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很纯粹的军人白崇禧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发布时间:2017-05-08
摘要:法静亦水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白崇禧与白先勇 01 想起来,很早很早就想写一点关于这对父子的文字了。 白崇禧与白先勇。 白崇禇,大多中国人可能都听说,熟悉。 而白先勇,也许未必。 除非熟悉港台文学。或是读〈西厢〉,爱〈红楼〉的人。 还是从大多人都听说过
法静亦水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白崇禧与白先勇 01 想起来,很早很早就想写一点关于这对父子的文字了。 白崇禧与白先勇。 白崇禇,大多中国人可能都听说,熟悉。 而白先勇,也许未必。 除非熟悉港台文学。或是读〈西厢〉,爱〈红楼〉的人。 还是从大多人都听说过的白崇禧说起吧。 02 据说白家原本并不姓白,而是“伯”。一个外族之姓。 白崇禧的始祖叫伯笃鲁丁,阿拉伯人,来自中亚,信奉伊斯兰教。元朝进士,曾在粤西任廉访副使,定居于南京。 而到了第二代伯永龄的时候,就改朝`换代,由元朝变成明朝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蒙古人手中夺回了江山,恢复“汉家天下”,对“异族”很是防范。 伯永龄想做明朝的官,是不得用外姓的。于是改伯为白。 从此以后,子孙便都姓白了。 到了白崇禧,已经是白家的第十九代了 白崇禧的父亲叫白志书。一听这名字便知道这一定是个书香之家才会起的名字。 不错。白家的祖祖辈辈不少都是读书当官的,官大官小而已。 白志书原本也是想走读书做官这条路。可后来他竟然只是因为受到私塾先生惩罚便弃学从商 ,成为商人。开设“永泰林”店铺,经营杂货,也发了点小财。 而到了白崇禧,却又未子承父业,而是成了一名军人。 03 白家的家境开始还可以。可好景不长。 据说有一回白志书因生了一场大病,在生病期间把生意交给信任的管家打理。不想这位管家却是个家贼。趁机把白家的钱财都卷跑了。 从此白家便陷入贫困。 家里贫穷,好在白崇禧有个好叔父。 1907冬,叔父卖掉了家里的田地为白崇禧报考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 年少的白崇禧很争气。全省千余人报考,仅录取一百二十人,白崇禧以第六名被录取,接受军事教育的启蒙。 可惜三个月后因患恶性疟疾退学,学籍被学校收回。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三个月的军事教育,却决定了白崇禧一生的军人生涯。 04 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长,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在国民党将领中素有“小诸葛”、“今诸葛”、“白狐狸”、“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雅号。 他的军事才能无人不服。 国民党服,共—产—党服。 就是日本人也服。称其为“战神”。 而他的这些美名绝非虚得。 “抗战期间,白崇禧首先指挥了台儿庄会战,歼敌一万余人,是国军抗战的首场胜仗;随后指挥了昆仑关战役和武汉战役,前者歼灭了日军精锐中村旅团,后者消耗了日军15万人,使日军很长时间无法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 “三年内战间,白崇禧在第二次四平战役中击败林彪,在大别山战役中成功围剿刘伯承。在与陈赓的对垒中,白崇禧分别在关键的确山战役和宛东战役表现的棋高一着。解放军渡江后,白崇禧率领桂系孤军一路南撤,并在青树坪伏击包围第四野战军第146师,虽有第145师的后援接应,但第146师建制仍被白崇禧部打残。青树坪一战四野折损兵力约1.3万余,桂军则损失甚少”。 而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游击战术”,实际是白崇禧最先倡导。 白崇禧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时,在武汉军事会议中,便提出“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谋略。 1941年冬白崇禧编写了《游击战纲要》一书。 05 而自古以来,有才者结局悲惨的大有人在。 白崇禧便算一位。 据说其有些持才傲物,不善识人。 但更重要的是,不懂政治。 正因为不懂政治,所以虽功重才高,却是谁都不讨好。 首先共—产—党非常不喜欢他。 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大屠杀便是他为主。还策动了后来的皖南事变。后来人们常说“白色恐怖”,这“白”实际就是白崇禧的“白”。 正因如此,虽然他白将军在抗日战争功勋卓著,尤其是的“台儿庄”大捷,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可在大陆的官方史中,却只提台儿庄、李宗仁,而对他白崇禧一笔带过。 对此,他的儿子白先勇便一直耿耿于怀。大陆几百页的抗战史中,如此重要的台儿庄战役只不过用了区区三页纸。 大陆不喜欢他到也罢了。而老将也不喜欢他。 作为老将的部下,白崇禧却是一直和老将过不去的。 早在1927年的时候,他他联合汪精卫等迫蒋下台;后又发动两将反将战争,但均告失败。 而在内战期间,一边积极跟随老将打内战,一边又主张“和平解决”,划江而治,逼蒋下野。 1949年,国民党大势尽失,退守台湾。所有活下来的国民党将领各自根据自身情况的判断,作出最有利的决定。