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中国法制史法硕课程学习感悟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客 作者: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7
摘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 目录1范蓉蓉的法制史学期的课堂感悟... 12田雨第一学期课堂感想... 23候丹丹感悟与启发... 44代枚训的课堂感想... 65王含庆的课堂感想... 76孙珊珊学习感想... 87王小文的课 堂 感 想... 98李琴开学两个月学习有感... 119李琴读李琦读《白丁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 目录1范蓉蓉的法制史学期的课堂感悟... 12田雨第一学期课堂感想... 23候丹丹感悟与启发... 44代枚训的课堂感想... 65王含庆的课堂感想... 76孙珊珊学习感想... 87王小文的课 堂 感 想... 98李琴开学两个月学习有感... 119李琴读李琦读《白丁华服》有感... 1310赵佳敏的学习感悟... 1411张书悦的学习心得... 1512杨笑笑从其他老师处获得的启发... 1713武彦波读《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1814于怡的感想... 1915崔义敏的感悟... 23 1范蓉蓉的法制史学期的课堂感悟通过法制史一学期的学期,一开始我的想法是觉得上法制史课程是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吃力的。老师从一开始的第一堂课就强调要教会我们批判性的思维。认真了解之后,我觉得批判性思维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具备的。起初,开始接触一些文章的时候,都不是理解的特别好,甚至很多是一知半解。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一些主流的思想还不是特别的清晰,对法制史的整个脉络、框架还没有理顺。很难去形成一个批判性的思维,就像当我们一个人不了解的时候,我们也很难去评价他。所以我始终抱着我们应该先学一些主要的法制史内容之后,再来探讨批判性思维。但是现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论文和课本上的学习,更多的是让我们能过更加自主的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对文章本身的还是对课堂的,让我们都比刚进入课堂时更加有勇气去开口说话。甚至现在在看文章的时候,也不是一味的去靠近作者的观点,更多的是能够去比较,带着批判的想法去看。 2田雨第一学期课堂感想这学期的课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忙碌之中走向了尾声。这是我们作为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的课程,也是我们作为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黄埔一期和明德堂读书小组的成员的一次独特的思维之旅和思想盛宴。首先非常感谢穆永强老师为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新颖的课堂,我们有机会成立一个批判性法律思维训练读书小组,这是很难得的一个具有丰富资源的平台。在这里面我们可以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接收到许多老师分享的法学资源,还有其他优秀校友的热心指导。包括我们的法制史课堂也非常的别出心裁,我们接受过有司法实践经验的工大老师的指导,也有过外国朋友的经验分享和思想交流,还有师大老师和政法学院的老师的加盟,让我们在法制史课堂上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迸发出更多的思想。这学期中穆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很多书,也把很多自己的书分享给大家,虽然很多书我们看起来很晦涩,甚至是看不懂,我们开始也是抱怨的,认为这些书对我们来说层次高了一些,但是从学期末回头再来看,我们对此至少是有些误解的。作为一个研究生,我们已不能像本科阶段那样只接受课本上的内容,我们应该增加阅读量,开阔思维,提升研究能力。那我们就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从难懂到能懂的过程。包括老师要求我们写的书评,在现阶段如果我们只单纯地看书而不动笔的话,那么这本书的作用对我们来说就很小,就像王健教授来我们学校时讲的,看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要摘抄记录。所以我很庆幸在这个学期为自己的思考留下了一些痕迹。还有一点我体会深刻的是,在穆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他传递给我们的自信的信号。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我们对自己是不够自信的,虽然这个缺陷不是一天可以改变的,但是在这个学期的过程中,我们至少是有一些改变的,我们也有了这样一种应该使自己自信的意识。在这学期的各门课堂上,我都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和许多老师的思想,但是法制史这门课给我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最深刻的。虽然这学期的法制史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会带着穆老师教给我们的种种继续前行! 3候丹丹感悟与启发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学期就快过去了,这是升入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感受与本科的时候大不相同。总体上说,收获很多。从各个课程上说,收获也是不一样的。首先是经济法,在经济法的课堂上,我们采用学生分章讲课的形式,当一个学生讲完以后,剩下的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建议。这种学习方法,能够督促我们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培养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考验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我们在讲课的时候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甚至找一些经典案例与所讲内容相结合,使我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受益匪浅。其次是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民诉课堂上,老师采用串讲基础知识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的讲解,使我对民诉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并且学习的更扎实。