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赵佳敏:历史悲剧的根源在于固化的心智模式——《万历十五年》书评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客 作者: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7
摘要:宜海论道 《万历十五年》书评(1)《万历十五年》书评以一种悲情的姿调,怀着同情的心态终于读完了《万历十五年》,我从小就是一个很喜欢历史的人,但是以前所看的历史书籍,大多是记事、记人的,很少看到这么有学术性的历史书籍。作者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
宜海论道 《万历十五年》书评(1)《万历十五年》书评以一种悲情的姿调,怀着同情的心态终于读完了《万历十五年》,我从小就是一个很喜欢历史的人,但是以前所看的历史书籍,大多是记事、记人的,很少看到这么有学术性的历史书籍。作者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行时、戚继光等人的深刻分析令我震撼,以及由此反映出当时明朝的内部制度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合上此书,静静的回忆,脑中此时只浮现三个问题:皇帝、文官、法律。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只有这样了: 可悲的皇帝。由于对历朝历代的皇帝很感兴趣,在大学时我买了一本《中国皇帝大全》作为收藏,了解很多皇帝的一生。可能对于历史了解不深的人来说,他们所了解的皇帝大多在电视上,而皇帝也拥有了我们现代人所羡慕、嫉妒的一切特质:权利大、女人多、钱多。然而,我对大多皇帝感觉却正好是相反的,我不羡慕他们,相反,我却很同情他们,比如明万历皇帝。他权力大但有时却是无能为力:他可以把他不喜欢的官员革职查办,但是很难升迁他们他所喜欢的官员,以致没有一个官员能成为他的心腹,他对奏折作出决定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但是他没有权利制定法律等。他女人多但却是那么的寂寞:我们都知道,皇帝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真正爱着万历、懂得万历的能有多少呢?或许除了郑贵妃,他连一个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就这样一个他喜欢的女人,死后却不能和万历同葬,无不令我们感到可悲可叹!他财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他却不能随心所欲,想要修个宫殿都要经过户部预算,一旦所花钱财太多,他会不断地收到谏言。皇帝就是这样的生活,他拥有全天下人们羡慕的东西,却也享受不到普通人所过的那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皇帝他拥有天下,但是他却很难踏出宫门一步;他嫔妾众多,却很难找出真心爱人;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可悲。可怕的文官。“可怕”这个词或许用的不是很恰当,但是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唯一想到的也就是这个词了。张居正、申行时、戚继光、李贽等几乎所有的文官武将都会受到文官们的制约,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是文官。文官制度是明朝很重要的特征,文官的权力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他们的作用之深令人咂舌。明朝的文官制度的弊病不言自明,其实细究历史,哪一朝能没有一批官员受到文官们的迫害呢?尤其是浴血战场的武官们。记得看过一段形容汉朝“飞将军”李广因作战时迷路贻误军机而拔剑自吻的话很深刻的形容了文武官的这种关系:一个军人,无论他多么英勇善战,无论他能打败千军万马,他也注定要败在那些舞文弄墨的酷吏之下。你能力举千钧,但你扳不动酷吏手下的一只狼毫。你有十八般武艺,但你说不过弄臣嘴里的一片舌头,你流血沙场,开疆拓土,比不上他们向陛下送上一个谄笑。你在前方冲锋陷阵,他们在后方编织大网,一张铺天盖地,罗织罪名的网。假如你没有和陛下的特殊亲缘,假如你没有和陛下的特殊亲缘,假如你没有卫青、霍去病那样在陛下面前的特殊地位,你的任何过失都在劫难逃。这样的文官不可怕吗?可无的法律。我们都知道,从古代到现今,每每想到古代,映入脑海的不是法律,而更多的是宗教、道德,明万历时也不例外。如书中所说,本朝不是以法律治理天下臣民,而是以“四书”中伦理作为主宰。皇帝和全国臣民都懂得父亲对儿子不能偏爱,哥哥对弟弟负有教导和爱护的义务,男人不能因为宠爱女人而改变长幼之序。正因为这些原则为天下所普遍承认,我们的帝国才在精神上有一套共同的纲领,才可以上下一心,臻于长治久安。如果仅仅凭法律条文作为治国的依据,则我们立国的根本就成了问题,一千多个县令也很难以父母官的身份领导他治下成千上万的庶民。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是体现在中央层面,地方上还是依靠法律治理居多的。