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认识的困惑
来源:尔心贵正 作者:尔心贵正 发布时间:2017-04-29
摘要:哲学断想 认识 现象 本质 理论 如何解决认识的困惑苗 勇我们的认识,常常会产生严重的困惑,一些现象无法解释,一些理论不能理解,于是,思想意识也就处在一个懵懂的状况之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现象感到困惑,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人
哲学断想 认识 现象 本质 理论 如何解决认识的困惑苗 勇我们的认识,常常会产生严重的困惑,一些现象无法解释,一些理论不能理解,于是,思想意识也就处在一个懵懂的状况之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现象感到困惑,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人类的认识并不会停留在感官之上,总是要对感觉到的东西进行一番思考,问一个“为什么”?要用一种解答,或者说理论来对现象做出一番使人信服的解释。比如说,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什么?如果不揭示这个逻辑,我们就无法认知这个特殊物质形态的本质。于是,思想家们就各自提出了看法,形成体系。有的认为是神的作用,是上天的恩赐;有的认为是绝对观念的现实展示,是抽象力量的结果;还有的以为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是他们的努力促进了社会前行。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解释,某种程度上的确也能够“自圆其说”,但并不能科学揭示存在的本质。因为,所有这些观点都不符合客观实际。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找到了历史进步的原因,那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创新,人类组成生产的方式也就不断改进,生产关系呈现出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与之相应的是上层建筑的变革,于是,人类历史也就不断发展了。如果没有对这个历史过程的深刻揭示,我们对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我们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就会永远感到困惑不解。对其他现象——从日常生活到工作,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集体,都是如此,只要没有理论解释,那就无法认识现象,我们就会迷惑不解。因此,要认识事物,我们就一定要学习相关的理论,或者应当构建一种理论体系。原因是,事物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如果不深入到其中,我们就不能对它有深刻的正确认识。而理论,正是把握事物运动规律的工具。否则,认识仅仅停留在感知层次,我们便会愚昧无知。对理论感到困惑,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理论所指向的存在。再抽象的理论,其实也是具体的。从某一特殊的科学,到最一般的哲学观点,都是建立在具体之上的。没有具体的观点,便没有科学的理论。理论从表面上看是很抽象的,实际上,它最忌讳脱离了具体的抽象。这是因为,理论并不是为了自身才出现和存在的,人类创立理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解释具体的东西。否则,就不能称作为理论。理论既然是解释具体东西的,那么很显然,如果我们只“知道”一二三四的观点,却不掌握相应的具体对象,理论就悬在空中,没有落脚之点,我们自然就会感到枯燥、不解了。再拿历史唯物论作为例子,假如我们只是知道这个体系的范畴和范畴之间的关系,而对具体的人类发展史却并不了解,那么,这个理论自然就会很空洞,我们也就不知所云了。打个比方说,鹦鹉学舌,也会讲“生产力”,但它却一点儿也不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只会说说而已。如果有超智慧的外星人,把这套理论交给他,却不让他知道人类的历史,他也必定不知所云的。大凡对理论不能理解的原因,都是由于将认识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上,而不知道其所指向的具体,因此,对他们而言,也就无法明白这个理论了。由此可知,要解决我们认识上的困惑,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把个别和一般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对出现在眼前的现象感到迷惑不解,说明我们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于是,我们就必须花大力气来钻研关于这个现象的理论,包括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发现。一旦有了理性认识,我们也就可以对事物作出一番解释。当然,这个解释并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善的,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思考,不断加以完善。比如对改革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有一个理性分析,提出理论观点,来加以理解,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发展认识。不然,改革现象会无法使人理解,也就难以深入进行下去。如果我们对理论难以理解,不知其所云,如入云里雾里,这就需要我们寻找这个理论所指向的对象在哪里。也就是要搞清楚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释的是什么现象。如果我们把相应的现象搞明白了,我们就会对理论有具体的认知,不会再以为理论是无聊无味的枯燥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关于存在的解释。比如我们学习逻辑学,对于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如果不结合自身的思维过程,就必然是一堆使人昏昏欲睡的文字,理解自然就更谈不上了。但是,只要我们结合自身的认识活动过程来学习之,逻辑学也就不再是陌生的,而是极为生动的关于基本思维的知识体系,就能真正理解掌握。人的认识困惑的产生和解决,可以用一个典型来加以阐述,这就是概念。概念是对具体事物的概括反映,包含外延和内涵。前者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后者的解释对象;后者是普遍的、抽象的,是对前者的解释。要理解和掌握一个概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个就是知道这个概念的外延,这是提出概念的基础;另一个就是概念的外延,这是概念赖以存在的抽象;再一个就是将外延和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内涵能够成功地概括外延。只知道外延,而没掌握内涵,就没有概念。只知道内涵,而不知道外延,也没有概念。即使有了对外延和内涵的认知,但是无法将两者联系起来,也没有概念的产生。我们只要在掌握大量的材料基础之上,经过逻辑推理,将内涵总结出来,于是,一个概念便产生了。任何科学思想的提出,都遵循这个规律。否则,认识便会陷入在这样那样的困惑之中,我们也就无法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人,一个睿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