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月记(1708)
来源:花到酴醾 作者:花到酴醾 发布时间:2017-08-30
摘要:徘徊的信仰 悦读月记(1708) 路内 《追随她的旅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年7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30万字时间:1991年地点:戴城 化工技校人物:路小路、于小齐、杨一、欧阳慧、曾园、丁培根……依然是渣渣的生活。但是渣渣也是人,也有少年怀春和姑娘钟情的
徘徊的信仰 悦读月记(1708) 路内 《追随她的旅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年7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30万字时间:1991年地点:戴城 化工技校人物:路小路、于小齐、杨一、欧阳慧、曾园、丁培根……依然是渣渣的生活。但是渣渣也是人,也有少年怀春和姑娘钟情的时候。糜烂的技校生活,又渣又烂。很显然,男主路小路对于小齐还是很纯很纯的。这追随的一路,看着很近却又很遥远,看着就要成了,但永远若即若离……过滤掉所有语言的粗鄙和生活的粗俗,已然是美丽又酸涩的初恋故事,但是没有了这些粗鄙,还是路小路吗?喜欢路内,就是他不一样的残酷的真实。 〔美〕汉娜? 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 陈联营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4月第一版 第1次印刷 20.8万字阿伦特思想之深刻让人肃然起敬,她让人相信,在任何一个男性思想家面前,女性毫不逊色。正鉴于此,要读懂阿伦特对我是有难度的。挑战太大,我愿意直接认输。而让我惊异的更有,中文版导读出自“蔡英文”,不会是同名同姓吧?因为一知半又半分之半解,没法整理自己的认知——毫无认知。不如录几段原文,以便多多咀嚼。“没有自由和基本的文明,任何公共生活都不可想象。”“党委哦到达美国时,影响我的掐起是那种自由,即不必付出被同化的代价就可以成为一名公民。”“在美国,在那里,当民族归属失去气政治意义之后,它就成为社会和私人生活中最强大的联系纽带。“在我们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带来名声这种胜利形式更短暂、更不稳固的了;没有什么比遗忘更迅捷、更容易的了。”“集权统治殃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政治领域——所遇公共事务,文化、艺术或者学术,一集所有组织、福利和社会服务,甚至体育和娱乐,都‘通力合作’。”“从广告公司到司法机构,从演艺界到体育记者,从小学、中学到那些本不要求千篇一律地接受准则的大学鹅学术团体。任何参与公共生活的人,不管他拥有党员的身份还是拥有该证券精英阶层的身份,都会以某种方式被牵连进这个作为统一体的所作所为之中。”“在彻底灭绝犹太人之前存在一系列渐进的反犹措施,由于人们被告知拒绝合作就会使事情更糟,因此每一项措施都被接受了——直到那个在没有什么更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阶段。”“现代所宣称的惟一的新道德原则,实际上不是对‘新价值’的肯定,而是对道德本身的否定,尽管尼采当然不知道这一点。而且,敢于表明道德已变得多么陈旧不堪而毫无意义,这恰恰是他永恒的伟大之处。”“只要道德标准被社会普遍接受,那么对于他们被教导要去信仰的东西,这些普通人就绝不会想到要表示怀疑。”“一旦罪行实际上为国家权威所要求,教会也不再认为罪行对其信徒教徒有那么大的威胁。”“宗教不只是一种社会事务,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所有私人事物中最具私人性的一种……几乎没有哪个人相信,这些最古老的的信念适合被公开证明。”“良知在所有语言中最初都不表示认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而表示一种我们称为觉悟的东西,即那种我们通过它认识、意识到我们自己的能力。”