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治欠薪顽疾须下执行猛药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吴仕春 冯罗兰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25
摘要:治欠薪顽疾须下执行猛药
  在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治理拖欠劳动报酬的案件中,依法处置的关键在于给欠薪顽疾下一剂执行猛药

  拖欠职工薪酬,长期以来都是钻进法治社会健康肌体的一个“固症顽疾”,年关来临,这一问题更显紧迫。欠薪问题,粗看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缺失,实质上反映出我们离法治社会要求的“契约精神”以及“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还有相当的距离。近年来,越是临近岁末年尾,欠薪顽疾所引发的各种社会乱象越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包工头开车撞工程负责人的有之,农民工聚众追要工资回家过年的也不少,给历来讲究平安祥和的传统春节平添不少杂音。尽管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对欠薪企业的打击力度,但是,欠薪问题仍然是不可救药的顽疾。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解决欠薪问题依然还是需要以法律思维、用法律手段、靠诉讼渠道来得到公正、彻底的解决。目前的拖欠大户存在于工程建筑领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服务业等企业中,一方面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无法支付工资,另一方面是有些企业恶意拖欠工资。再加上被拖欠者大多数为农民工,文化素质低,法律知识薄弱,并未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甚至有些企业在工商部门都未登记,更为治理欠薪增加了难度。在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治理拖欠劳动报酬的案件中,依法处置的关键在于给欠薪顽疾下一剂执行猛药。站在审判实践的角度,当欠薪事件发生后,惯常的法律处置程序一般是由劳动监察部门引导员工申请仲裁或诉讼,再由法院强制执行。治理拖欠劳动报酬在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执行部门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以严格执法为准则、以加强案件执行管理为手段、以加大对失信企业监管惩戒为方式,才能将一纸判决变为实实在在的权益修复,才能给欠薪的“老赖”们以切肤之痛的教训,才能为寒风中苦苦等待的农民工兄弟们带来回家过年的真金白银,才能让失信企业“老赖”无处遁形。

  治理欠薪顽疾,下执行猛药,必须以基本解决执行难为“总药方”。解决执行难是我国几代法院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当前,中央对法院执行工作高度重视。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司法解释,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提供了制度支持。而且,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执行联动机制、信息化建设、司法网络拍卖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各界支持执行工作的法治氛围逐步形成,这些都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坚实的基础。要给欠薪顽疾下执行猛药,必须首先以基本解决执行难为“总药方”,明确执行猛药下的剂量,敢于运用执行强制手段,形成震慑力,才能确保药到病除。

  治理欠薪顽疾,下执行猛药,还须辅以善意执行、文明执行为“药引”。执行工作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生效裁判的复杂过程,既关系到胜诉债权的实现,也关系到被执行人、案外人等相关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局。临近春节,依法治理欠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保障并非恶意欠薪的企业走出困境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坚持严格依法执行,做到“应执尽执”,又要做到善意执行、文明执行,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严格落实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要求,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不因所有制性质不同而在执行力度、执行标准上有所不同。要严格落实财产保全、强制措施的有关规定,杜绝超范围、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避免执行措施采取不当损害被执行人及案外人合法权益。对因生产经营暂时陷入困境而不得不拖欠薪资的企业,要灵活采取查封、扣押等执行保全措施,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保全财产继续发挥其财产价值,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

  治理欠薪顽疾,下执行猛药,必须以寻求党委支持和追求社会联动为“主药材”。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势,也是我们依靠法治手段彻底解决欠薪问题的底气所在。只有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才能确保正确方向,才能汇聚全社会力量,形成解决欠薪顽疾的强大合力。在通过执行猛药治理欠薪顽疾的过程中,要力争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多方合力大格局。要进一步加强与执行联动部门的协作配合,畅通执行联动渠道,拓展联合惩戒范围,最大限度压缩恶意欠薪的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特别是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信用惩戒工作,积极构建恶意欠薪的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制度环境。要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户外广场等多种宣传平台,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执行、关注执行、协助执行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吴仕春 冯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