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暗访须得“静悄悄”

来源:张春生 作者:张春生 发布时间:2017-05-07
摘要:时事评论 暗访须得“静悄悄”随着天津市滨海新区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不断深入,连日来,滨海新区区委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政治意识强、素质过硬的干部群众队伍,组成6个检查组,深入到全区70余个基层窗口单位明察暗访。下一步,区委将对反馈上来的问
时事评论 暗访须得“静悄悄”随着天津市滨海新区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不断深入,连日来,滨海新区区委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政治意识强、素质过硬的干部群众队伍,组成6个检查组,深入到全区70余个基层窗口单位明察暗访。下一步,区委将对反馈上来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核实情况属实后将督促各单位整改,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问责追责。(5月5日 《滨海日报》)所谓“暗访”,顾名思义就是暗中访查,本意是通过暗中调查寻求有效信息。暗访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调查,真正发现问题,了解实际情况。既然是暗访,就应该搞得低调一些,隐蔽一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让那些违规者防不胜防,让那些侥幸者心生忌惮,这样的暗访才有意义。然而让人搞不懂的是,时下里的一些暗访,经常是暗访组未到,暗访的风声却已经放出,搞成了“广而告之”的“明访”。可以想象,如果将暗访进行提前通知,提前告知调查的时间、调查的方式,那么暗访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变成了“明访”,有关部门也就不能得到希望得到的真实情况。应该说,较之以往那种“预约式”的“明访”,不打招呼的“动态式”暗访更容易发现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纠正个别单位临时抱佛脚应付检查的坏习惯。特别是涉及背街小巷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暗检,如果提前向各街道打了招呼,检查组所看到的景象可能与平时大相径庭。被检查一方通过突击整改,在短时间内做足表面文章,应付上级暗访检查,不仅劳民伤财,浪费国家资源,而且不能真正达到实际要求。更重要的是,这往往会演变成为一种政府部门之间的互相欺骗行为,下级欺骗上级,而上级领导对此心知肚明却视而不见。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形成一种“欺上瞒上”的不良工作作风。不难发现,不打招呼的暗访比提前打招呼的“明访”效果更好,这一点人人都清楚,可为什么有些管理部门却偏偏喜欢提前打招呼呢?笔者看来,无非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怕下属单位暴露的问题太多,自己也觉得尴尬;二是习惯于检查工作时高接远迎、前呼后拥的排场;三是因为有媒体记者随行采访,必须让公众感觉到“形势一片大好”,以显示自己的工作有成绩。如此做法,看似只是工作方法问题,实际上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其恶劣影响不言而喻。既然是暗访,那自然就应该秘密进行,让被访对象事先毫不知情、毫无准备,这样才能“访”出实效、“查”出问题,才能了解最真实的信息、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暗访的时间、内容一旦公开,无异于落入“事前打招呼”的俗套,暗访也就变了味,暗访组看到的不过是被访者一场精心排练过的“秀”,满眼都是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气象。这样的检查结果当然也是上下两级“握手言欢”、“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最终沦为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都掀起了转作风、改政风的热潮,形式主义理应摒弃,“提前通知”的暗访早该杜绝。笔者衷心希望今后的暗访都能名副其实,静悄悄地下来走访,要在被访对象毫不知情的情况之下,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文/许谨谦)
责任编辑:张春生

上一篇:【青年时代】恰同学师范岁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