“人们提醒我们注意那句古老的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德尔斐神谕,即‘认识你自己’(gnothi sauton),它和‘绝对过度’(meden agen)一起,能够、并且一直被当作首要的前哲学的普通到的规则。”“在康德那里,良知以自我鄙视威慑你;在苏格拉底那里,它以自我矛盾威胁你。”“宪法中所列举的几乎所有权利,相对于《独立宣言》中宣布的人类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来说,都是次要的。”在阿伦特面前,我只(甘)能(愿)做一个打字员。 路内 《天使坠落在哪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年7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25万字时间:1996年地点:戴城 人物:路小路、杨迟、小苏、宝珠、戴黛……几年过去,路小路终于从糖精厂失业了。我能想象一个混混失业在戴城街头的样子,但是一个一米八的路小路跟同样一米八的杨迟、小苏一起,出入于戴城的各个角落,让我想象力完全断电。有点盲流F4的感觉。其实要说路小路完全失业也不准确,他在读夜大(虽然还是混混,毕竟混进大学,也是蛮有志气的),又分别做过炸鸡店的小时工、婚纱店的售货员等等。这次与以前不同的是,他和宝珠有了从一而终的感觉(小说从开始到结束没换过),最不同的是,他们三个结拜兄弟认养了孤儿院里的一个孤儿戴黛。有不少少年长大懂事的味道,还是挺温馨的,而且这样的温馨在路内的笔调里又有一种哽人的压抑。好期待路内早点出新作,看他的书是会上瘾的,差不多语言也要变成他的样子了。我操! 史杰鹏 《世情薄》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7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10.8万字写笔记前,先得说一下史杰鹏。本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叫史杰鹏的作家。拜北师大所赐,轰轰烈烈解聘了自己学校的一名副教授,原因是副教授在网上发布不当言论,并经批评教育表示悔改后依然未予改正,学校认为这些言论与主流价值观不符,遂将踩了政治纪律红线的把这名副教授解聘了。这位副教授就是史杰鹏。信息社会,一解聘就成了网红,一百度,还发现史副教授原来著作等身。好吧,立即下单,买了三本,用以了解便于批判。《世情薄》本不是作者擅长领域的作品,他的专长是“汉代历史小说”。这是一本作者的随笔集。我喜欢看随笔,通俗易懂接近生活。书中都是作者生活的片段,多数是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和亲人故事。看过之后,大约了解了作者的成长经历,也貌似理解了他不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原因。推算一下,1983年还在上初中的史杰鹏,年龄应该比我小了还几岁。南昌虽为省府,但经济上还是多少要比苏南差一点。我的童年就很艰苦,吃穿都是相对捉襟见肘的,在江西的作者更甚。比之大环境经济落后更哀的是,似乎从小到大,作者的生活一直是缺爱的,外公视其为外人,连蹭一点早餐都要被外公呵斥;父亲似乎也不近人情,他都从来不在父亲面前喊“爸爸”;上学,班主任也是可恶至极,所受屈辱不一而足……只有母亲对其的爱毋容置疑,但是母亲一辈子的辛苦留给他心里的恐怕更多的是无力感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城乡差别从小起历经的歧视成为他心理上永远的阴影挥之不去。摘录几段话,或可以体会他尖刻里的人生喟叹:“也许中国人都不应该繁殖的,因为他们繁殖得再多,大多也不过像骡子一样,是吃苜蓿的命。”“这伙人(指他的初中老师)有个共同特点:业务不行,但是整人、侮辱人的才华卓尔不群。”(看来他一直遇到要整他的老师们。深深地同情一下下。)“做人是如此的毫无乐趣,她(指作者的母亲)或者也觉得,可是肯毅然弃绝的人究竟不多,这也是世间的邪恶一直能够持续下去的原因。” 