另外,老师要求我们在课后分组编写案例,尽可能的涵盖所学的知识点,我通过编写案例,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将重点知识点的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使我学会了对知识的运用,并且也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是刑法的学习,刑法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本学期要讲的问题留给我们,我们在课后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轮流发言。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找资料以及在课堂的发言,我慢慢的能够静下来心来对所查找的论文进行研读,以及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最重要的收获是,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在了解目前学者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的同时,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对宪法的学习,与本科相比,学习的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学习的更多的是各个国家的理论和一些有关宪法案例的分析。因此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宪法中不同国家理论的来源以及一些理念的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案例的分析和其背后所反映的法律问题。对英语的学习,主要分为英语课程和英语口语。口语课上,学习某一话题时,我们会采用对话和演话剧的方式来进行口语训练,通过训练,我的口语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英语课程上,老师的认真讲解,让我对语法进行了回顾,认识了很多新的单词,以及更深的了解了美国的文化。最后是中国法制史,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读了不少的书,增长了许多知识。首先是通过写书评,我感受到了看和写的不同,我们要锻炼去写一些东西,为以后写论文打基础。其次是,我们成立的读书小组,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所学所看互相进行交流。再次,我发现学习法制史对我们深层次的了解法律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了解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对法律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我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思维,这对我们以后读书写论文都有很大的帮助。总之,这个学期通过对各个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并且让我感受到了以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我必须多读书、多思考,充实自己的大脑,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让自己更专业。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更主动的去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希望可以学有所成。 4代枚训的课堂感想时间过的很快,研究生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半,也有必要对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小的整理,既是对前半个学期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学习的规划或展望。本学期专业课开了刑法、民法、经济法、法制史、民事诉讼法和宪法,很多课都已经将近节课了,通过学习,收获颇多。刑法贾老师每次课前会提供一些刑法领域有争议的理论前沿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课后查阅相关学术论文,总结整理甚至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细致的讲评分析,我们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民法虽然这周刚开始上课,但是前半个学期去本科生课堂上“蹭”了几节课,贾院长的讲解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我们对民法专题课也充满了期待。经济法吕院长培养我们自学和讲解的能力,怎样让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能流利的讲给别人并让别人学会,那知识就是自己的了。民事诉讼法潘老师讲解细致,让我们系统掌握了民诉的基本框架。宪法学岳老师授课的同时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和我们分享学习的方法和学术研究的一些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法制史穆老师是我遇到过的最特别的老师,穆老师从上课的第一天开始就注重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现在读书时运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而不再盲目的服膺于某一权威,让我们的思维更开阔;穆老师成立的明德堂读书小组,提倡阅读经典,这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很有帮助。除了课程的学习,还要做好今后的规划,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多读书多写作。 5王含庆的课堂感想读研之后,第一学期开的课也不太多,在这些课堂上我也有了自己新的体会,首先,和本科课堂相比是全新的,虽然有些知识已经学习过,但俗话说,苟日新,日日新。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适应环境。刚来这里,听课很不习惯,总觉得云里雾里,很迷茫。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课程的深入,我也慢慢改变自己,适应课堂,逐渐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及上课的方法,也算入门了。其次,独立自主的思考,尤其是在经济法中,自己讲课,备课,预习,这种方式让自己更深去理解课堂知识。也培养自己自学能力。再次,问题讨论,本科那种填鸭式教育基本让人只会接受而不知道反思,但对有一些自己有疑问的也是在这里我才慢慢敢于去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老师探讨。这种方式也让自己更能适应研究生生活。最后,我对研究生的理解也逐渐加深,逐渐明白自己的那种理想型的生活应该怎么追求,这对我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6孙珊珊学习感想民法、民诉、宪法课程,老师讲授的课程知识点对我们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巩固,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打下了基础。