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聚焦特稿

旗下栏目: 网站合作 聚焦特稿 原创独家

让年轻人的返乡日记别再如此伤感(3)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张学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2-15
摘要:在村里,春节越近,老人们的生活越发孤单和悲催了,挨骂被打的间隔也更短了。频率最高的一句诅咒是老不死的东西,你怎么不早点走(意指去世)了。 受此待遇,正是因为老人活得太高寿了,老了就不中用了,也是小辈们的

在村里,春节越近,老人们的生活越发孤单和悲催了,挨骂被打的间隔也更短了。频率最高的一句诅咒是——“老不死的东西,你怎么不早点走(意指去世)了”。

受此待遇,正是因为老人活得太高寿了,“老了就不中用了,也是小辈们的生活累赘”,老人这样告诉我。

在我的故乡,类似的故事不是个案,而是一群老人的镜像。他们的生活境遇不堪,更远未享到晚年之乐。他们并非膝下无子女儿孙,并非老无所倚,讽刺的是,子孙满堂都在村内,却老无所养。

——高胜科《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选摘

五、以后这就是我们村了

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父亲出生、长大而且长期眷恋的小山村了。

节前的某一天,我忽然被同村的哥哥拉到一个微信的群里。后来,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没过多久,就加了100多人进来,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村民在网络上重新聚集在了一起,人们开始集体怀旧,在微信群中用文字描述自己曾经的小山村,努力的回味小村庄的美好,微信群成为村民的网上家园。

一天,同村大哥在微信群里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以后村子没了,这就是我们村了。”

——高敏《乡村的重生》选摘

让返乡日记别再如此伤感

看了几位年轻人的返乡日记,您做何感想?

我的内心是非常抵触否定农村、否定农民的。因为我们的祖辈是农民,我们的父辈在农村长大。13亿国人中,还有8万万以上是农民。我们不能因为到大城市读了几天书,上了几天班,赚了几个钱,就有了资本去毫无顾忌地否定他、疏离他甚至歧视他。

事实上,中国人身上的绝大多数优秀品质恰恰是来自农耕文化和劳苦农民:淳朴、节俭、厚德、勤奋、仁爱、孝顺、顺天道、守规矩。老老实实的农民,勤勤恳恳地反哺着你们说的城里人,供养着看似高级的读书人和所谓尊贵的公务员。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