丁捷 《追问》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7年4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21万字 定价42元局纪委赠阅。2017年8月10日作家来局《求知学堂》讲座,人手一本。《追问》用第一人称写了8个“高贪”的腐败故事,第一个《危情记》就狗血得不行。这个赵市长,活脱脱一个渣男。外面搞了一个女人,流产两次,第三次又怀上了,后来就生下来,倒是生了儿子,不过没高兴多久,这个儿子是个智障。继而同时又在外面养娇娃,第三个女人又为他生了第三个孩子,然后,他就进去了。鉴于经济上的贪污无数额不是很大,只判了两年,但是就如这个曾经的赵市长自己说的,“我犯的不是罪恶,是罪孽。”想想以后,那两个未婚已有娃的女人,其中一个还是一个残娃,要影响多少人的一辈子人生?简直是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难道仅仅靠什么“道德约束”能拯救?要不是权力这个魔鬼太嚣张,想一想,有多少人会放纵人性中的魔性?第二个故事《无法直立》,也很狗血。一开始男主的成长还很励志的话,后来就通过一步步运作,一直走上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岗位。但是从“我”的叙述中,读者不难看到,这一出戏,貌似编剧是“许博士”,导演是“小兰”,也就是李部长的妻子,而李部长不过是一个被牵线的玩偶。而读者又不得不相信,想做什么官,做哪里的官,乃至做多大的官,都是可以“运作”的。第三个故事《风雅觞》,“主讲人”是一个省文化厅的副厅长,没有犯罪,但受到了党纪处分。文中所揭露的文化市场的假冒伪劣简直是触目惊心,而这些假货完全是权力运作的结果,官商勾结的结果。有书画文物的收藏爱好者,回家查查自己的收藏,是不是一文不值的高仿真。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吐血不止。第四个故事《最后的华尔兹》,很熟悉,因为涉及到大明星,估计是被反复转载了。其实我还是蛮理解这位天性浪漫的主儿对作者提问后的回答的——问:如果让你重新活一次,你还会选择这样的浪漫这样的生活吗?答:当然。不过我会自己创业,而不是选择在体制里奋斗。显然丁捷是不认同这样的回答的,他在给我们的讲座中非常鲜明地批判了这样一种人生观。而我恰恰认为,浪漫有错吗?何况婚姻的前提是什么?是自由意志的选择,婚姻自由的内涵是什么?是结婚的自由,也应该包括离婚的自由。而我们的文化意识里,恰恰把离婚当成了负能量,甚至是奇耻大辱。那么好吧,为了所谓的婚姻美满,为了所谓的正能量,只能一面死命维持婚姻,一面又跟大明星爱得死去活来。最后终于纸包不住火身败名裂。当然这个故事所以有传播力,除了大明星的因素外,这个大明星的为人处事方式和能力,绝对高出所有的女人一等。一夜消失到重出江湖,人生翻篇的如同翻书,佩服得五体投地。至于这个女明星是谁,真的很能吊人好奇心。我没有证据,不能随便八卦,不过看后心里还是能锁定人选的。第五个故事《四海之内》,讲的是一个下挂干部的通天能力。都说“跑部”难,他因为有部理工作的经历,跑部等于回家,所以为挂职后留下来就职的地方轻而易举地批到了不少项目而成为地方的大能人,这样的能力同时也使其一度欲望膨胀而目空一切,一旦不顺心,就向一把手撂摊子,“最终四海之内走投无路”。试想如果我们的项目审批不是凭脸熟,能有他腐败、居功的道场吗? 第六个故事《暗裂》,写的是一位高校校长。也是一地的狗血。在学生面前他被歌颂为“烛光里的教授,菜场里的爸爸”,可是人背后却是瞒过老婆瞒过师生贪钱财养小蜜。几年的时间在败家女身上就花了600多万。而他后来对作者作过的反思我倒是觉得还是提到了点上,而不是虚晃的什么狗屁人生观价值观之类,提出“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对财务、基建、采购、科研经费等的监管,推行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三个不直接分管制度……”谁说不是呢,高度的集权必然滋生高度的腐败。第七个故事《曾记否》,这是书中一个处理结果明显存疑的案例。《求知学堂》上作者还专门作了详细介绍,认为本来是一个很动人的爱情故事,结果因为“不能排除”的理由,认定故事中的女县委书记有违纪,被免职降级使用。