经济法课程,老师采取了同学讲课为主的上课模式,调动了大家的积极主动性,同学老师的批评指正也有助于我们的进步。刑法课程,老师在讲基础的知识点的同时,也督促大家看一些相关论文,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英语课程,老师对课文及课后练习的讲解,巩固了我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外交老师的口语课在锻炼我们口语的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在这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收获很大,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多阅读相关著作论文,并且多思考多写作,更好的提升自己。 7王小文的课 堂 感 想关于范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观,关于范式,我觉得是在特定的时代,地域范围内,大家所遵循的某个思维定式。国家的政策,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祖辈遗留下来的传统对法的影响,尤其是政治意识,我觉得它并不是意味着政治力量简单的干预和控制学术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治与学术分享着同一种意识形态。当思维定式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出现冲突时,必然会引起变革,突破思维模式。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分为二。读研,怎样才有意义? 考研二战之后成绩很不理想,于是调来兰理工;开学前几天心情颇为复杂,既怀揣着对读研的憧憬,又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失去之前的豪情壮志去认真面对接下来的日子。不管怎样,既来之,则安之。上课,开始接触跟之前完全不同的课程,慢慢地不再那么迷茫。而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科专业——法学,无非就是要求你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无论将来是进公检法还是从事律师,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都是无可厚非的。上课,更多的是则以研讨的形式进行。当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经济法老师要求每个人必须备讲一个专题,如果你想讲得好,那么这个前期准备工作是很繁琐的:首先,认真阅读自己所讲的专题,内容熟练才能进行拓展;其次,挑出所讲专题的重点,切忌泛泛而谈,并查找相关论文或参考书籍进行扩充;最后,把书本上的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讲明白,尽量做到脱稿。这一过程,一般要一至两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提问以批判为主,让我们大家明确知道自己讲课的缺陷所在,从而进行更好的提升。民诉老师是一个年轻的美女老师,上课气氛轻松,她的授课是将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点拨串讲,把案例加进来进行分析以便巩固;分组进行案例展示,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我们的解题水平。法制史老师从开学就一直倡导我们要训练批判性思维,摈弃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学着对问题进行深究。也是平常要求我们阅读书籍最多的一位,从李琦教授的《白丁华服》到日本学者滋贺秀三等大家的名著进行解读,尤其倡导阅读经典,对传统文化的珍惜,邀请不同学校的老师提升我们的交流意识,着重史实史料文献的研读,最重要的是要静下心来做学问,这是给我最深的印象。倡导我们积极发言,并将我们的书评与讨论内容打印成册,很细心、有自己的想法。这个世界太浮躁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一方世界”方能坚守住内心、最初的梦想。至于宪法老师,很随性的一位,播放浙大郑强教授的视频,给我很大的震撼。一个人的成功,必须经受得住诱惑;越艰苦的条件,读书越珍贵,越要珍惜这种机会。刑法老师,以研讨的形式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的碰撞;你可以反驳我,但必须拿出理由来进行说服;每次上课,他都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推荐相关的权威人士的文章进行课后研读。转眼,快结课了,突然很舍不得每位老师,时间都去哪了?想起穆老师第一节课问的问题:大家对自己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现在的我,清楚自己的目标,不再迷茫,不再抱怨,认真过好每一天。有目标、有思想、有意义:司考,顺利毕业(有机会的话会进一步深造),当一名优秀的法官! 8李琴开学两个月学习有感时间匆匆,转眼两个月就过去了,很多课程都将进尾声。在这过去的两个月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课程都要求我们会说会写会思考,要积极的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会查阅资料。以前,我的阅读速度非常慢,别的同学一周看完的书,我得用两至三周才能看完,为此我还想那些同学请教过,他们告诉我读得多了自然速度就快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教导我们读书的方法。各种各样的书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所以我们要要会挑重点和经典来读,目标要明确,读对自己有用处的书,不能盲目的泛读,有些重要的内容要仔细阅读、分析。老师们都建议我们要读多大家之作,多看发表在C刊上的论文。在读书的同时也要注意用笔记下自己读书时的感想,带着问题去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所以读完一本书后要及时写下读后感,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了一本书。同时,在看论文、读书时要学会比较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这要基于全面的搜集资料,罗列出所有的观点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你赞成额某一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说理。图书馆和图书馆网页里的各大网络数据库是很好的资源,要合理的利用。按着这个节奏学习一段时间后我能感觉自己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会挑重点了,所以多看多写多想真的十分重要。再一点就是要会说,好的理解基于清楚的表达。能说会道你才能很好的表达出你的思想,让别人理解你。不管你的观点是否正确,你必须的学会大胆的说,大声的说,敢于表达自己。这之后再慢慢规范你的表达是否逻辑性很强,你的语言是否很精准优美。课堂讨论的形式让我收益颇多,不同于以前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解放的我们被禁锢已久的思维,讨论给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更能激发我们的发散思维。再者,就是心态要好,扛得住打击。