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被告向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原告赔偿被告工伤损失10万元。该仲裁委于2014年7月3日作出潍滨劳仲裁字(2014)第20号裁决书,裁决:一、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6894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15368元、一次性就业补助金30736元;二、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原告不服上述裁决,在法定期限内起诉至本院,要求不向被告支付上述款项。 经核算,被告的月平均工资为2887.5元[(3576元+3170元+3230元+3278元+1392元+3037元+3052元+3068元+3288元+2900元+2507元+2152元)÷12个月]。 再查明,山东省潍坊市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6100元,月平均工资为3841.67元。 经核实,原告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212.5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5366.68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30733.36元,共计66312.54元。 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交的潍滨劳仲裁字(2014)第20号裁决书1份、被告的工资发放明细14份,被告提交的潍滨劳工伤认字(2013)第13280号工伤认定决定书1份,潍劳鉴(2014)第14010260号鉴定结论通知书1份等证据及当事人陈述在案为证,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受伤后,经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劳动人事局认定为工伤;经潍坊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构成拾级伤残。上述机构作出的潍滨劳工伤认字(2013)第13280号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潍劳鉴(2013)第13120390号鉴定结论通知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本院对此予以采信,本院对被告的工伤及伤残等级予以确认。原告主张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被告之伤不构成伤残,但未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本院不予采信。因原告未为被告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其作为用人单位应为原告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被告主张其月平均工资为3800元,但未提供证据证明,本院不予采信。依据原告提供的职工工资表,被告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2887.5元。故原告应向被告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212.5元(2887.5元/月×7个月)。 根据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工伤职工被鉴定为拾级伤残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为4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为8个月,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原、被告于2014年7月19日解除劳动关系,原告应向被告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5366.68元(3841.67元/月×4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30733.36元(3841.67元/月×8个月)。 |