法律之所以可被信仰,不仅在于它不放过任何一个罪犯,更在于它也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说好的疑罪从无呢?最后一个故事《曲终人散》。我发现丁捷的故事标题取得都很文学,但是到头来要依标题去回忆故事,常常让我张冠李戴。重新翻书,才想起,写的是一个牛逼哄哄的国企一把手的故事。部队转业的,牛得不行。脾气牛、作风牛、做事也牛,硬生生用他的牛劲把一个国企搞成了他的一个独立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作威作福。而最后,当他退下来时,发现那些当时他一手重用的亲信们转身就给了他一个个冷屁股,方知曲终人散人走茶凉,连得亲情都离他远去。好不凄凉。昨天,有电台记者采访问我读后对自己有什么触动。当时也没来得及整理,而且全书还没全部看完,且对记着用的“触动”两词有点莫名所以。我能感受到是,这些位高权重的“官们”,不是摔在个人修养有多不足,而恰恰是权力没有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面前,没有人可以不释放人性中魔性。反腐,唯一的王道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否则任谁到那个位置都必腐无疑。 张皓宸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年7月第一版第2次印刷 17.8万字精装+套装,总觉得华而不实。正好前一波书看完,后一波书还没到手的空档期,只能随手抽了这册买了又没拆封的书。所以,之前说了不再看,现在食言了。当然也有点舍不得买书的钱。12篇,12个爱情小故事。作者说这次不再是身边的写实故事,都是自己的创作。看过不少的“睡前故事”,张嘉佳的,大冰的,他们的笔下总流淌出一种叫“温暖”的矿物质,在张皓宸的作品里,找不到。也许是我真的与这些新生代脱了几个世纪的节。什么乱七八糟的爱情观,全是物质观。 史杰鹏 《户口本》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10月第一版 2017年5月第3次印刷 22万字他说,“这部作品,其实不是自传,而是小说。”不过在我看来,还是自传的成分要大。书中的不少细节都在《世情薄》里出现过。城乡两元体制以一个户口性质为标签,其显性的地域歧视、身份歧视、性别歧视,连带而来的贫富差距,加之种种因运而生的“万事哀”,不止为作者个体的成长缺陷,恰恰是大面积的制度悲剧。想必所有被户口囚禁过的叫农村户口的人都会有切身的共同记忆。不堪回首!但又深深烙印在不止一代人的身上。 赵川 《台湾漫记》 广师大出版社 2012年7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 20万字作者为深圳报业集团所属《深圳商报》记着,于2010年8月至11月派驻台湾三个月,书中图文为作者驻台期间的所摄所见所感。这些年,看过很多关于台湾的文字,有台湾本土作家的,有大陆到台湾短暂旅行后的文字,相对而言,赵川的文字便介于前两者的之间,既不是久住台湾人的乡土情怀,也不是到此一游的蜻蜓点水。同时借助了驻台记着的身份,所到之处的行迹和视角会有自己的特色,对于了解这个我们从小就充满好奇的地方提供了更多的可观支出。 葛亮 《浣熊》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第一版 第1次印刷 19万字这一次,葛亮转过身,目光正对香港(苏童)。葛亮是这个繁华都市里的心灵猎手。撕开浮华,没有人的人生不是灰色的。有时候,灰到死白,有时候,灰到漆黑。第一篇《浣熊》的结尾,我愣是回看了三遍,才明白,短短三行字里包含的一生。第二篇的《猴子》,似乎更为的隐晦,葛亮写“死”总是那么猝然地忍心,又隐晦着语止。《龙舟》是诡异的;《街童》里的男女和《德律风》里的一对,当都可以理解为香港这个富人世界里最底层的人群,生存的挣扎犹如台风来袭时候的云层,压迫在逃不开的命运里。大概是最后一篇的《竹夫人》,那种属于温暖的颜色才似乎有一点在宣纸上化开来的感觉,但到底还是一个猝不及防的结果,又将开启怎样一扇“通往孤独的门”?尽管葛亮这次视角转而到了香港,他依然用着古旧的语句说着现世的故事,读来总是那么的有味。 史杰鹏 《刘邦传》 中华书局 2012年7月第1版 2017年7月第2次印刷 24万字作者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叙述写了刘邦的一生。