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中评两会专访:田飞龙解读总理报告香港部分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网友投稿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06
摘要:中评两会专访:田飞龙解读总理报告香港部分 20170306 中评社北京 3月5日电(记者 秦正阳)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

中评两会专访飞龙解读总理报告香港部分

 


 20170306  

 



中评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秦正阳)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李克强表示,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他强调,“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对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始终充满信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飞龙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并就总理报告中的涉港澳问题进行了解读。田飞龙认为,总理报告显示了中央对港政策的连续性和战略定力,为港澳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再次重申和巩固了关键性的宪制与政策基础。随后,他也分析了香港特首选举的情况,并对香港回归二十年来“一国两制”及基本法的实践情况做出评价。



“一国两制”方针与基本法秩序框架将保持长期稳定



  中评社:您如何看待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港澳部分内容?



  田飞龙:总理报告内容总体上显示中央治理港澳的“一国两制”方针与基本法秩序框架将保持长期稳定,不会发生重大的制度变革,而主要是政策细化调整和法律更完整实施的问题。这显示了中央对港政策的连续性和战略定力,也为港澳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再次重申和巩固了关键性的宪制与政策基础。



  第一,既往实践有所偏差。中央对港澳回归以来的一国两制与基本法实施总体情况有一个审慎的估计,即在基本成功的前提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出现了对一国两制的某些片面理解和偏差性实践,因此强调未来治港必须做到:其一,全面准确,而不是偏于“一制”;其二,“三不原则”,即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当然,“三不”不是指一国两者的具体制度和机制完全不变,而是有关变化必须以一国两制的初衷及核心原则为根据合理合法进行,不能突破一国两制框架激进变革,更不允许出现“港独”之类的极端行为。

 



  第二,“依法治港”进一步确立和巩固。报告论述延续“白皮书”中的解释性立场以及中央近些年在治港方略中更加重视和突出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总趋势,强调:其一,宪法与基本法作为香港管治的共同宪制基础,基本法的“小宪法论”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宪制框架和初衷,必须明确和增强“一国”宪法对基本法的合法性塑造与统合,同时切断英国或香港反对派长期以来的“联合声明宪制论”,确立完整的“一国两制法理学”;其二,确认基本法的行政主导属性并支持行政长官与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其三,基本法秩序内,“港独”完全无空间,无出路,是极端的违宪行为和破坏行为;其四,“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成为中央治港和香港自治的共同治理模式,中央日益明确了从既往的“协商治港”向“依法治港”的模式转变。



  第三,五大发展目标协调整合,助力香港重建。报告确定了香港管治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融合了法治、政制、经济、社会的多重价值与议题。这五大目标是: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和促进和谐。近年来,香港管治陷入拉布、社会运动、政改乃至于港独多重冲突之中,元气耗损,社会撕裂,经济放缓,贫富差距拉大。香港迫切需要走出“过度政治化”陷阱,休养生息,积极建设,为自身探索出一条新路,也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法治权威和秩序理性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需要恢复守法与护法的社会习惯,消除占中运动和旺角暴乱对法治的冲击。经济民生是香港重建的关键点,是香港社会恢复活力、弥合分歧的重要抓手。中央在涉及普选政改的“民主”议题上亦持有积极开放态度,但需要香港社会“重建”成功以及香港政治共识和国家认同进一步凝炼成熟,才可获得稳固“推进民主”的可靠政治条件。香港民主化是中央的制度承诺和支持目标,本次报告再次予以确认。



  第四,区域融合与一体化成为治理“港独”和引导香港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港独以本土意识为基础,以香港看香港,视野偏狭,心智封闭,毫无前途,拖累香港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与转型。中央除了通过人大释法及支持特区政府反港独之外,还积极思考和推进以粤港澳区域融合及一体化为突破口的国家性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预设是只有帮助香港走出在地局限,融入国家体系,才能根治港独孤立主义和分离主义的精神病灶。经济吸纳政治以及用发展解决问题,显示了内地之“中国模式”的核心智慧。当然,香港社会毕竟不同于内地社会,经济民生改善和经济的区域融合并不能完全取代香港社会的民主化目标以及香港自身的在地调整与合理化,所以需要内线、外线双管齐下,协同治理,才能取得更优效果。

 



  第五,突出港澳在国家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独特优势、地位和功能,以动态互惠确认和保障一国两制的实质正当性基础。港澳的高度自治权并非天赋,也不是殖民者恩赐,而是作为主权者代表的中国立法机关从中国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的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做出的政治决断。按照一国两制的完整逻辑,有利国家发展实质上优先于港澳繁荣稳定,而中央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也有着保障和支持国家更好发展的正当动机和出发点。因此,香港发生“港独”或经济倒退,就同时破坏了一国两制中的香港利益和国家利益。香港人不仅是享受基本法上的高度自治权以及各种自由权利,也负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政治伦理和行为责任。这可以称为一国两制的“宪制对价”理论。香港人既往偏重于单纯以“权利”视角理解一国两制与基本法,而缺乏国家认同、国家义务观及服务国家的国民意识。也因此,参与区域一体化及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事业,可以成为一国两制全面准确实施以及港澳“公民再教育”的生动而富有实践意义的历史过程。



  林郑月娥或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



  中评社:香港即将选出新一任行政长官,您如何评价几位候选人的表现?谁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任特首?



  田飞龙:2月14日提名期开始,特首选战进入“政纲测试期”。此次特首选举,政纲总体上需符合中央底线要求和香港民意诉求,甚至需要与反对派进行某种形式的对话沟通。中央底线要求是四条,即爱国爱港、中央信任、管治有力、民意认受。香港民意诉求的聚焦点在于经济民生改进和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反对派的核心主张是重启政改,最好绕开八三一决定,无条件重新讨论,从而挑战了中央的政治底线。



  从目前四位候选人政纲来看,林郑月娥较为倾向中央信任之四个条件,胡国兴接近反对派立场,而曾俊华在游离于中央底线与反对派立场之间且为了获取提名票而不断软化其建制色彩,寻求更大妥协。比较而言,林郑月娥相对淡化重启政改议题,但并不排斥在时机成熟时予以推动,只是基于自身判断而更愿意在经济民生层面寻求突破,尤其是修正既往的“积极不干预”管治哲学,推动“有为政府”建设,这些面向也为中央及香港民意所接纳,但受到反对派攻击。其他参选人对重启政改持较为积极立场,对八三一决定则有不同态度,曾俊华坚持八三一但可能妥协放宽,胡国兴则决意绕开八三一。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