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刚刚公布的中国2月CPI加速回升至2.3%,创2014年7月来新高。PPI连续48个月下滑但降幅收窄。国家统计局称,2月份CPI涨幅主要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1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这是时隔一年半后,CPI涨幅首次突破2%。创2014年7月来新高。PPI连续48个月下滑但降幅收窄。国家统计局称,2月份CPI涨幅主要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 继汇率和无序加杠杆(炒房股灾)之后,央妈又来了新烦恼:通胀风险短期抬头。那么问题来了,滞胀真的来了么? 寒潮天气和春节致CPI重返2时代 2月份,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医疗保健、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8%、1.6%、1.3%、0.9%、0.4%、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6%。 1至2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环比方面,2月份CPI环比涨幅比上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达到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7%,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0.5%。 当日发布的报告还显示,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9%,环比与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同期,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8%。1至2月平均,PPI同比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环比看,2月份CPI涨幅比上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 余秋梅表示,一是寒潮天气推高鲜菜价格。2月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影响了鲜菜的生产和运输,致使鲜菜价格环比上涨29.9%,创2008年3月以来月度最高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84个百分点,超过CPI环比总涨幅的一半。 二是春节期间鲜活食品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明显。鲜果、猪肉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9%、6.3%和6.0%,三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0个百分点。 三是春运期间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较多。长途汽车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3%和3.1%,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四是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行业用工紧缺,价格水涨船高。车辆修理与保养、理发、家政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9%、5.7%和3.6%。 从同比看,受食品和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1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鲜菜、猪肉、水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6%、25.4%和3.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51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65.7%。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较高,家政服务、车辆修理与保养、理发、衣着加工、美容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2%、5.0%、4.1%、3.5%、3.1%。 食品和服务价格大幅上涨,是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2月份,国内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8%,影响CPI上涨约1.7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0.6%,影响CPI上涨约0.86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5.1%,影响CPI上涨约0.6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5.4%,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 PPI持续反弹 据和讯网报道,国泰君安策略团队乔永远、戴康认为,国际油价正在触及40美元,中国的工业品价格长达4年之久的通缩格局将出现拐点,PPI在年内转正甚至成为可能。这也将导致实体经济中的实际利息得到明显改善。 民生宏观朱振鑫、张德礼表示,PPI同比-4.9%,低于预期值-4.8%,环比下降0.3%。一是低基数效应,自2012年3月起PPI同比已连续48个月为负。二是在供给侧改革预期下,上游产品价格出现反弹。 但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及钢铁、煤炭去产能规划,去产能力度不及此前预期,近期周期品价格疯涨行情不可持续,PPI跌幅收窄而转正仍有待时日。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鉴于中央在上半年稳增长的诉求明显,我们认为未来PPI将持续反弹,环比增速会在未来两个月由负转正。 激辩:滞胀真的来了么? 华创证券屈庆团队此前表示,目前通胀预期指数的各个成分项几乎呈现了全面反弹的态势,也带动通胀预期指数继续走高。 这意味着后续CPI可能将继续上行,基本面或进入到滞胀的经济周期当中。 尽管去年经济数据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CPI和通胀预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金融数据的大幅扩张则是导致通胀预期指数反弹的最主要贡献因素,同时房地产价格的触底反弹也对于通胀预期指数的上涨起到了正面影响。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滞胀悲剧难现,通缩风险并无实质减轻。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CPI超预期上涨,寒冷天气和春节假期推高蔬菜肉类需求。食品通胀录得7.3%,是通胀走高主因。 通胀改善主要由于天气和节日等暂时性因素所致,价格下行压力在非食品部门依旧明显。通缩风险并无实质减轻。 国信宏观固收董德志团队研究发现,本次CPI权重调整不只是权重调整,还有分项调整。不要担心通货膨胀。 重新划分权重后,现在的食品项目只有生鲜类,非食品则是老口径的+在外用餐等。这种调整的影响是,在后期都加大了食品和非食品的环比波动。 所以进入3月份,伴随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落,可预期后期的食品和非食品环比都会加大下跌幅度。因此不要担心通货膨胀,特别是来自食品价格波动的通货膨胀。 民生宏观朱振鑫、张德礼提出,滞涨的必要条件是成本端冲击,而中期来看,中国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一是油价反弹有顶。尽管近期油价低位反弹,但WTI油价仍低于去年的均价48.6美元/桶,而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国际油价从1973年的3美元/桶飙升至1974年的13美元/桶。 二是中国式去产能很难快速出清,成本端的收缩是渐进的。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认为,2016年中国将出现“通胀归来”,但“滞胀”悲剧难现。“随着美元周期见顶、中国财政发力,周期性因素逆转,2016年中国将出现周期归来和通胀归来,中国经济进入L型下半场,偏执看空会犯大错。” “央妈的新烦恼” 继汇率和无序加杠杆(炒房股灾)之后,央行又来了新烦恼:担忧的通胀风险也短期抬头。 货币宽松进一步推后,警惕去杠杆和边际收紧风险。 招商固收孙彬彬、高志刚提出,供给和需求双重影响下,CPI增速超预期,PPI连续回升,价格因素将进一步增加利率上行压力,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也将受到影响,继续维持谨慎,建议控制久期。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国内食品价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形成所谓的“债务—通缩” 陷阱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体经济企稳。此外,货币宽松政策不可能贯穿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