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在青岛某大学读大四的于同学发出一条“与学校老师微信对话截图”的微博,在校友圈炸开了锅。从对话内容来看,起因是于同学72岁的姥姥身患乳腺癌,最近病情加重了,想回家看看姥姥。但这位崔老师却不准假,要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说这样才“有利于她(姥姥)的健康”。(11月30日澎湃新闻网) 奶奶病危,回家探视,对于同学而言,当是亲情使然,何况并非学业紧张得脱不开身。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其专业课老师非但不开“绿灯”,反而以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开导于同学:先是假其奶奶之口,把所谓“正确的人生态度”诠释为“任何情况下都得支持你学习”,继而要于同学“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意指不该为此耽误上课。 “任何情况下都得支持你学习”这句话显然具双重含义,意思是说,作为于同学的家人,再有天大的事也不能影响孩子;而于同学本人,同样不能为此分心。言下之意,不外乎指其家人告知奶奶病情,并让他回家探视,以及于同学若为此缺课,即为不“支持学习”,也就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这些话语看似慷慨陈词,实则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正所谓万事皆有度,而差之毫厘,则往往会缪之千里。就如于同学的奶奶病危,若于同学正临毕业考试或学位答辩,料其家人亦会劝其缓行。但若平日里也如此漠视亲情,则无异于打着“支持学习”幌子的不孝子,又哪里谈得上所谓“正确的人生态度”? 至于于同学的专业课教师让其“将(奶奶)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更是对这一凛然正气的丑化:在公众眼中,当祖国及人民需要之时,那些能于“泰山崩于前”依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烈,诸如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以及与蓝天同在的空军女飞行员余旭等,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而一个人具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凛然正气,要么来自祖国和人民的召唤,要么是践行者内心的誓言,而非一个普通人对另一个普通人的“说教”。更何况,上述英烈是基于祖国及人民利益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岂是为一己私利将他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至于这名大学教师让于同学置家人于不顾,将奶奶的生死置之度外,则更显亲情之悲、教育之痛。 亲情系于血缘,自是与生俱来,但同样需要浇灌。去年高考期间,某地一名母亲为让孩子安心赴考,硬是生生瞒着其父死讯,直到高考结束。这才是来自亲情、且不论“任何情况下”的支持。而天下父母,莫不如此。如此大爱,自然不苛求回报,但若于同学真如其专业课老师所说,硬是“将(奶奶)生死置之度外”而执意不归,岂不是亲情之悲? 让学子“全力以赴地”学习”而不顾亲人安危,这样的话语不免让人“步步惊心”。如此言谈,看似让学子以学业为重,却分明流露出自私与冷漠。这种氛围培养出的学生,若连亲情都不屑一顾,且视生命如草芥,即便才高八斗,又与社会何益?而号称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教师,若老以这样的“理论”育人,难道不是教育之痛? 而这名老师为了证实自己所言不虚,竟然搬出“72岁还很年轻,属于刚步入中年”的所谓“最新年龄划分标准”,可见其并非一时失言。正因如此,这样的言论尤其让人忧虑。希望相关高校不要将此仅看作个别教师的口不择言,而应作为一种现象引起重视,从而不致让诲人不倦演变为可怕的“毁人不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