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地说,不是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而是出租车行业在特许经营制度之下获得的特殊利益不断被挤压。”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直言,面对新的形势,传统出租车行业不应该奢望这种特殊利益还会得到保留和维系。 在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利益调整和制度变革随之而来,而传统出租车行业如果仍然因循守旧,其被淘汰的命运无法逃避已经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军长期关注出租车管制,他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出租车业应当乘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尽快变革其原有行业构造和监管规范。 其实,传统出租车业也曾经在互联网专车平台所提供的在线预约业务中尝到甜头,但好景不长。 “目前互联网预约出租车领域基本上是饱和的情况,只有滴滴快滴在做这个业务。”张旭认为,互联网出租车未来出现变革的可能在“拼座”业务,但是由于其价格受行政命令管控,计费将成为很大问题。 在滴滴快的宣布拟在出租车端首次上线新的拼车功能之后,上海市运管处负责人就对媒体表示,该市出租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租车驾驶员不得主动招揽多名乘客拼车,因此目前尚不允许出租车拼车。但其同时也表示,如果乘客之间私下达成协议拼车则可能另当别论,而对新拼车功能将进一步观望。 由此可见,行政色彩浓厚的传统出租车行业想要实现破冰并非易事。 对政府和出租车企业,王军提出了他的三点建议:目前技术已经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此前提下,政府对出租车的数量和运价的管制都应当适时放松或者做弹性化改革;出租车企业应当单独或者与现有网络预约平台合作,加快发展网络预约服务;最终,政府应当适度放开经营者形态管制,允许司机组建合作社,允许个体营业,扩大专职司机的就业选择。 京沪执法渐收紧 在鼓励创新模式和维护现有规则之间,各地政府执法部门都在探索着其中的平衡点。 正是因此,互联网专车在各地遭遇了不同的执法力度,而每个城市执法机关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而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京沪两地执法部门针对互联网专车的态度与行动引发了舆论对未来政策走向的猜测。 7月中旬,上海开展了全市范围大规模网络“专车”非法客运专项整治行动。有媒体报道,行动开展十天,所查处“专车”的案件数量已经接近过往总数的三分之一。 除了陡然加强的查处力度,此次整治活动中的处罚措施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