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8)高行终字第711号行政判决后,专利复审委员会将北润公司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以及案外人中南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进行合并审理,于2010年1月22日作出第14445号决定。第14445号决定“决定的理由”部分记载:“(2008)高行终字第711号行政判决中认定:……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与证据1相比,不具有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第14445号决定对权利要求2-7的创造性进行了审查,认定权利要求2-5、7不具有创造性,权利要求6具有创造性。故宣告权利要求2-5、7无效,在权利要求6的基础上维持涉案专利权有效。 (三) 对比文件中记载的有关内容 对比文件“背景技术”记载:“现在可用的用于具有大型轴承的装备的润滑系统采用标准的分流阀,该分流阀测量合适量的油,以递送到多个轴承点。” 对比文件“发明内容”记载:“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气油润滑系统而满足前述需求,其用于可控制地将气/油混合物递送到多个轴承点。本发明的系统包括混合模块,该混合模块包括空气入口、油入口、和多个气/油混合物出口。空气入口和油出口被连接到每个气/油混合物出口。每个气/油混合物出口由多个润滑管线或者其他合适的管道系统的其中一个连接到多个轴承点的其中一个。” 对比文件“具体实施方式”记载:“气/油混合物通过多个总体上示出为26的多个气/油混合物出口离开混合模块18。每个气/油混合物出口26连接到连接管线,其总体上示出为28。每个连接管线28提供与气/油混合物出口26以及图中总体上示出为30的轴承壳体或轴承点之间的连通。”“模块18包括安装在多个基部部分24顶部上的空气入口22和油入口16,基部部分24在其前侧连接到示出为64的标准的分流阀64。……大部分气/油混合物通过设置在基部部分24的侧部68、70处的气/油混合物出口26从模块18流出,……分流阀64是标准的,这里不需要对其进行讨论。” “每个管线32借助示出为40的单独的电磁阀连接到压力传感器38。从而,电磁阀40设置在每个连接管线28或出口26以及压力传感器38之间。当其中一个电磁阀为‘通’时,在连接管线28或气/油混合物出口26的其中一个以及压力传感器38之间建立连通。因为仅使用一个压力传感器38,所以每次仅有一个电磁阀能够为‘通’或‘打开’。”“电磁阀的状态由控制器模块42所控制。……安装在控制器42上的软件使得电磁阀40依次启动,从而每次仅在一个气/油混合物出口26以及压力传感器38之间建立连通。”“控制器模块42,其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6。”“电磁阀40的状态--或者打开或者关闭或者通或者断--由图2中示出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6借助接头44所控制。压力传感器38还可借助接头62连接到PLC56。” “转到图8-11,更为详细地解释了安装在PLC56上用于控制系统10的软件。……在88处,操作员被给定操作立即将润滑剂喷射到模块18中。如果选定该操作,在89处泵打开…..”“在图8中,有三种方式通过混合模块18施加润滑剂:在88处启动的预润滑序列、在95处启动的计时序列和在96处启动的手动操作。”“除了监视和控制润滑剂的施加的主要功能,PLC56还监视管线28或出口26并借助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程序检查压力。” “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10……通过从电磁阀40到电磁阀40依次切换,并且仅使用单个压力传感器38,免除了现有技术中所必需的大量压力开关,……”“采用压力传感器38还免除了对润滑管线节流的需要,因为压力传感器足够敏感。”“安装在PLC56上的软件指导电磁阀以合适的顺序打开,用于压力传感器对润滑管线28的压力或出口26处的压力进行采样,从而检测系统10的运行状态。” (四)《润滑技术手册》中记载的有关内容 《润滑技术手册》第355页“润滑系统和方法的分类”记载:“目前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系统和方法的类型很多,通常可按润滑剂的使用方式和利用情况分为分散润滑系统和集中润滑系统两大类;同时这两类润滑系统又可分为全损耗性和循环润滑两类。除以上分类方法外,还可根据所供给的润滑剂类型,将润滑方法分为润滑油润滑(或称稀油润滑)、润滑脂润滑(或称干油润滑)以及固体润滑、气体润滑等。”根据《润滑技术手册》第356页图8-1记载的润滑系统分类,对于全损耗性集中润滑系统,单线式、双线式可适用于润滑油以及润滑脂;但对于循环集中润滑系统,单线式、双线式仅适用于润滑油。 本院认为,本案焦点在于:1.对比文件能否用于评价涉案专利的创造性。2.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是否具有创造性。 (一)关于对比文件能否用于评价涉案专利的创造性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说明书和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首先,根据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1,其请求保护一种智能多点式集中润滑装置,明确记载了“油站”、“油站通过管道并联给油控制器至各润滑点”等技术特征,其中并未限定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干油(润滑脂)润滑系统。