要眼睛擦亮、心里敞亮,亲贤人、远小人,心中始终有“一杆公平秤”“一本明白账”。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小人表现的豪爽热情所蒙蔽、嘴上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认清有些干部表面上的热情可能就是故意设下的“圈套”陷阱。不要私下里与小人接触,不透露不该透露的信息,让小人既捕不到风,又捉不到影,枉费心机,一无所获。 三是用之以公,防止小人“用阴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最好的“监督员”。组织选人用人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要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始终出以公心,秉持公道,讲求公理,制定选人标准一视同仁,不搞因人设岗;公示拟提拔干部人选让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选任干部不搞亲疏远近、圈内圈外,任业绩、任口碑用干部。只有选人用人让公众知情,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断了小人暗箱操作的念想,才能防止小人释放“烟幕弹”,才能避免君子躺着“中枪”,遭人陷害,陷入被动。 四是容之以量,防止小人“揪辫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越是人才,优点越突出,缺点也越明显。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多找人优点,多看人长处,以此体现干部的胸襟和气量,如果用显微镜找优点,用放大镜找缺点,世上就没有可用之才。相反,官场小人不干事也不出事,自然也没有什么缺点,如果揪住人才缺点的“辫子”不放,鸡蛋里挑骨头,就会让小人得势。领导干部要胸襟宽广,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充分信任、放手放心放胆使用人才,给人才以发展的空间、良好的前途。 五是考之以全,防止小人“挖陷阱”。考察干部要全面,防止以偏概全,既要考察干部能、勤、绩,又考察干部德、誉、廉;既要考察干部工作“八小时之内”的表现,又要考察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既要考察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又要考察干部在生活中的表现;既要考察干部在组织中的口碑,又要考察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既要考察干部对工作的责任,又要考察干部对家庭的责任。只有考察全面了,才能避免用人失察、考人失偏,才能选出好干部。 六是管之以严,防止小人“走歪道”。对干部管理宽松,就是对干部最大的不负责任,对党的事业最大的不负责任。上面松一寸,下面就会松一尺;上面玩虚的,下面就会走过场。对干部管理松松垮垮,就可能让混迹官场的小人钻了“空子”,只谋人不谋事、会来事不干事的人就会多起来,官场小人就会琢磨歪门邪道、旁门左道,从领导干部的好恶上撕开“缝隙”、打开“缺口”。找到“漏洞”,官场就会成为小人的“生意场”,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之风就会越刮越烈、越来越猛。对干部严管、严教,是对干部最大的保护、最好的爱护,要靠严管出好干部、出好风气。 (公务员内参整理编发,文章转自:《领导科学》2015年9月上,作者:金阳,原标题为《干部选任中“君子斗不过小人”的机理分析及防范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