在学习交流中,难免会有人与你的观点不同,难免会有争吵,也难免会挨批。以后步入社会也是一样,会遇见各式各样的情境,所以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批评中成长,在批评中更加顽强,所以老师给予的批评要用良好的心态接受,并积极改正,吾日三省吾身,查漏补缺。老师给予表扬时也要低调,继续保持,戒骄戒躁。脸皮一定要厚,要放得开自己,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它是有错误的。面临难题和批评场面时要脸不红心不跳,放下面子大胆的接受。就如比尔盖茨所说:“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它期望你能先有所成就,然后再去强调自己的良好感受!”在以后得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明确目标,按着以上的总结来做,勇往直前。9李琴读李琦读《白丁华服》有感师者——始也谓其用在铺垫青年之未来师者——史也谓其神乃先贤学统之承载师者——识也谓其教虽学有所长不足恃师者——侍也谓其非业专心致志不成事 作者将这本书分为八个部分:课堂,严师,学子,我自省思,书事,课堂在别处,钟响了、课未了,石落碧潭起涟漪。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写自己的教书生涯,从课堂到学子,到严师再到自我省思、别处课堂,最后到毕业。作者给我们呈现一种有别于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应试教育的课堂模式。其中有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有别出心裁的上课方式,也有深刻的自我省思,还有对毕业学生的真诚祝福和提醒。作者在文中记录着他与学生的点点滴滴,有他给学生的信,也有学生给他的回信,还有学生为上课准备的发言稿。从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李琦教授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关怀。他通过考试从全校新生中选拔出有文学功底的喜欢上他这门课的学生来一起学习,在他上的《阅读?理解?表达》和《辩论与演讲》这两门课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各自上台讲说自己的收获和所感所悟,最后由他点评,并在课程结束后写出课程总结。这种不拘泥于形式的上课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受益终生。我们现在的上课方式就有点像李琦教授给学生上课的方式。自己下来看书,然后写书评,上课时在各自分享,无形之中培养了我们的读写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是,我们与那种上课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正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从这本书中,我还感受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他时常向自己的学生宣扬古代文学,呼吁学生不要忘记优秀的历史文化,要传承中国的古老文化,爱国家也爱国家古老的历史文化。人生没有捷径敬业是美德舍得即人生有个性并请有教养学会无知与无畏时刻保持为心灵而阅读的热情与热切 10赵佳敏的学习感悟郑锋老师是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他讲了许多历史和法律相结合的观点,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法制史之外的历史与法律的结合,让我受益匪浅,总结郑老师的观点,我总结到以下几点: 第一,人文社科学最重要的是人性。在我看来,我认为郑老师所谓的人性更多的应该是指性情。一个人性情的培养很重要,作为一个文科生,专业的素养也很重要,通过自己专业的素养培养进而转化成文科的性情能使一个人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多读书。和大多数老师一样,郑老师也强调多读书。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学习别人的思想,进而转化成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要多读经典的东西,它们是精华,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养分。另外,我们也要多和老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这样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三,中国古代的法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郑老师在讲到皇权和法律时又使我想到了马小红的古代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古代,一般都是皇权大于法律,皇帝的某一句话就能轻易的改变法律规定的内容。但是在某些朝代皇权的行使大多也是在法律的限制内进行的,所以我还是支持古代法律是确定性与不确定的结合。 郑老师讲的更多的就是法律的学习与研究要多与历史学科相结合,而从提炼出新的观点与思路。另外,郑老师在讲到清末一大批到日本留学的事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或自愿去日本并且学的较好的人大多成了政府的官员,但是那些没有学到深入知识的人后来就成了二半吊子或汉奸,这是我听到很新的观点。 2015年10月30 11张书悦的学习心得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今年迎来了黄埔一期----法律硕士,在过去的两个月的紧张学习中,每位同学都获益匪浅,尤其是在我院穆永强老师的组织下成立了法学院批判性思维读书小组后,法学院的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汲取丰富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缜密的法律思维。穆老师首先十分重视阅读经典法律著作,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分发给同学们很多法律著作,比如梅因的《古代法》、卡尔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盖尤斯的《法学阶梯》等等,然而,对于一些法律初学者来说,阅读这些法律名著相对有难度,穆老师也总是积极鼓励着大家,让大家在这个读书小组的大家庭里首先树立自信心和勇气,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是我们法律人的一种精神。其次穆老师强调书评的重要性。一次课堂上,穆老师谈到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诚然,这句话可谓耳熟能详,大多数同学对它的解读是:学习就要时常地复习,这样才有收获。但是穆老师提醒我们重点要理解“习”,习的繁体字中有“羽”,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学习就要像鸟类学飞一样,不仅要掌握要点,而且要勤加练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量。因此,在读书学习时,我们不仅要认真思考,而且要勤于动笔将自己的思维轨迹记录下来,这样,当我们回顾时,我们是充实有记忆的。否则读再多的书也是过眼云烟。