刘邦的故事似乎证明了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项羽也有枪杆子,为什么项羽最后悲剧了,落一个乌江自刎的结局?说明,光有一帮兄弟跟你打天下还不够,还得笼络民心。但到底刘邦是一个草根,没文化、没教养,不说是草包吧,至少欠治国的能力。有人说,刘邦的胜利从此把中国社会的风气带坏了。那秦始皇对中国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影响呢?历史无法假如,历来胜王败寇。项羽胜了,风气也不见得就两样。倒是夏侯婴这个人物,不多见。如果没有夏侯婴,也许也就没有汉高祖。嗨,历史不能假设。倒是可以期望,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从沉重的历史背负和影响中走出来,走出一片现代文明的政治风物。 史杰鹏 《有风度才叫贵族》 中华书局 2013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2万字作者史杰鹏在《自序》中说,从前一个朋友办了一份期刊,叫《东方周刊》,朋友向他约稿写专栏,以春秋为题材。当然啦,这春秋不是春夏秋冬的春秋,是春秋战国的春秋。史老师是研究先秦两汉文献的专家,春秋对他也是熟门熟路。他说,专栏写了一段时间,朋友离开了,他以为自己可以不用再写了,但是后来的编辑不遗余力在后面催稿,于是就有了现在大家能看到的近70篇专栏文章——关于春秋、关于贵族、关于古今的文集。用了两天把书看完了。史杰鹏的文字真的是有趣得紧,得查查还有没其他书卖得到(手头还有一本《活在古代不容易》待看)。以我对现在舆论管控的判断,这书真的是有被禁的极大可能,篇篇都藏隐喻,时不时要讽刺挖苦一下当代。用党报、官腔、网络等等当下流行的语风,写几千年前春秋诸国里发生的故事。他说,这些文字是他“让历史上的人物在基本不违背文献记载的情况下,按照我的以图说话”,“接下来的文字,就像重感冒时的鼻涕一样,怎么止都止不住”。虽然故事中各种男猪脚女猪脚我傻傻分不清各自之间的关系、先后,但就故事和情节本身加上史老师的语言,一读就上瘾。略摘几句,可以感受一下史杰鹏式的幽默和智慧:“喜欢鹤的卫懿公……至少祸害来的时候 ,他没有带着鹤独自移民,而是亲自上阵,堂堂正正去 保卫租过了。”“面对这种戏剧性的 场面,每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中国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扑上去,把羊斟往死里揍,揍完后五马分尸,宋奸就该这样消失,不是吗?”“宋伯就这样失去了他不止七十年产权的祖屋。”“道德在中国还真发生过较大的作用,把国君都教育得憨头憨脑,很接近一个和谐和会。”“《贵族守则》这种东西,是靠不住的,除非制定贵族守则的不是贵族。”“两三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由人向猿高歌猛进,他们曾经尝试直立行走,但后来发现,似乎四肢着地滋味更佳。”不能再摘了,要不我这几个字也要被敏感了。 史杰鹏 《活在古代不容易》 九州出版社 2016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9.3万字我可以认为这是一本与历史有关的故事书吗?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读过的古文,只限于或稍稍大于中学和大学课本里的文字,历史更是本人的短板,短到说出来都有一种“羞耻感”在身旁弥漫……尽管我越来越不相信历史是人民群众写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我越来越相信历史书肯定是统治阶级写的,我泱泱大国一直被骄傲文脉没有断过(到底断没断,其实不是谁说了算的文明史(书)中多的故事和传说,史杰鹏的这本书,就是这些故事和传说中的现代话本,所以,我可以说,着实补了我不少古文和中国史的有趣课程。尽管也许很可能,看过又全部还进了书里。毕竟读的时候,我是一一看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