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清明节,提起清明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和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祭祀祖先,缅怀先辈的一个日子,它也是中国人践行孝道思想的具体表现,现在更多的年轻人也把它当成出去郊游踏青,欣赏美好春天的节日。 在《孝经》第十章,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一段话,主要讲的是作为一个孝子,应该具体做到哪些才算是真正的践行了孝道呢。也就是说: “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全力对父母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和颜悦色保持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父母生了病,要带著忧虑的心情去照料他们;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杞,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由此可见,对祖辈的祭祀也是孝子尽孝道的重要内容。清明节恰恰是践行孝道思想的节日。因而王老师在清明节这一天,和大家一块儿来谈谈《孝经》的最后一章丧亲章第十八,也显得很合时宜。 下面先来看一下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fu)簋(gui)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父母去世以后,孝子该如何尽到最后的孝道。我们所有人的孝心不能因为至亲的离开而泯灭,孝心应该永存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夫孝,德之本也”孝德乃是人之本性呀。下面我们逐句来解读一下。 第一句是“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这句是说:至亲去世以后,想到人生命的短暂,父母的恩情无以为报,伤心之处,哭的声音婉转到最后声音嘶哑。见到来的客人行礼时候也是面无表情,话不多即使说话也不再讲究文采和修饰了。穿好的衣服会感到心情不好不安,听好的音乐也不觉得动听。亲人去世以后,孝子们要披麻戴孝,古人用很粗的麻做成白色孝服,现广大农村地区在下葬死去的亲人是依然保持这样的传统。吃饭也不会觉得好吃,在亲人离开人世后,也不大鱼大肉的吃。现在为亲人祈福吃素食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甚至地成为时尚。如果我们真正地按照古礼去践行,认真地去做,这种哀戚的心情是一种自然流露,这些是装不出来的。 “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圣人很是慈悲,让我们哀伤也有节制,三天以后一定要吃一些东西,不要因为死者伤害了我们的身体。我们虽然悲痛伤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切不可因为过度地悲痛糟蹋了自己的身体,否则就无法实现亲人的遗愿了。“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这里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性”指的是人的本性,人死之后,性是不灭的,肉身不在,而精神(自性)存在,自性不生不灭。雍正皇帝曾说过:“儒道佛,礼同出一源,道并行而不悖”。这里说的一个源头就是指的自性。这是圣人做出的规定,我们不要因为过度地悲伤伤害了自己的本性,这不是亲人愿意看到的。 “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亲人守丧不超过三年,令孝子也不至于过度地伤心,这告诉人们悲伤不能没个尽头,也启发那些孝心不够的人,最少也要守丧三年(三年之内不贴对联),为什么要守丧三年呢?也是启发我们不要忘了小时候,我们生三年不离父母之怀抱,养育之恩要懂得报答。 “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fu)簋(gui)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这句话说的是“为死者置备棺椁衣衾,然后抬起尸体放进棺椁内,然后摆放好祭品,祭器,朝夕祭奠,以寄托哀思;然后捶胸顿足,哭天嚎地地把死者送进墓地。通过占卜选择一个风水好的墓地,把死者按放进墓穴;然后把死者的神主放进宗庙,以对待神鬼的礼节进行祭飨,然后四时举行祭祀,表明做儿子的每逢季节的变化都在思念亲人。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父母活的时候,孝子以爱敬的心情去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孝子以极大的悲伤为他们料理后事。人一生的根本问题都包括在这里边了,儿子对父母生前和身后的义务都尽到了,孝子的侍奉父母的事情可以说就此告一段落,但祭祀祖先,传承先辈的遗愿永远都不会因为亲人的逝去而结束。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孝道思想,在亲人去世后无论什么身份都要为亲人守丧,否则不仅被人耻笑也可能因之触犯法律,甚至会被处死。五代十国的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当时滑州今天河南卫辉一带,有个书记官孟升,因贪恋官位,匿母丧不报,也就是隐瞒了母亲去世的事实,此事被人揭露,先是大理寺审判,处以流刑。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当时明宗皇帝竟然为此专门下了个诏书。明宗皇帝在诏书中历数了孟升的不孝的罪状,说孟升身穿儒家的官服,身处幕僚的位置,竟然为了贪图荣华富贵匿母丧不报,作为人子,竟然败坏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伤风败俗,其罪恶终于十恶,这样的人与其将其投入荒芜之地,不如让他死掉好了。于是,皇帝就赐他自尽。与他相关联的官员因为纠察失职儿都受到了处罚。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叫闻威的,他的父亲被人杀了,他非但没有替父申冤,反而私下里与杀人者和解,他也被明宗皇帝给处死了。由此可见,古人特别重视对亲人的守丧和祭祀之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