经过这两个月在批判性思维读书小组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感到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法律素养有所提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因为批判性读书小组不仅在课上进行,课下老师建立了微信群、QQ群,通过这些平台向同学们推荐法学界泰斗的论文,与同学们就一个法律问题积极互动与引导。同学们也将自己的书评展现给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指摘,从而达到一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与此同时,老师也邀请一些法律实务工作者或法学名家给我们传授经验。除此之外,穆老师十分重视法学院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故成立了批判性思维读书小组。最初,穆老师推荐了卡尔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以及秦晖的《文化决定论的贫困》作为引子,让我们第一次深刻地接触批判性思维。穆老师曾说:“经过高素质培养的人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对法学界权威认识的观点要善于反思。从事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悟性的思想者,否则,对于一个法律人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他只懂得漫无目的的人云亦云,毫无创新与独立的思想。”诚然,国家的立法者的思想对一个国家法制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如果这些法律人都是整天互相借鉴,那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因此,作为一个法律人,要善于反思,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多一种思维方式,就会发现一个事物的多面性,从而有更加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法学院批判性思维读书小组仿佛一个大家庭,在这里,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法律知识,而且着重培养了自己法律思维。穆老师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感动着每一位法硕的同学,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无论是悉心的教导还是激烈的辩论,每一步,都是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成长的印迹。 12杨笑笑从其他老师处获得的启发在上过的课当中感受最深的是法制史,刑法,经济法,法制史是穆老师的,也是感触最深的,以后我还会继续学习老师提倡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多读多写,只想说受益匪浅。刑法:老师提出问题让我们自己查看论文,陈述所看论文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让我在阅读别人观点的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同时倾听同时收获,在老师提出的死刑问题和时看了贝卡里亚的《犯罪与刑罚》,其中关于死刑的论述,感触很深。同时看了《法学方法论与徳沃金》,对法学本身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学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拘泥于一个条框之中,要学会多方面的思维。经济法:经济法采用学生自己讲的形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让我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因为只有自己准备好了才能更好的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也才能更好的融入课堂当中。总体的来说,在这多半学期的学习当中,零零散散让我明白了要给自己制定目标,不能在三年之后一事无成,要多读书,多做笔记,多写,但是不能漫无目的的读,因为世界上的书很多,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全部读完,我们要有选择的去读。 13武彦波读《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西文化的内在的差异以及中西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的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学不同与西方的基督教,它是一套安排人一生的哲学体系,但它有不能用西方的宗教来概括言之。儒学的传播方式也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传播方式,但是有一点它们都是相同的,就是都讲究言传身教。儒教主要是靠公私的学校,而西方的基督教是有教会组织和传教士的传教,是有组织的传教。1921年科举制被废除是儒教瓦解的标志,所以儒教的公私的学校就无存在的价值。由于这样的传播方式,所以对于它的传承有很大的不利。在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等才提出要建立儒教,让儒学能继续传承下去。其次还有一点现象是士大夫阶层在中国的独特地位。无论是儒家的传教,还是后来基督教来华传教都是以士阶层为主要的传播对象。如黄一农的《两头蛇》中提到的明末清初的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士大夫是其主要的传教对象。所以士大夫是一个十分得研究的对象。最后是中国的侠文化和西方骑士精神的对比。西方受其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骑士精神中忠君,护教,行侠的精神内核对于欧洲的对外侵略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让西方人更具挑战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中国的侠文化却不同于西方的骑士精神,没有其侵略性,而是和文有紧密联系。也影响了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理路,或者也是中国的发展理路影响了侠文化。 14于怡的感想法制史 在我以前看来,法制史是极其轻松的一门课,不过是大家轻松地学习一些基本知识。然而,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每次上课更像是学术交流,这势必要阅读大量书籍,每节课都有任务,感觉压力很大,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简单谈一下收获,也可以称之为杂谈。首先印象最深的就是批判的精神,可能是非法专业吧,法律类型的书籍读得比较少,自我想法和对法律的了解还不深入,所以没有一套自我的系统理论就没办法去批判大家。其次是做学问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愿意耐心地钻研枯燥的经典。现在,许多文章之所以让人觉得浅薄,就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只停留在作者的感觉上,没有深度,这个深度的开掘,需要丰厚的基础知识来支撑,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对相关学问的经典著作的足够掌握。