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于怡:中国法制史课程的经典研读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客 作者: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8
摘要:宜海论道 本学期《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收获与感悟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每次上课更像是学术交流,这势必要阅读大量书籍,每节课都有任务,感觉压力很大,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 首先印象最深的就是批判的精神,老师用让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写书评并对作者观点与
宜海论道 本学期《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收获与感悟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每次上课更像是学术交流,这势必要阅读大量书籍,每节课都有任务,感觉压力很大,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 首先印象最深的就是批判的精神,老师用让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写书评并对作者观点与范式作分析,学会批判辩证的看待问题,从而培养我们批判性思维。可能是非法专业吧,法律类型的书籍读得比较少,自我想法和对法律的了解还不深入,所以没有一套自我的系统理论就没办法去批判大家。 其次是做学问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愿意耐心地钻研枯燥的经典。现在,许多文章之所以让人觉得浅薄,就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只停留在作者的感觉上,没有深度,这个深度的开掘,需要丰厚的基础知识来支撑,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对相关学问的经典著作的足够掌握。法律史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仅限于考据、注释,还在于从社会历史当中把握法律的沿革与发展。我们关于法律史的历史研究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关于考据与对古代法典的注释方面。我们还应该扩大观察的视野,将法律制度放在世界文明史当中运用各种方法对法律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最后是要多写,读而不写,只是学习和娱乐的过程,只有开始动笔,才算进入研究状态。穆老师每堂课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使我们时时与外部的世界保持联系,为了开拓我们的视野,增进法律文化的交流,老师经常举办交流会,邀请名师。不光给我们带来的是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态度待人处世,使我们产生一种意识,形成一种习惯。而文化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我相信穆老师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兰州理工大学法律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