其次,根据涉案专利说明书的记载,涉案专利系采用可编程控制器自动控制给油控制器,以按需供油的方式进行集中润滑,说明书中多处有“给油”、“供油”、“供油量可以调整”、“系统供油稳定”等相关表述。仅根据涉案专利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一处有关“由程序远程控制给油脂量”的表述,并不足以认定涉案专利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干油(润滑脂)润滑系统。再次,从《润滑技术手册》中记载的有关内容来看,对于全损耗性集中润滑系统,单线式、双线式既可适用于润滑油,也可适用于润滑脂;对于循环集中润滑系统,单线式、双线式仅适用于润滑油。涉案专利说明书“背景技术”中所称的单线式、双线式集中润滑系统,并非仅适用于润滑脂。综上,对于王东升有关根据涉案专利的发明目的、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技术方案,能够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涉案专利属于干油(润滑脂)润滑系统,与对比文件分属不同的技术领域,对比文件不可用于评价涉案专利的创造性的主张,本院不予支持。 (二)关于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是否具有创造性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将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相比较,权利要求1中油站通过管道并联给油控制器至各润滑点,利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给油控制器的程序动作;而对比文件是通过混合模块18将气、油混合形成气/油混合物,一方面通过多个连接管线28提供给轴承壳体或轴承点以实现润滑,另一方面通过多个连接管线32、电磁阀40连接到压力传感器38以实现压力监测。首先,对比文件中的混合模块18系采用“标准分流阀”。对于标准分流阀的工作原理和供油方式,各方当事人虽有不同主张,但均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结合对比文件中的相关记载来看,标准分流阀的作用在于“测量合适量的油,以递送到多个轴承点”,其作为机械部件,并不能利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其动作,不能实现各润滑点按需供油、由程序远程控制、可自由扩展等有益技术效果,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能据此获得有关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给油控制器,按需供油的技术启示。其次,对比文件中虽然公开了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电磁阀,但其工作原理在于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的软件指导电磁阀以特定的顺序逐个打开,使得压力传感器能够对润滑管线28的压力或出口26处的压力进行采样,从而检测系统10的运行状态。由于对比文件中仅使用一个压力传感器,故每次仅有一个电磁阀能够为“通”或者“打开”,对比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可以根据各个管线或者润滑点的具体需要,对电磁阀进行一对一控制,实现按需供油的技术启示。再次,对比文件中虽然公开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润滑剂的施加,亦是指将润滑剂提供至混合模块18中,各个润滑点的供油仍然需要通过混合模块18以及标准分流阀64实现。对比文件中并没有给出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各润滑点的供油直接进行单独控制的技术启示。综上,对比文件中的标准分流阀与权利要求1中的给油控制器具有实质性的差异;对比文件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电磁阀的目的、方式、功能以及技术效果,均与权利要求1中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给油控制器具有实质性的差异。对比文件并未公开权利要求1中的技术特征“利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给油控制器的程序动作”,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具有创造性。一、二审判决在对比文件并未给出任何技术启示的情况下,脱离对比文件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主观认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有多个并联管道供应液体润滑剂并需要单独控制时,可轻而易举地想到对每个管道用相应的控制器进行单独控制,其能够达到对润滑剂无先后顺序地单独控制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事实依据,难免给人以事后诸葛亮之嫌,应予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