最后是要多写,读而不写,只是学习和娱乐的过程,只有开始动笔,才算进入研究状态。穆老师每堂课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使我们时时与外部的世界保持联系,不光给我们带来的是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态度待人处世,使我们产生一种意识,形成一种习惯。而文化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我相信穆老师会影响到更多的人。经济法 经济法是按照专题来讲,只有前两次课是吕院长讲,而其余的专题都是分配到每个人去讲,这也是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吧,我们通过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发挥主体作用,而老师只起到主导作用,让我们对知识更深刻。因次课下不光学习教材,还得查找相关论文等,讲课时也要求脱稿,之后其他同学们要批评及建议。一方面锻炼我们的讲课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同学评论及答疑环节也弥补自我学习的不足,增强接受批评的强大内心。 民诉 潘老师讲课很有激情,讲课方式是一半教材,一半案例及讨论,也算是为了照顾非法专业的同学。将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法学专业的带非法学的同学,大家一起编写案例并分析。印象最深的是潘老师带队去东乡县普法下乡,本科生演的模拟法庭,作为旁听的我们也对民事诉讼整个庭审过程有了全面立体的学习。一切理论终究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庭审活动,从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弥补不足。 宪法 个人认为宪法是比较枯燥的根本大法,虽然大部分讲教材,但是岳老师上课都会给我们放相关视频,看名师是怎么理解及讲授宪法的。由于导师的方向是宪法,所以比较关注宪法的相关事宜,比如从宪法到宪政,我觉得是一个逐步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了宪法,下位法和行政法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都会跟宪法的本质精神有着一定程度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是合理的,是从宪法到宪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要求有了宪法就能一蹴而就的实行宪政,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不同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允许一些或许有违宪法宗旨,但是对宪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法律法规的存在。它们的存在是我们从宪法走向宪政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通过考察各个方面的因素利益弊端来权衡指定法律法规,而不能只用一些理想性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条文做评价。应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我们的法律法规,使他更加符合客观社会的需要,更有利于推进法律法规体现宪法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达到宪政。 刑法 不用拿教材上课,贾老师会列出刑法的相关问题,争论焦点和新方向,让我们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在课上讨论,并且每节课都要发言,而且非常耐心和细心的解答我们的疑问,直到把这个问题弄通弄懂。上节课的课题是我国刑法当中的社会危害理论,联系到了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针对预防犯罪这一问题,首先,严格控制犯罪的范围,将刑罚限定在惩罚与威慑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之行为的范围内,避免其扩大适用一般违法行为。其次,要重视对国民的教育,用知识来武装人们,用道德来感化人们,以提高人们行为的科学性与道德性。第三,要强化司法官员之间的制约与监督,以减小他们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此外,贝卡里亚还提到了奖励美德和慎用宽恕这两种途径。者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形势的分析,其中“重视对国民的教育”、“加强司法官员之间的制约与监督”和“慎用宽恕”这三个途径对我国当前的预防犯罪工作有着较大程度的借鉴意义,有关部门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去制定相应的对策。15崔义敏的感悟人到新的环境总需要认知和定位,开学两个月来,有过迷茫、有过彷徨。这一学期的课挺多的,既有专业课程的传授,也有政治理论的熏陶,还有公共英语的学习。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们都给我们推荐各种各样我们法学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及一些学术论文,对我这个学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补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感觉这段时间使我感触最深的不是我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我从老师处学会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阅读笔记的制作方法。原来我的阅读笔记就是摘抄书本中华丽的句子,这样我只是学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句子,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方式。通过老师的指导,我明白了我们要学会记结构笔记(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书中作者的宏观结构写出来)、概念笔记(从对书的宏观把握进入微观的把握)和辩证笔记(对同一主题的书进行比较阅读,并把有联系的地方标注出来,随时准备查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阅读书名,从书名当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很多信息,举个例子是吉本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好多人会奇怪为什么不写罗马的共和国时期,我想如果把共和国时期写进去,那就不叫衰亡史了,而改口叫兴亡史了。从每个老师的身上我们都可以学到许多的东西,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少走弯路,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

上一篇:赵佳敏:中国法制史学习感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