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官员自杀,官方调查不能缺席_陈正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陈晓振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3
摘要:2017 年4月9日下午,安徽省蚌埠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肖某在办公楼坠楼死亡,紧接着4月10日上午,湖南省娄底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邹某某也在家属楼坠楼死亡。虽然官方对于官员自杀基本秉持“冷处理”的方式,但不出意外,每次类似事件,都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

2017年4月9日下午,安徽省蚌埠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肖某在办公楼坠楼死亡,紧接着4月10日上午,湖南省娄底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邹某某也在家属楼坠楼死亡。虽然官方对于官员自杀基本秉持“冷处理”的方式,但不出意外,每次类似事件,都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和无限遐想。

对于官员自杀,公众基于“公民偏见”,常常以最恶毒的心态来看待——又死了一个贪官,普遍认为官员自杀肯定与贪腐有关,这似乎已成为一种集体式的“条件反射”;而官方基于“官方立场”,常常讳莫如深,一般不会主动公布消息,即使被媒体爆料,被迫予以回应,也是千篇一律——经公安调查,排除他杀,据了解,某某长期患有抑郁症(失眠、患病等等),之后便再无下文、不了了之。

如此,抑郁症、失眠、患病等等,已然成为官方解释官员自杀原因的“标准版本”。无法回避的是,自十八大高强度反腐以来,官员自杀事件明显增多,官方公布死因无视反腐因素,显然无法令公众信服。

公众对于自杀官员涉嫌贪腐的质疑,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三条:一是东窗事发、畏罪自杀,某些贪官平时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一旦被抓,不仅要身败名裂,而且会身陷囹圄,巨大的身份和心理落差,最终自杀不失为一种解脱;二是牺牲一个,幸福全家,某些贪官大肆敛财,甚至“全家齐上阵”,一旦被抓,不仅“人财两空”,而且会连累妻儿老小,如果自杀便“死无对证”,家人和财产都能“双保险”;三是丢卒保车、人死案销,贪腐官员习惯于结成团团伙伙,搞群体性腐败,个别贪官及时自杀,能够中断线索,可以换取整个圈子的安全。

仔细分析公众的质疑,虽然难免以偏概全,但也并非都是无理取闹、空穴来风,相反,很多都有现实的影子和合理的成分。据说,自杀是人类的“专利”,因为只有人类才懂得自杀。自杀本是一种极端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处于官场中的官员自杀,官场环境和政治危机无疑是难以回避的一大因素。中国有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对于官员来说,即便不是大富大贵,但与普通老百姓相比,显然还是要体面得多,不到走投无路,你一个堂堂官员,怎么舍得轻易自杀?

至于抑郁症,在现代社会各种压力之下,其实也就是一种很普遍的精神疾病,或许与感冒发热差不多。套用一句流行语,这个年代,哪个人还没有一点抑郁。但是,如果官员一抑郁就自杀,一自杀就抑郁,这恐怕就经不起推敲和验证。客观地说,在滚滚红尘之中,即使是清官,也有因抑郁而自杀的可能性;即使是贪官,或许抑郁也是自杀的一大因素。但无论如何,抑郁症都不应该成为所有官员自杀的“替罪羊”。

公众爱好围观和质疑,看似“看热闹不嫌事大”,实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使然。一个基本的逻辑,官员是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着各种国家权力,工资福利也都由纳税人承担,其自杀不仅仅是个人私事,公众有权利提出质疑,官方也有义务公布真相。相反,如果官方对于公众的质疑置若罔闻,那就难免有失职渎职之嫌。

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官员自杀,官方极少主动启动调查和公布结果,绝大多数是选择回避和沉默。揣度官方的重重顾虑,或许是囿于“死者为大”的潜规则,但我们也有“盖棺定论”一说,对于某些清官,如果因自杀而背负贪腐的骂名,而官方没有及时调查和澄清,无疑是对死者的亵渎;对于某些贪官,如果自杀能够“成功逃离”,无疑会产生“传染效应”,只怕会有更多的贪官上演自杀一幕。

其实,官员自杀虽然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官方完全可以保持正常的心态:无论公众是否提出质疑,只要发生官员自杀,就应该逐案启动死因调查和信息发布机制。首先,公安要第一时间介入,以缜密的侦查和确凿的证据,真实还原官员死亡的全过程,如果是他杀,应当刑事立案,如果是自杀,应当移交纪检监察处理。

其次,纪检监察要逐案调查,对于没有违纪违法的官员,应当及时公布调查结论,消除公众质疑,还死者以清白;对于违纪违规的官员,应当给予相应的处分,处分结果同样要及时公布;对于涉嫌贪污受贿犯罪的官员,则应当将线索移送司法处理。

再次,公检法对于自杀官员涉嫌贪污受贿犯罪,应当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各司其职,及时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的司法程序,对经查证属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除依法返还被害人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

最后,如果自杀官员牵涉到与其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人的共同犯罪,或者牵涉到其他官员的腐败窝案、串案,纪检监察和公检法等主管机关,也应当根据各自分工积极立案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除恶务尽。

唯有如此,腐败官员的自杀算盘才会落空,官方公布的自杀真相才具有说服力,政府的公信力才能不断提升。相反,如果官方调查缺席,而“抑郁症”常唱不衰,公众的质疑只会越积越深,最终透支的也必将是政府的公信力。


首发于阿正评论,欢迎关注

官员自杀,官方调查不能缺席_陈正

责任编辑:陈晓振

上一篇:老屋

下一篇:印象山奇_西西里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