要么去美国,要么投靠大陆,要么随将去台。 06 按说,依白将军的境况,他最明智的决策当是和他的同乡兼好友老搭挡李宗仁一样去美国。 而他却做出了最不利的决定:随将去台湾。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的决定,不得而知。 只是他的儿子白先勇在为其所写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解释:抱着从一而终,政治交代的态度,乘专机赴台。 而台湾便成了他的不归之地。 从此他便权势尽失,且时时处于老将的监视之中。每天读读经书,偶尔出去打打猎,还为此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1966年12月2日,当年的沙场英雄被发现死在卧室中。 有人说是被谋杀的,也有人说是病死的。 随即葬于台北市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 与国民党其他死去的将领一样,他的墓地也是朝着大陆方向的。 不知如果白将军泉下有知,会不会也希望如此。 07 又有人说,对于自己去台后的结局,白崇禧是有所估计的。绝非天真被老将忽悠。 然而他是个很纯粹的军人。虽不懂政治,却很有个性。不喜欢瞻前顾后,左右逢源。想如何便如何了。 不过却有两件事,白将军却是一定不会想到的。 一是他十分信任的部下刘斐,竟然是地下党。他那些在内战中作战计划还未出笼就被对手知道得一清二楚了。而后来刘被喻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大功臣”。 而更想不到的,当还是他的儿子白先勇成了一个大文人。 且非一般的大文人。 08 虽为将门之后,生于权贵之家,白先勇却似乎并未因此可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可以象公子哥般整日喝茶听戏跑马。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有着孤独的童年。 小小年纪,便与战乱之中跟随家人四处颠波,重庆、上海南京。十岁时迁居香港,几年后又去台湾。 在台湾将近居住了十年,1962年,母亲去世后,便只身远渡重洋,去了美国。 从此白先勇便长居美国。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 有如白先勇,成为作家、文学家并不能说是多么不寻常的事。 他创作出《台北人》、《纽约客》、《蓦然回首》、《孽子》等系列畅销之作,也仍然算是正常。 然而他竟然投身于昆曲,写新版《牡丹亭》、《西厢记》、《烂柯山》、《长生殿》、《玉簪记》等,这就不能不令人惊异。 09 一个中国人,十岁便离开大陆,二十多岁离开台湾。随后半个多世纪定居于美国,淋浴着现代西方文明,竟然比中国人更中国人。比中国人更了解、更热爱那些中国千百年前的文化和艺术! 记得多年前还是在大学上文学课时,年青的女导师便是白先勇的崇拜者。她给我们几个完全不懂昆曲,也从未看过《牡丹亭》的学生讲白先勇新编昆曲〈游园惊梦〉,简直是如痴如醉。从唱腔的华丽,到故事的迷离,到舞台的梦幻,无不是如诗如歌。 而最近,听说已经年过八十的白先勇又推出了〈说红楼〉。 〈红楼〉虽为经典,也是很多中国人所热捧的,我却一直对其兴趣不大。而对这次白老师再讲红楼却不由生出兴趣,只要他的红楼解读在网上的推出便一定会关注。 一直以来,不知有多少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解读红楼,而却没有一个能象白先勇解读得如此的独特。 如他对红楼梦结尾一章的解读。宝玉出家了,身上披着一件红红的斗蓬。以前似乎没有人注意这件斗蓬,但白先勇却悟出非一般的深意:这不是斗蓬,而是十字架,尘世情欲的十字架。宝玉出家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救赎。正因如此,宝玉出家前才会是情种,他要偿遍人世之情才可救世人出情之苦海。 10 写到这里,可以把这一对不一般的父子作个比较了。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白家两父子虽为父子,可除了有相同的血缘,其它却似乎几乎无一相同:据说父亲比较专制,儿子却很叛逆;父亲一辈子在故土,而儿子大半生在海外;父亲崇武,儿子尚文…… 然而我却认为他们有着本质上的相同。 父亲白崇禧虽然当初可以前去美国,可他却宁愿呆在台湾;而儿子白先勇虽然身在美国,却是心在中国——如何理解? 也许只有两个字:爱国,爱故土。 然而他们的爱国绝对不是我们今天很多中国人的所谓“爱国”。他们所爱的“国”是那个最为原初的国,是自己脚下那片几千年前就存在的故土。没有意识形态,不带政治色彩。 而也许这样的爱国正可以解释在战场上足智多谋的白崇禧却在政治上“弱智”。因为也许他浴血沙场时,心中想的只是为国而而战,而不是为国民党为将也不是别什么别的人什么党。所以他不会刻意讨他们任何一方的喜欢。 而又据说白先勇生于桂林,七岁时便离开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可他却是一生没有忘记家乡的方言,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常常出现家乡的方言俗语。 可现实却是另一番情景:他们从未被人看成为爱国者。江湖西子 于 2017/5/6 22:10: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文化散论
责任编辑: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上一篇:如果您是选民,您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