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廖作海与涂厚勇官方借贷纠纷一审民事裁决书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15
摘要:江西省奉新县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5)奉民一初字第114号 原告:廖作海,男,1973年10月20日出世,汉族,无业,住所地:江西省奉新县。 被告:涂厚勇,男,1984年12月18日出世,汉族,无业,住所地:江西省奉新县。 原告廖作海(下称原告)为与被
    

江西省奉新县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5)奉民一初字第114号

原告:廖作海,男,1973年10月20日出世,汉族,无业,住所地:江西省奉新县。

被告:涂厚勇,男,1984年12月18日出世,汉族,无业,住所地:江西省奉新县。

原告廖作海(下称原告)为与被告涂厚勇(下称被告)官方借贷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4月27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讯员刘兴负责审讯长、人民陪审员熊衍铭、倪建民加入的合议庭,法制,代书记员彭成霞负责记载,于2015年8月27日地下闭庭停止了审理。原告廖作海到庭加入诉讼。被告涂厚勇经本院布告送达闭庭传票无合理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被告系冤家关系。2013年3月26日,被告以急需钱为由向原告借款人民币20000元整,并承诺一个月即出借原告。原告将现金20000元交付给被告后,被告当即出具借条。借款到期后,被告分文未还,不时拖欠至今。为保护原告非法权力,故诉至法院,申请法院判令1、被告立即出借原告借款人民币20000元,并承担逾期还款利息4600元(按月利率1%计算,自2013年4月25日起至2015年3月24日止);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被告既未作出问难,也未加入本案一审庭审。

综合原告的诉称,并征询当事人的意见,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一)原、被告之间能否存在借贷关系?(二)被告欠原告借款数额及借款的利率等。

在庭审中,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如下:

原告为证实自己的诉称理想,提供的证据有:(一)身份证一份,拟证实原告的身份;(二)借条一份,拟证实涂勇向原告借款2万元,出具借条并载明一个月出借的理想;(三)常住人口信息表一张,拟证实被告涂厚勇(别名涂勇)的基本情况。

被告未向法庭提供证据材料。

本院依法对周起春所做的一份讯问笔萍,拟证实“涂勇”与常住人口信息表中的涂厚勇为同一人,涂厚勇往常利用别名“涂勇”。

原告对本院依法对周起春所做的讯问笔萍经质证以为,没有异议。

综上,本院对上述证据综合认证如下:

原告提交的证据(一)系公安机关颁发的有效身份证件,故本院对身份证的切实性、非法性、关联性予以采信,并作为认定原告身份的依据。证据(二),证明涂勇向原告借款2万元,出具借条一张并载明一个月出借的理想;证据(三)为被告涂厚勇的常住人口信息,联合本院依法对周起春所做的讯问笔萍,可能证明涂厚勇往常利用别名“涂勇”,涂厚勇与“涂勇”为同一人,且被告经本院布告传唤无合理理由拒不到庭,视为坚持质证、抗辩权,故本院对证据(二)、(三)及本院依法做的讯问笔萍的切实性、非法性、关联性予以采信。

综上认证,本院认定本案理想如下:

原告与被告(别名涂勇)系冤家关系。2013年3月25日,被告急需钱为由向原告借款,原告行动示意赞同。同年3月26日晚,被告找到原告借款2万元,原告给付2万元现金,被告出具借条一张,载明:“今借到廖作海人民币贰万元正(一个月内出借)。今借人:涂勇.2013.3.26”。到期后,被告未按时出借借款。原告打电话向被告催款,但被告联络不上。2014年2月,被告曾电话告知原告,待有钱再出借借款,但至今分文未还。此后,原告无奈联络被告,故原告诉至本院,并提出前列诉讼申请。

本院以为:非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维护。被告涂厚勇向原告廖作海借款2万元,有被告出具的借条为证,虽然借条载明借款人为“涂勇”,但原告提交了涂厚勇的常住人口信息表,联合本院对周起春所做的讯问笔萍,证明被告往常利用别名“涂勇”,涂厚勇与涂勇为同一人,故本院对原、被告之间借贷关系予以确认。被告向原告借款后至今未还,原告要求被告出借借款2万元的诉讼申请,证据充分、理由合理,法学,依法予以反对。原告主张被告应承担逾期利息4600元,因被告迟延实行还款工作的行为主观上给原告形成了经济损失,故判定被告自2013年4月26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存款利率向原告计付利息直至其还清借款时止。被告涂厚勇经本院传票传唤无合理理由拒不到庭,视为其坚持质证权、抗辩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百零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效果的意见(试行)》第12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则,裁决如下:

被告涂厚勇应于裁决生效之日起二十日内归还原告廖作海借款本金人民币二万元,并自2013年4月26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存款利率向原告廖作海计付利息至付清款时止;

如未按裁决指定的期限实行给付金钱工作,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则,加倍支付迟延实行时期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四百一十五元,布告费人民币五百六十元,算计人民币九百七十五元,由被告涂厚勇承担。

如不服本裁决,可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上诉状副本,上诉于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递交上诉状之日起七日内,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四百一十五元,汇款至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账号:14024401040000848,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宜春市分行袁山大道分理处,逾期未交纳,按被动撤回上诉解决)。

审 判 长  刘 兴

人民陪审员  熊衍铭

人民陪审员  倪建民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代书 记员  彭成霞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