我不否认这种说法,但我想说的是每朝每代都是由法律的存在的,万历朝肯定也有,但是你深入的阅读他们的而法律了吗?他们所谓的法律大多也是来自于“礼”,所以说,万历朝与其说是法律治理国家,而不如说是“礼”在统治着民族。(2)本专著的问题意识、研究进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a问题意识《万历十五年》中,作者论述了许多有关国家兴亡的问题:张居正试图搞经济体制改革,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而他们全部失败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体制,是一个要求单纯,固定,永不变更的体制,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体制,以一个至高无上的意识形态为基础,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朝廷的稳定、王位的安全是这种体制着眼的重点。一切行为的最后准则是意识形态所衍生出的一整套体系,以思想行动上的一致来保证整个体制可以依靠简单的一腔热血与几点原则就可以运作,这样的体制只能要求单一化,平均化,同质化,只能有单纯的思想,而绝不能出现脱离终极意识形态,甚至怀疑这一意识形态的行为出现,这也就直接引致了李贽的悲剧。意识形态提倡操守,提倡精神追求,不计较个人私利,讲求奉献和牺牲,鄙夷物质利益。这样,官员们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也成为必需,只能用精神力量补助着体制上的欠周全。b研究进路黄仁宇先生是华裔美籍史学家,也是华裔学者中比较突出的法国年鉴派学术代表人物。他的学术特点在于对历史的宏观把握,虽然从一人一事入手,从一个年份说起,所要说明的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的关键所在。从历史的细微末节入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找寻更为准确的历史时代特征,此谓大历史观。如通过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来表现一个朝代的主要特征在对于人物历史活动的叙述中,他强调将人物与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且不放过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那些本来被史学界研究得很深的人物得以以新面孔再现于读者面前。c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万历十五年对我的意义不只是其内容本身,更多的是开启了通向更广阔知识的通路。首先是历史学方法,超越事件史,引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做宏观研究。黄老在这点上还略显粗糙,但盛在写作能力强,擅于引人入门。看过万历十五年后,很容易地就能进入到年鉴派的视角中从而跟上这一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史学革命。这是历史学层面的启发意义。 然后是哲学层面。黄所描绘的伦理治国的失败以及历史中人之动机与实际结果的差异,不由得让人怀疑人类理性对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控自身命运的能力。儒家徒劳的伦理理想、朝廷一次次事与愿违的行政动作,都像是在清楚地提醒读者,世界的复杂程度超乎想像,指望人能通过绝对正确地理解它来掌控它怕是过于狂妄了。这在我思想里埋下了一个伏笔,促使我日后成为了一个经验论者而非唯理论者。 接续哲学启示的是政治经济的启示。既然万历十五年呈现了单一意识形态下社会运转的极大局限,那什么才是好的社会呢?黄开的药方是数目字管理。更进一步的他在其他著作里主张是资本主义下商业的管理办法。看过更多的书之后,这个方向很清晰地指向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其内涵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及其背后看不见的手使社会自然生长而不是以一个自以为绝对真理的意识形态统驭一切。于是思路就很容易地就与哈耶克、波普、柏林等人连接起来。 黄老的著作不足之处颇多, 对于一般读者或者说是非历史专业的来说,是很好很好的读物。但是若真的要以现代专业历史的眼光来看,说是专业的吧,因为里面充斥了太多的个人观点和演绎法。若是通俗读物呢,又确实写得认认真真,辛辛苦苦,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只是书中提到的“以道德替代法律”,“缺乏数目字管理”,“缺乏社会中间结构”云云,在专业的圈子里又实在是了无新意,主观观点太强。另外,中国的过去,禁忌太多,所以作者说话作文时有隐晦,或指彼而喻此,或借古讽今。《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没有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接轨。
责任编辑: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